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交1万的寿险,交30年”,交的30万保费去哪儿了?

尤其是那些买了人寿保险的人,因为一年费用也不算低,并且还是长期投资,基本都在几十年。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每年交的保费都去哪儿了。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张图:

“年交1万的寿险,交30年”,交的30万保费去哪儿了?

这是一张保费的大概组成,小编先来解释一下相关的词语:

1、纯保费

在人寿保险中,用于弥补其对被保险人的赔偿或给付的那部分保费,称为纯保费。

其中:危险保费是保险赔款及死亡给付的资金来源;储蓄保费是满期给付、退保金的资金来源。

纯保费如何计算

计算纯保费,要以【经验表】【预定利率】为依据,计算出基础数值,再考虑影响纯保费的各种因素对基础数值进行调整。

其中,危险保费与【经验表】密切相关;储蓄保费与【预定利率

】密切相关。

经验表包括死亡率和重大疾病发生率两个方面,各保险公司目前都以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06-2010)》为基本依据,并结合本公司的经验数据进行修正。因此,同种类型的产品,各保险公司计算出的危险保费,应该是差之毫厘之间的。

预定利率是指保险公司在产品定价时,根据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为保单假设的每年收益率,通俗地说就是,保险公司提供给消费者的回报率。预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险产品的价格直接相关。在其他假设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一款产品的预定利率越高,同样的保额,消费者投保该产品时所缴纳的保费就越少。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广受吐槽的平安福,其实其预定利率为4%,而很多其他公司产品预定利率为3.5%左右,那么在其他条件相同或差不多的情况下,平安福的价格应该是最低的,但事实却正好相反,为什么呢?

答案就在另一个分支附加保费里。

“年交1万的寿险,交30年”,交的30万保费去哪儿了?

2、附加保费

附加保费包括营业费以及预期利润。其中营业费比较好理解,我们可以这样看:

1、豪华气派的办公楼 = 不菲的办公费

2、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 = 高昂的宣传费

3、大腕明星倾力代言 = 高昂的宣传费

4、人多势众 = 咂舌的手续费(代理机构费用+代理人佣金)+员工工资

……

那什么是预期利润呢?

我们知道,任何一家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盈利。而保险公司作为商业机构,盈利是最终目的也无可厚非。

那利润谁都肯定不嫌多,那么如何提高利润呢?

那就是在成本难以压缩或者压缩成本需要付出较高代价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价格】。如果企业预期利润高,那么价格自然就高;反之,则价格低。

当然,这里面涉及到保险公司【经营策略】的问题。

有些品牌响亮、体量大的保险公司由于成立时间更长、分支结构更广、广告投入更多等原因会掌握了大量的客户资源,他们不愿意或者认为没必要通过减少利润、降低价格来吸引更多的客户。

而有些小型的公司则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在拼“品牌”拼不过的情况下,那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压缩成本和利润、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并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留住老客户并不断争取新客户。

相信这样的商业经营策略,我们都能理解到。

因此,大公司的产品贵得有道理:贵 = 更高的成本 + 更高的预期利润;小公司的产品便宜得也有道理:便宜 = 更低的成本 + 更低的预期利润

那这里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该买大公司的产品还是小公司的产品呢?

小编觉得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因为鉴于监管层的严监管,并不是随便一家公司就可以拥有保险牌照的,所以公司大小基本不用在意,而是在产品的选择上,要看适不适合自己。

“年交1万的寿险,交30年”,交的30万保费去哪儿了?

当然,除了以上两点,还有一点就是投资了

保险公司会拿着客户交的保费去做投资。并且国家也有规定,保险资金运用限定下列形式:

1、银行存款

2、买卖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份额等有价证券

3、投资不动产

4、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所以这一点,我们也没必要大惊小怪,目前银行,证券公司都会“挪用”客户的钱去做投资赚钱,然后会从赚到的钱分一点利息给你,那保险公司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