青島趣談,短短二十年,變化驚人啊!

十幾年前,在青島人的觀念中,過了湛山再往東,基本上算是出了“青島市”,當時的市南是農村,到處是菜地,出門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90年代初青島開發東部新區,市政府搬遷到香港中路,如火如荼的建設終於成就了市南東部繁華,一幢幢高樓建起,一個又一個的城市地標,萬象城、麥凱樂等商業體的入駐,現在的市南是青島實力最強的地區,青島崛起的“紐約曼哈頓”!以前的嶗山區,正所謂青島的“郊區”,“寧要市南一張床,不要嶗山一套房”。如今的嶗山區,已經是土豪的代名詞。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嶄新大樓讓人眼花繚亂,有人說,嶗山愈來愈像浦東了,青島環球金融中心等9個項目今年將開工,啤酒城財富廣場二期等16個大項目將在今年完成主體封頂,投入使用,一批金融巨頭正排隊等待進駐,大型商業項目不斷落地,嶗山區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四方區曾是青島的經濟中心,也是青島近代工業的發祥地,80年代及90年代初的第五百貨大樓是海雲庵商圈的象徵。但在城市日新月異的變遷中,四方區漸漸沉寂了。在老青島人眼裡“髒亂差”的印象根深蒂固:老廠房、筒子樓、崎嶇小道。而隨著青島市新行政區劃出爐,老四方華麗變身新市北,區域價值再次凸顯。隨著老工業企業的陸續搬離,政府“擁灣發展”的戰略打造,海雲庵商圈開始強勢崛起,濱海歡樂城,新都心成為新興片區,各種商業體、醫院、學校、公園……幾十年前的青島流行這樣一句話,“南有中山路,北有滄口街”,滄口憑藉著地理優勢和重工業基礎,曾經是除市南外的第一大區,也曾是收入最高的地區,但隨著重工業的下滑,滄口也隨之沒落。90年代滄口併入李滄區,現在的李滄,誰敢小瞧?世園會成功舉辦,李滄的環境升級了何止一個level!新建住宅此起彼伏,隨著地鐵3號線的開通,李村商圈扶搖直上,這裡才是青島的潛力地區所在。曾經的城陽區,在青島人眼裡屬於鄉村,街道、房屋看起來似乎比較破舊。而現在的城陽區,膠州灣大橋通車,高樓一座座聳立,紅島新區的崛起,空港商務區逐漸成型,有軌電車也即將上線,城陽正走在逆襲的路上。

黃島區曾經的鄉下荒地,現在的國家級新區,現在的黃島區,橋隧貫通隧道公交線路運行,西海岸迎來全面發展幾乎發生在一眨眼的瞬間。2014年下半年,國家級經濟新區的名號又為這片黃金海岸線增添了濃厚的一筆,而位於老膠南的西海岸CBD,正成為青島的“影視之都”,“娛樂新秀”,是炙手可熱的片區。青島,短短二十年,變化驚人啊。

青島趣談,短短二十年,變化驚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