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八拜之交」是哪八拜?有何典故?

西府騎手


八拜之交的來歷

宋朝時期《邵氏聞見錄》裡有一段故事,裡面寫的是文彥博和李稷的故事,李稷為人十分傲慢,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上門拜訪,文彥博藉此機會想搓搓他的銳氣因為李稷的父親還是文彥博的門人,李稷來了之後,在客廳等了好久文彥博才出來見他,一見面文彥博就說:“你父親是我的好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只好照辦,逼近輩分低,後來也就有了八拜之交,原意是指世代交情深,晚輩對長輩的一種禮節,後來也成了異性結拜的兄弟之情。

而八拜之交究竟是哪八拜呢?他們又有著什麼樣的典故?

一: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有很多,為什麼管鮑之交能稱為八拜之交之一,主要是因為二人都能為對方著想,管仲年輕時比較窮,還有個母親要照顧。鮑叔牙經常幫助他後來兩人一起做生意,管仲也沒多少本錢,基本都是鮑叔牙出錢,可是後來分錢的時候管仲比鮑叔牙還分的多,很多人就說管仲的壞話,鮑叔牙說:“管仲有母親要養,多拿一點是應該的。”後來兩人一起打戰,管仲每次都躲在後面,人們都說管仲是貪生怕死,但是隻有鮑叔牙知道他的心思,因為他放不下身後的母親。最後鮑叔牙還向國王小白推薦管仲做宰相,管仲也不負所托,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二:知音之交

指的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精通音律,但是卻沒人能欣賞他的琴聲,很多次都覺得太孤獨和寂寞,因為他認為好的音樂就應該能有人欣賞,直到遇上鍾子期,每次伯牙的琴聲子期都能從中聽出伯牙的心情,還有他所要表達的意思,沒想到知音早逝,伯牙很是難過,決定在子期墳前彈奏最後一曲,後琴絃盡斷,終不復鼓琴。

其實真的知音難尋,好比如今,一生當中能有一個真正的知己,也不算孤獨。

三:刎頸之交

指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廉頗作為一個武將,每次看見朝堂之上的藺相如只知道一張嘴說來說去,趙王還特別倚重他,廉頗心裡很不是滋味,決定羞辱藺相如,可藺相如處處迴避廉頗,很多人都不明白,說您怎麼能怕一介武夫?藺相如很是生氣:“你們說秦王厲害嗎?我連秦王都不怕,還會怕廉頗?知道秦王為什麼不敢來侵犯趙國嗎?那全是因為趙王身邊有廉頗將軍和我,我們一直盡心盡力輔佐趙王,如果我們這一文一武都不和,那不是正如秦王所願嗎?”這些話傳到了廉頗耳邊,廉頗羞愧難當,還負荊請罪,成為了最要好的朋友,一起為趙國效力。

四:捨命之交

春秋時期左伯桃與羊角哀的故事,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枯樹中自殺。

五:膠漆之交

陳重和雷義的故事,他們都是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正人君子,他們年輕時就認識,也經常為對方著想,即使當官也要一起當,互相舉薦,陳重為人大方,從不和人爭執,雷義也時常幫助他人,不收恩惠,當時人們把他們比作膠和漆,融為一體,堅不可摧。

六:雞黍之交

範式和張劭的故事,範式在太學遊學時認識了張劭,兩人稱為好友,後來回鄉的時候範式說兩年後我一定去京城,拜見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兩年之後,張劭就跟自己的母親講,讓她準備好飯菜和美酒,母親說:“都兩年沒聯繫了,這麼遠的路程,他就算記得也不會來了。”張劭說:“範式是個講信用的人,肯定會來的,母親您就準備好吧。”果不其然,這天,範式真的來了,二人一起說笑一起喝酒。後來人們把他們這種守信的交情稱為雞黍之交。

七:忘年之交

孔融和禰衡的故事,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但是禰衡不是,可禰衡同樣很有才華,有文才善言辯,桀驁不馴,喜歡諷刺時事,詆譭權貴,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愛他的才華。禰衡剛剛二十歲,而孔融已經四十歲,於是結為好友。孔融也一直在曹操面前舉薦他,可惜的是禰衡老是罵曹操,所以曹操很不待見他。後人把他們這種交情比作忘年交。

八:生死之交

生死之交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就是劉備、關羽、張飛他們這種過命的交情,三人在桃樹下結拜為異性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先是關羽死後,張飛氣急敗壞,整日辱罵手下,酗酒,最後被手下所殺,而劉備得知關羽死後親自領兵攻打東吳,最後大敗。


羽評歷史


謝謝@西府騎手的邀請,作為歷史愛好者,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八拜之交”的通俗解釋是拜把子的好兄弟,關係密切,親如一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榮辱共擔,生死與共。

國內一些專家學者就這個問題也做過一些研究,“八拜之交”的溯源有好幾個,綜合分述如下:

【典故之一:出自北宋文彥博】

有學者認為“八拜之交”的典故出自北宋丞相文彥博,說這位著名的丞相教訓一位名叫李稷的晚輩,只因為他為人傲慢,不講禮貌。後來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前來拜訪,文彥博故意冷落他,讓他等了很久。在接見李稷的時候,教訓他道:“我和你父親是朋友,你就給我拜八拜吧。”據說,“八拜之交”出自這裡,但是總感覺牽強附會。

【典故之二:出自元明雜劇】

還有學者考證,“八拜之交”典故出自三部雜劇,分別是明代湯顯祖的《紫釵記》,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和元代無名氏的《凍蘇秦》。在《紫釵記》中有“俺二人以八拜之交,同三軍之事”的臺詞;在《西廂記》中,有“與小生同郡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的說法;而《凍蘇秦》中則有:“你不知這張儀和我是八拜交有朋友”的對白。

【典故之三:出自清代洪門】

“洪門”就是金庸《鹿鼎記》中的“天地會”,為清初南方各省所形成的最重要的秘密會社。入會之始,必須宣讀洪門三十六誓,並行八拜之禮,為洪門重要儀節。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五拜五聖賢(長房福建、二房廣東、三房雲南、四房湖廣、五房浙江的各創會始祖),六拜萬雲龍(“洪門”中的傳奇人物),七拜眾兄弟,八拜萬年香。通過這個儀式之後,洪門兄弟就成了“八拜之交”。

【典故之四:出自民俗文化】

民俗中對“八拜之交”有很多講究和說法。這八拜分別是:第一拜: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頗相如刎頸之交;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捨命之交;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之交;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


作家王麟


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可以常聽到“八拜之交”的說法,對於這個詞語,很多人都會感到非常熟悉,也感到非常陌生。那麼八拜之交到底是哪八拜呢?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生死之交——劉備、關羽和張飛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範雲和何遜)

這是“八拜之交”最為廣泛也是最被大眾認可的說法。八拜之交是舊時漢族社會的交際習俗,最初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之後逐漸演變成了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

八拜之禮,結拜時拜八次,依次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意為不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當然也有向上面八對兄弟學習的意願和嚮往。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 》。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春秋時,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人,他精通音律,琴藝高超。可是他感覺自己還是沒有到達出神入化的地步,伯牙的老師知道後,便帶他到蓬萊島上,欣賞自然之景,傾聽大海之音。伯牙佇立岸邊,只感覺大海波浪洶湧,海鳥肆意翻飛,鳴啼聲聲入耳,這一刻他沉浸在這自然之音中。伯牙也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將自然之音融進了琴聲,這一刻他感到非常滿足也感到非常驕傲,因為他已經站在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但好景不長,伯牙很快發現,他的音樂竟然無人能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直到有一天夜晚,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就在這時,有一個樵夫被他的音樂吸引而來,如痴如醉的站在岸邊,伯牙大喜,立即請樵夫上船,而自己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

伯牙又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到:“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非常激動,聲音有些顫抖“知音”。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樵夫就是鍾子期,不過可惜的是子期早亡,伯牙悉知後,就在鍾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絃,終不復鼓琴。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門客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入秦。大殿之上兇險萬分,藺相如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最終完璧歸趙。吃虧的秦王很不開心,提出與趙王澠池相會,一國之君不得不去。

然而在席上,秦王咄咄逼人,想要羞辱趙王。藺相如見狀,以血濺五步的勇氣和三寸不爛之舌讓趙王免受侮辱,最終平安將趙王送回國都。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十分欣賞,命藺相如為上卿,排廉頗之上。

廉頗,趙國名將,英勇善戰,他的身份和地位是用生命換來的,而藺相如呢?僅憑一張巧嘴,地位竟然在自己之上,廉頗很不滿意,對藺相如意見很大。於是在今後的日子裡,廉頗總是沒事找事,頻頻向藺相如發難,而藺相面對廉頗的挑釁,選擇退避三舍,儘量不和廉頗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看到藺相如這種態度,感到非常羞愧,都要離藺相如而去,“大人,我們效忠你,是因為敬佩你的君子之風,可面對狂妄的廉頗,你能忍,我們可忍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大笑,“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會怕廉頗將軍呢?我之所以這麼做都是為了趙國呀!有我們兩人在,秦王有所顧忌,不敢來犯,一旦我們兩人不合,趙國危矣。”

藺相如此話傳入廉頗耳中,廉頗非常羞愧,於是他便袒胸露乳,揹負荊條,登門向藺相如請罪,從此兩人成了患難與共的兄弟。


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陳重和雷義,是東漢年間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兩人在年少時就相互結交,一同讀書。當地太守聽陳重之名,便舉他為孝廉,可是陳重卻要將功名讓與雷義,多次向太守申請,太守不允,陳重也就不去就職。

第二年,雷義也被推舉,陳重這才和雷義一同前往郡府就職。雷義的為人我是非常尊敬的,在任期間,他的同事因為負債而非常苦惱,債主天天上門討債,同事下跪求情而不得,雷義知道後,便偷偷幫他還債。結果同事知道以後,登門拜謝,雷義淡淡的說:“這不是我做的,大概是和我同名同姓之人吧!”

還有一次,一同事家中有事,慌忙之間穿錯了褲子,丟褲之人,說是雷義所偷,雷義也不解釋,買了一條新的還給他,這人得寸進尺,大肆宣揚此事,雷義也不辯解。直到那個同事回來,一切真相大白,其他人也更加敬重雷義。

後來,雷義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知道後,毫不猶豫的辭職,和他一同回鄉,從頭開始。

時隔多年,雷義官拜尚書侍郎,一同撩犯事,受到處罰,雷義幫其開脫,表示願獨自受罰,陳重知道後,棄職進京,表示願為雷義贖罪。最後兩人再被罷免,一起回鄉。

回鄉之後,雷義被推薦為秀才,雷義便要將秀才讓與陳重,刺史不準,雷義裝瘋賣傻,不去就職。他們兩人之間的感情可謂感天動地,實在令人佩服,後人稱讚,陳雷膠漆,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



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出自《後漢書·獨行列傳》。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少年時在太學讀書,與汝南人張劭為友。張劭字元伯,二人讀書後,同歸鄉里。範式對張劭說:“我兩年後回來,那時我將要去府,上拜見尊親,再看看令郎令嬡。”

兩人隨後約定了拜見的日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覺間約定的日期將至。張劭把這件事稟告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飯食以迎接摯友的到來。

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這麼長的時間,你與他又相隔千里,你怎麼能那麼相信那約定的時間呀?”

張劭說:“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會違背。”

母親說:“要是果真如此,我要為你們釀酒。”

到了約定的這一天,範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飲,盡歡才散。


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戰國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楚國求見楚莊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正是來自於此。

生死之交——劉關張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劉關張相識於江湖,相交於江湖,結為生死之交。何為生死之交?可以拋棄時間、金錢、健康、甚至感情,真心真意同舟共濟,絕不會同床異夢,只會齊心協力。

“關某雖一介武夫,亦頗知忠義二字,正所謂擇木之禽得其良木,擇主之臣得遇明主,關某平生之願足矣。從今往後,關某之命即是劉兄之命,關某之軀即為劉兄之軀,但憑驅使,絕無二心!”

“俺也一樣!”

“某誓與兄患難與共,終身相伴,生死相隨!”

“俺也一樣!”

“有違此言,天人共怒之!”

“俺也一樣!”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出自《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和鮑叔牙是春秋時代齊國人,兩人互相照顧,親如手足。鮑叔牙與管仲合夥做生意,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錢,賺了錢卻只要三分之一。鮑叔牙的家人表示不滿,叔牙卻說:“管仲家裡窮嘛!”

後來,管仲當了大官,帶兵打仗,可是不敢身先士卒,打敗仗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逃走。人們譏笑管仲膽小如鼠,叔牙立即站出來:“管仲家裡有年老的母親需要他奉養,其實,他並不是個怕死的人。”

齊王有兩個兒子,糾和小白。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鮑叔牙是公子小白的老師。後來兩個公子為爭奪王位互相殘殺,公子糾被殺,小白即位,叔牙立刻向齊王小白推薦管仲,說:“管仲是一位有才幹的人,請大王聘請他做宰相。”

齊王說:“你是我的老師,我願拜你為相。”

鮑叔牙語氣堅定:“多謝大王的信任。以前管仲是公子糾的老師,難得他對公子糾的一片忠心。主公如果要幹一番大事業,管仲可是個用得著的人。”

齊王終於採納了鮑叔牙的建議,任命管仲為相。管仲整頓內政、開發資源、發展農業,很快就使齊國強盛起來。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出自《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忘年,不拘年歲、輩分。忘年之交,年齡不相當的人所結成的深厚友誼。


補充一下其他的交往稱謂

普通百姓交的朋友稱“布衣之交”;

有錢人與沒錢人交朋友稱“車笠之交”;

在逆境中結交的朋友稱“患難之交”;

吃喝玩樂結交的朋友稱“酒肉之交”;

幼年相交的朋友,稱“竹馬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稱“肺腑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稱“莫逆之交”;

無意中相遇而結成的朋友稱“邂逅之交”;

在道義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稱“君子之交”;

見過一次,交情不深的朋友稱“一面之交”;

點頭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稱“點頭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稱“泛泛之交”;

見過面但不熟悉的人稱“半面之交”;

交友不嫌貧富與身份的稱“杵臼之交”;

寶貴而有價值的交往稱“金玉之交”。

說了這麼多,八拜之交中的八兄弟,你更向往哪一種?


古今注


先說答案

八拜為周禮所記錄的“九拜”之禮衍生而來。

一方面,九拜中除“空首”之外的“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八拜之禮,涵蓋了古代人和人日常交往時從見面之禮到喪葬之禮在內的常用禮節。

另一方面,九為極數,至尊之數,臣民非君主,則以八為尊。

因此,以“八拜之交”來表示雙方世代交往,感情深厚。

九拜之禮

《周禮·春官宗伯·大卜/詛祝》

...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日肅拜,以享右、祭祀...

1、稽首

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禮,跪下並拱手至地,頭也至地,要停留較長的時間。用於臣對君,子對父,晚輩對尊長。

2、頓首

跪下並拱手至地,頭也至地。地位相等或平輩相交的一種禮節,表示普通的禮貌。後來也用於書信中的起頭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對人家恭敬。

3、空首

跪下並拱手至地,頭接觸手而不接觸地。通常用於君主對臣下的回禮,又叫“拜手”。

4、振動

跪拜時兩手相擊,身體戰慄,是哭喪行禮之狀。

5、吉拜

喪禮之拜,先空首,後頓首,較兇拜為輕,服齊衰喪服者所行之禮。

6、兇拜

先頓首,後空首,服三年喪服者所行之禮。

7、奇拜

《周禮註疏》解釋為一拜禮。

8、褒拜

兩拜或以上之禮。

9、肅拜

手至地,頭不下引,最輕的拜禮。

“八拜之交”的出處和演化

邵伯溫《聞見前錄》:

公至北京,李稷謁見,坐客次,久之,公著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這段記載講述了這樣呀一個故事:

宋時,宰相文彥博聽說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就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

後來李稷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

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

後來,人們用“八拜之交”來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也用來稱指感情深厚的結拜兄弟。

再到後來,又衍生出八對情誼深厚的友人。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範雲和何遜)

以下為從網上選摘的這八個關於友誼的故事: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列子·湯問》。

春秋時期,楚國有個叫俞伯牙的琴師,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老師知道後,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濤聲。俞伯牙只見波浪洶湧,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耳邊彷彿響起了大自然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但是無人能聽懂他的音樂,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寂寞,一時苦惱無比。

一天夜晚,俞伯牙乘船遊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彈起琴來,琴聲悠揚,忽然他感覺到有人在聽他的琴聲,抬頭見一樵夫站在岸邊,即請樵夫上船。俞伯牙彈起讚美高山的曲調,樵夫道:“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俞伯牙激動地說:“知音,知音,真是知音啊!”這樵夫就是鍾子期。後來鍾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後,在鍾子期的墳前撫平生最後一支曲子,然後盡斷琴絃,終不復鼓琴。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將軍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將軍的官位還高。

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個消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

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將軍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將軍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揹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後漢書·獨行列傳》“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

陳重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兩人都是飽學之士。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十餘次向太守申請,張雲不批准。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一起到郡府就職。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變故,舉債負息錢數十萬,債主天天上門索討,小吏跪求暫緩,仍無法通融,欲訴諸官府,陳重得知後,便私下替他還債。小吏感恩戴德,登門拜謝,陳重若無其事地說:“這不是我做的,也許是與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償還的吧!”始終不談自己的恩德。

有一次,一個同事告假回鄉,忙中穿錯了別人的一條褲子回去。失主懷疑是陳重拿走,陳重也不置申辯,而去買了一條新褲賠償他。直到回鄉奔喪的同事歸來,才真相大白。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一同還鄉。後來陳重複出,任細陽縣令,頗有政績,舉措標新立異;又升任會稽郡太守,因為姐姐去世守喪,辭官離職;後又被司徒徵召,官拜侍御史,卒於任上。

雷義,豫章鄱陽人。初時任郡府功曹,舉薦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備的人,卻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雷義曾經救助過一個犯了死罪的人,使他減刑得以贍養一家老少。這個人為了感謝雷義的再造之恩,攢了兩斤黃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義堅辭不受。這個人沒法,只好趁雷義不在家時,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

若干年後,雷義修葺房屋,翻開屋頂,才發現那兩錠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過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無法退還。雷義便將這兩斤黃金交付縣曹,充入官庫。雷義任尚書侍郎時,有一同僚因犯事,當受處罰,雷義為他分擔責任,向上司上書申辯,願意自己獨擔罪責。同僚聞知,棄職進京自陳曲衷,請求為雷義贖罪。後順帝下詔,兩人皆免官,並免予刑事處分。

雷義回鄉又被舉薦為秀才,雷義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因此遍鄉里傳頌他們兩人的事蹟,說道: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後來三府同時徵召兩人,雷義被任命為灌謁太守,讓他持節督察諸郡國的風俗教化,他設席講學,太守令長各級官員來聽講的有70多人。

不久雷義官拜侍御史,授南頓令,卒於任上。陳雷膠漆,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

“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後漢書·獨行列傳》

範巨卿,名式,山陽金鄉,即今山東金鄉縣人。一名範汜。他和汝南人張劭是朋友,張元伯,名劭,與範巨卿兩人同時在太學學習。後來範式要回到鄉里,他對張劭說:“二年後我還回來,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見見小孩。”於是兩人約定日期。後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酒菜等待範式。張劭的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雖然約定了日期,但是遠隔千里,你怎麼就確信無疑呢?”張劭說:“範式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母親說:“如果是這樣,我為你釀酒。”到了約定的日期範式果然到了。拜見張劭的母親,範、張二人對飲,盡歡之後才告別而去。

後來張劭得了病,非常嚴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徵日夜探視他。張劭臨終時,嘆息說:“遺憾的是沒有見到我的生死之交。”殷子徵說:“我和郅君章,都盡心和你交友,如果我們稱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誰還能算的上?”張劭說:“你們兩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陽的範巨卿,是我的死之交。”張劭不久就病死了。

範式忽然夢見了張劭,帶著黑色的帽子,穿著袍子,倉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遠回到黃泉之下。你沒有忘記我,怎麼能不來?”範式恍然睡醒,悲嘆落淚,於是穿著喪友的喪服,去趕張劭埋葬的那天,騎著馬趕去。還沒有到達那邊已經發喪了。到了墳穴,將要落下棺材,但是靈柩不肯進去。張劭的母親撫摸著棺材說:“張劭啊,難道你還有願望?”於是停下來埋葬。沒一會,就看見白車白馬,號哭而來。張劭的母親看到說:“這一定是範巨卿。”範式到了之後,弔唁說:“走了元伯,死生異路,從此永別。”參加葬禮的上千人,都為之落淚。範式親自拉著牽引靈柩的大繩,靈柩於是才前進了。範式於是住在墳墓旁便,為他種植了墳樹,然後才離開。

“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烈士傳》

春秋時候,楚元王崇儒重道,招賢納士,天下不知有多少人聞風而歸,西羌積石山,有一個賢士,名叫左伯桃,自幼父母雙亡,勉力讀書,養成了濟世之才,學就安民之業,那時候左伯桃已經快上五十年紀,因鑑於中國諸侯行仁政者少,恃強霸者多,所以一向沒有做官的念頭,後來聽說楚元王慕仁為義,遍求賢士,乃攜書一囊,辭別鄉中鄰友,逕奔楚國而來,迤邐來到雍地,時值嚴冬,雨雪霏霏,再加一陣陣如刀如刺的狂風,左伯桃走了一天,衣裳都溼透了,勉強忍住寒冷向前走去。

看看天色漸漸黑了下來,遠遠望見遠處竹林之中,有一間茅屋,窗中透出一點燈亮來,左伯桃大喜,就跑到這茅屋前去叩門求宿,屋裡走出一個書生來,四十四五年紀,知道了左伯桃的來意,便一口歡迎他進屋去。左伯桃進得屋內,上下一看,只見屋中傢俱簡單,而且破陋不堪,一張床上滿堆了一些書卷,左伯桃請教那人姓名,知道是羊角哀,也是自小死了父母,平生只愛好讀書,想救國救民的人,二人三言兩語,便十分投機,大有“恨相見之太晚”的意思,兩人便結拜做異姓骨肉。

左伯桃見羊角哀一表人材,學識又好,就勸他一同到楚國去謀事,羊角哀也正有這個心思。一日天晴,兩人便帶了一點乾糧往楚國而去。

曉行夜宿,自非一日,看看乾糧將要用盡,而老天又降下大雪來,左伯桃兀自思量,這點乾糧,若供給一人受用,還能到得楚國,否則兩個人都要餓死。他自己知道學問沒有羊角哀的淵博,便情願犧牲自己,去成全羊角哀的功名。想罷便故意摔倒地下,叫羊角哀去搬塊大石來坐著休息。等羊角哀把大石搬來,左伯桃已經脫得精光,裸臥在雪地上,凍得只剩了一口氣。羊角哀大慟而號。左伯桃叫他把自己的衣服穿上,把乾糧帶走,速去求取功名。言畢死去。

羊角哀到了楚國得由上大夫裴仲薦於元王,元王召見關角哀時,羊角哀上陳十策,元王大喜,拜羊角哀做中大夫,賜黃金百兩,綢緞百匹。羊角哀棄官不做,要去尋左伯桃的屍首。

羊角哀把左伯桃的屍首尋著之後,給左伯桃香湯沐浴,擇一塊吉地安葬了。羊角哀便在這裡守墓。

左伯桃的墳和荊軻墓相隔不遠,相傳荊軻因刺秦王不中,死後精靈不散,見左伯桃葬在他的旁邊,鬼與鬼便起了糾紛。一夜:羊角哀夢見左伯桃遍體鱗傷而來。訴說荊軻的兇暴,羊角哀醒來之後:提劍到左伯桃墳前說道:“荊軻可惡,吾兄一人打不過他,讓小弟來幫你的忙罷。”說罷,自刎而死。是夜:狂風暴雨,雷電交作,隱隱聞喊殺之聲。天明:荊軻的墳爆開了。這消息給楚元王知道之後,給他們建立了一座忠義祠,勒碑記其事,至今香火不絕。

“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三國演義》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幹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景色美麗,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作為祭品,焚香禮拜,宣誓完畢;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劉備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因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祗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人稱“生死之交”。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史記·管仲傳》:“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管仲,另外一個叫鮑叔牙。

年輕的時候,管仲家裡很窮,又要奉養母親,鮑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資做生意。做生意的時候,因為管仲沒有錢,所以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投資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拿的比鮑叔牙還多,鮑叔牙的僕人看了就說:“這個管仲真奇怪,本錢拿的比我們主人少,分錢的時候卻拿的比我們主人還多!”鮑叔牙卻對僕人說:“不可以這麼說!管仲家裡窮又要奉養母親,多拿一點沒有關係的。”

有一次,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躲在最後面,大家就罵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鮑叔牙馬上替管仲說話:“你們誤會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著他的命去照顧老母親呀!”管仲聽到之後說:“生我的是父母,瞭解我的人可是鮑叔牙呀!”

後來,齊國的國王死掉了,公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吃喝玩樂不做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公子小白逃到莒國,管仲則帶著公子糾逃到魯國。

不久之後,公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真的發生了內亂,管仲想殺掉公子小白,讓公子糾能順利當上國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公子小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公子小白沒死,後來,鮑叔牙和公子小白比管仲和公子糾還早回到齊國,公子小白就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公子小白,也就是齊桓公,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對齊桓公說:“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強,應該請他來當宰相才對呀!”齊桓公一聽:“管仲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請他來當宰相!”鮑叔牙卻說:“這不能怪他,他是為了幫他的主人糾才這麼做的呀!”齊桓公聽了鮑叔牙的話,請管仲回來當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幫齊桓公把齊國發展強大,成為春秋時期一個最強大的諸侯國。

後來,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範雲和何遜)

《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

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喜歡為學,博覽群書。建安年間,獻帝在許昌建都,累次遷升到“將作大匠”(官名,相當於大良造,到漢朝時已無實權)。見曹操野心越來越大,到了不能忍的地步,因此總是寫奏章諷刺他。曹操忌憚孔融的名聲,也不能拿他怎麼樣。

山陽郡守郗慮,見風使舵,以一點小錯誤上奏請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機羅織罪名,構陷孔融,說:孔融曾經與禰衡大放厥詞,互相吹捧,禰衡說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說禰衡是“顏回復生”。犯了大不敬之罪,於是竟然被害。孔融和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璃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公幹,並稱建安七子。其餘六子皆與曹操兒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闢為掾屬,只有孔融為漢盡命。

平原禰衡,字正平,也很有文采,但不在七子之列。自以為有文才善言辯,桀驁不馴,喜歡諷刺時事,詆譭權貴,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愛他的才華。禰衡剛剛二十歲,而孔融已經四十歲,於是結為好友。隨後孔融寫奏疏推薦禰衡,多次在曹操面前誇讚他。曹操想召見他,但他老是罵曹操。曹操懷恨在心。但禰衡的才華很出名,不想殺他,於是派人把他送給荊州劉表,他又侮慢劉表。劉表也不能容他,因為江夏太守黃祖性子急,便把他送給了他。最後被黃祖所害,死時候才二十六歲。


平凡2850


“八拜之交”,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成語,一個文化內涵極為深厚的成語!

在影視劇中,我們經常聽到這個成語,也深知它所表達的意思,然而這個成語是怎麼來的呢?這“八拜”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想必知曉的朋友肯定不多吧!下面我們便來看看這“八拜之交”最初的由來以及如今這“八拜”背後的深層含義吧。

八拜之交的由來

成語“八拜之交”出自宋代的《邵氏聞見錄》,其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

宋代名臣文彥博聽說當時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於是有一次文彥博在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

由此,引申出了現代的成語“八拜之交”。其原意是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而現在也泛指結拜的兄弟姐妹之情。

八段真情演“八拜”

都說八拜之交,那麼有哪八拜呢?其實最開始這個“八”也不過是個泛指,但如今大家總結了前人的八種至深的友情,使得這八拜的寓意也更加豐富了。

  1. 管鮑之交,這說的是春秋時期管仲與鮑叔牙兩人之間的友情,《史記·管仲傳》中寫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後來,大家在稱讚朋友之間有很好的友誼時,便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2. 知音之交,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與鍾子期之間的這段深厚情誼一直為後人所稱道。想當年岳飛將軍也曾感慨:“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你是否遇到了你的知音呢?
  3. 刎頸之交,這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將相和的故事,大將廉頗和丞相藺相如終結刎頸之交,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4. 捨命之交,所指的是春秋時期左伯桃與羊角哀之間的故事,相傳兩人曾結伴去拜見楚莊王,但途中遇到了大風雪,加上他們的衣服都很單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便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枯樹中自殺!後來人們便將有著深厚友誼的知心朋友稱為“羊左”。
  5. 膠漆之交,指的是陳重和雷義之間的友情,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
  6. 雞黍之交,說的是範式和張劭之間的情誼,張勳寄夢告離別,範式驚覺送友人!張勳離世,範式匆忙奔喪,最後親自拉著牽引靈柩的大繩,送故友最後一程。
  7. 忘年之交,說的是孔融和禰衡之間的故事,《後漢書·禰衡傳》記載:"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
  8. 生死之交,說的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情義!

這便是“八拜”,八拜之交,想必你現在應該很清楚了吧。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八拜是中國古代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

八拜之交指的舊時結拜了的異姓兄弟、姐妹!

八拜之交的典故出自宋朝邵伯溫的《聞見後錄》:“豐稷謁潞公,公著道出,語之曰:汝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意思是十分傲慢的李稷拜見文彥博的時候,文彥博為了挫他的傲氣,對李稷說:“你爸爸是我的朋友,你來拜見我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聽完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這就是八拜之交的出處!

八拜之交的八拜指的是“”

一拜管鮑之交——管仲鮑叔牙

二拜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三拜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四拜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五拜膠膝之交—— 陳重雷義

六拜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七拜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八拜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