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爲什麼是罵人的話,有三個典故你認爲哪個才是真的?

我們可能從出生開始,就知道250是個罵人的話,但是我相信,並沒有多少知道,為什麼一個數字會被冠以這個含義?這個詞語的來歷出自多處,既有民間故事,也有歷史事件,作者總結了幾個比較可靠的,一起分享給大家。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有三個典故你認為哪個才是真的?

1.民間故事

據說當時有一個大財主,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做成事,一個叫做敗事,兩個孩子笨的出奇,教什麼都不會,無奈之下,大財主重金聘請先生來交自己孩子,果然,許多人衝著錢都來了,但是沒幹幾天,這些人全部都走了,嫌棄這兩個孩子太笨,簡直氣死人。

老財主在無奈之際,一個老秀才來了,希望自己的可以試試,老財主自然求之不得,就讓秀才試一試,第一天,秀才交了兩人兩個字,成事字難,寫三百遍,敗事簡單,寫兩百遍。結果老秀才來檢查,發現兩人都寫了250遍,就說到:成事三百不足,敗事二百有餘。就有了250是傻子的意思。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有三個典故你認為哪個才是真的?

2.半封銀子

古人五百銀子為一封,一千銅錢為一串,為了方便,都會用紙來包住,二百五十兩銀子為半封,半封與半瘋諧音,所以就有了傻子的意思,而250銅錢為二半吊子錢,二半吊子有在當時有一根筋的意思,久而久之,人們就開始用250來形容這些人。

3.蘇秦

這個起源於戰國時期的蘇秦,蘇秦是當時著名的縱橫家,但不幸被暗殺在了齊國,齊國國君大怒,重金來捉拿罪犯,但是無論如何,這罪犯就是抓不到,齊國國君心中暗生一計,來捉拿這個罪犯。

二百五為什麼是罵人的話,有三個典故你認為哪個才是真的?

他讓人將蘇秦的腦袋割下來,然後懸掛在城頭上,並對外宣佈:蘇秦以下犯上,犯了大罪,理應處斬,但是卻被人殺死,罪有應得,現在1000兩黃金懸賞這個勇士,可以前來都城認領,沒過多久,就有四個人出現,他們都說自己的殺的蘇秦,齊王問道;你們確定蘇秦年是你們所殺的。四人一起點頭同意蘇秦確實被他們所殺。齊王說道;你們四個人去分這1000兩黃金,每個人能夠分的多少錢阿。這四人算了很久回答到:我們每個人可以分的250兩黃金。齊王大怒道:來人啊,將這死個250給我拖出去斬了。從那開始,250就有了貪戀錢財,不計後果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