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爲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最近電影《邪不壓正》正在熱播,影片中關巧紅的原型,以及電影《一代宗師》中宮二角色的原型,都是一位名叫施劍翹的女子。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青年施劍翹

1935年11月13日清晨,一場秋末冬初的寒雨籠罩著天津,滿城蕭索。

午後,孫傳芳像往常一樣匆匆走進天津居士林的佛堂,坐在他固定的位置上,開始誦經。突然三聲槍響,孫傳芳倒在了血泊之中。

開槍的人,卻是一位年輕的女子——施劍翹。

孫傳芳,這位昔日心狠手辣的大軍閥,以一個身披袈裟的形象,以一種最不可思議的方式,結束了他殺戮的一生。而施劍翹,這個傳奇女子,用了十年青春,獨自策劃和完成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刺殺任務。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血濺居士林》連環畫

血海深仇,痴心錯付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出生於1905年,祖籍在安徽桐城。她自小深居閨閣,還纏過足,性格聰慧倔強,剛烈堅韌,深得父親寵愛。由於父親長期在外征戰,母親體弱多病,13歲便開始當家。

施劍翹的父親叫施從濱,當時是山東督辦張宗昌的部下。那時他已年屆六十,多次要求解甲歸田,回家安度晚年,但因深得張宗昌器重,遲遲未得應允。1925年,施從濱和孫傳芳在安徽省蚌埠地區開戰,開戰前孫傳芳曾三次發電報要他倒戈內應,遭到為人正直、性格倔強的施從濱的拒絕。兵敗後,施從濱被活捉。孫傳芳為報私仇,不顧周圍人求情,違背不殺俘虜的規矩,將施從濱斬首示眾,首級懸掛蚌埠車站,暴屍三天三夜,不準施家收屍。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施劍翹父親施從濱

20歲的施劍翹驚聞噩耗,決意報仇。

但當年,女子拋頭露面尚且不易,要手刃孫傳芳這號統兵百萬、防衛森嚴的大軍閥就更是難於上青天。她把報仇的希望寄託在堂兄施中誠身上,施中誠自幼喪父,在施從濱夫婦的栽培下長大成人。她找到施從濱的老上司張宗昌,希望能“提拔兄長施中誠為團長”,以便報仇。在張宗昌的照顧下,施中誠官運亨通,卻不願犧牲自己的前途去為叔叔報仇,反勸施谷蘭打消復仇念頭。施谷蘭因此與施中誠斷絕了兄妹關係。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施中誠

三年後,施劍翹認識了施中誠在保定軍校的同學、時任山西軍閥閻錫山部的諜報股長施靖公。施靖公很早仰慕施劍翹,提出如果她能嫁其為妻,願替她報仇雪恨,完成心願。施劍翹為報仇不惜一切,不顧家人反對,將復仇的希望寄託在施靖公身上。1928年,施劍翹與這個年長自己十幾年的陌生男人倉促結婚,一起去了山西太原。

七年過去了,施劍翹放下身段服侍丈夫,為他生了兩個兒子。但是,施靖公把先前為施從濱報仇的承諾忘得一乾二淨,甚至當施劍翹提醒他時,他也百般推託。施劍翹意識到自己又被騙了,毅然帶著兩個孩子離開,自此恩斷義絕。

施劍翹攜子出走後,施靖公也曾主動與其接觸,但都被毅然回絕。施劍翹入獄後,施靖公到牢裡探望,仍被施劍翹拒絕了。解放後,施靖公成了俘虜,被集中學習,寫過很多信給施劍翹,想在學習期滿後團聚。直到他生病,組織上希望施劍翹能去看一趟,但她堅決不去。施靖公去世後,相關遺物被郵寄到施劍翹處,她都原封不動地退回去了。

翹首望明月,拔劍向青天

施劍翹想到10年來空付許多心血而父仇未報,難過不已,她對天立誓,憤然寫下“翹首望明月,拔劍向青天”的豪壯詩句,“施劍翹”的名字也因此而來。同時,她將兩個兒子“大利”與“二利”的名字改為“僉刃”和“羽堯”,合起來正是“劍翹”二字,也是希望有一天能劍刃仇人。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施劍翹

此後的施劍翹,不再幻想有人替她報父仇,決心親自動手,了卻心願。

她做的第一個相當有魄力的決定是:放腳,也就是放開裹著的雙足。放腳在當時需要連續數次做專門的整形手術,大部分人都因為受不了罪而半途而廢,施劍翹卻堅持了下來,連大夫都不能理解她為什麼這麼堅強。

施劍翹並不知道孫傳芳究竟長什麼樣子。她也不敢指名道姓地去打聽,只能在各家書店尋購社會要人的照片,無果以後終於在一個算命老頭那買到了孫傳芳的照片。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孫傳芳

之後的日子裡,施劍翹苦練槍法,四處打聽關於孫傳芳的消息。行刺用的手槍是弟弟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學那買的,一直暫存於施家。因為從小就常拿父親放在枕頭下的槍玩,她很早就知道如何裝子彈、如何射擊。

終於有一天,孫傳芳兵敗寓居天津的消息傳來,施劍翹感到為父報仇的機會到了。

她來到天津,但茫茫人海不知從何找起。施劍翹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孫傳芳的身貌、口音及活動規律等。幾經尋找,終於得知孫傳芳住在英租界20號路,她多次到孫氏豪宅周圍探察,但看到的是高牆電網、緊閉的鐵門,無法進入。她想化名到孫家當傭人,也未能如願。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施劍翹

1935年,父親遇害十週年那天,施劍翹一早就來到天津觀音寺為亡父燒紙、唸經。偶然從一個和尚口中探聽到,孫傳芳是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而且還是理事長。

施劍翹就化名“董慧”,委託一位女居士介紹加入了居士林。她打聽到孫傳芳每週三、六必到居士林聽經,隨即做了刺殺的具體安排。她把11月13日(星期三)定為替父報仇的日子。

施劍翹為行刺做了充分的準備,也做了不復生還的最壞打算。她安置好家人,做了一件便於藏槍取槍的大衣,寫了遺囑,複印了60多張告國人書,為了在出事的現場讓大家明白真相。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照片中施劍翹所穿的大衣是為刺殺孫傳芳特製的

傳單的一面寫的是為報父仇作的詩,另一面是一個簡短的聲明,一共四條:

一、今天施劍翹(原名谷蘭)打死孫傳芳是為先父施從濱報仇;

二、詳細情形請看我的告國人書;

三、大仇已報,我即向法院自首;

四、血濺佛堂,驚駭各位,謹以至誠向居士林各位先生表示歉意。

署名處6個大字“報仇女施劍翹”,每一張的名字上面,都蓋上了她的大拇指印。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施劍翹在刺殺完孫傳芳後散發的傳單

血濺佛堂,快意恩仇

1935年11月13日,天公不作美,一早就下起小雨。施劍翹估計孫傳芳未必會來,決定到居士林碰碰運氣,但沒有帶槍支和傳單。

此前三期道會,施劍翹都參加了,她身著青色大衣,青色長裙,態度十分從容,誰都看不出她是懷著血海深仇而來。她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可是因為與會的道友眾多,恐怕動手時會不慎傷及無辜,所以未曾下手。

中午過後,仍不見孫傳芳的蹤影。她正要返回,忽見一位身披袈裟、年約50歲、留著光頭的人走進了佛堂。施劍翹斷定此人就是孫傳芳。

她立即租了一輛小汽車,匆忙趕回家中,取出手槍,又返回居士林。

這麼近距離的看到殺父仇人,從未拿槍殺過人的施劍翹突然感到兩腿發軟。

但她很快讓自己冷靜了下來,找準時機,快步走到孫傳芳身後,還沒等其他人反應過來,便拔出槍來,對準孫傳芳的耳後,扣動了扳機。

一聲槍響,孫傳芳撲倒在地,施劍翹怕他不死,又連開兩槍。

佛堂頓時陷入恐慌和大亂,施劍翹大聲宣佈了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的原因,將早已準備好的傳單拋向人群,並撥通警察局電話自首,不想趁亂脫逃。警察來後,問明情況,迅速將施劍翹帶走。

民國女俠,幸得特赦

當天下午6時,《新天津報》發出號外,報道了“施從濱有女復仇,孫傳芳佛堂斃命”的特大新聞。次日,天津、北平、上海等各報都以頭號標題刊載了這一消息,全國轟動。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大公報》等報紙的報道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新天津報》當天出版的號外

施劍翹刺殺孫傳芳一案被移送到天津地方法院檢察處。在審訊的時候,施劍翹對於自己的行為供認不諱,並且說了自己複雜的復仇過程,1936年8月13日,施劍翹被判處7年監禁。

當時的社會輿論對施劍翹大多持同情態度,社會各界特別是婦女界,通過電報、郵件等紛紛聲援,呼籲國民政府釋放或特赦施劍翹。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獄中的施劍翹

施劍翹案也引起了國民政府高層的關注。西北軍老大馮玉祥和施家有舊,他帶頭聯絡國民政府高級官員出面調解,請求法院特赦施劍翹,國民政府包括孔祥熙、谷正剛等重量級人物,紛紛出面求情。蔣介石早已視孫傳芳為眼中釘,趁機做了個順水人情,法外開恩赦免了施劍翹,把七年徒刑改為了一年。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1931年,馮玉祥(右)與孫傳芳

1936年10月20日,中華民國最高法院終於下達特赦令。刑滿回家後的施劍翹,再也沒有提過刺殺的事情,家裡甚至沒有施從濱的照片。在她看來,她不認為自己做的是件值得驕傲的事,她只是報了殺父之仇而已。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報紙報道施劍翹獲特赦

愛國義舉,傳奇繼續

施劍翹被赦免不久,抗日戰爭爆發。

施劍翹寫信給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張治中,信上只有八個字:我要求做抗戰工作。

張治中任命她為湖南省抗敵後援總會慰勞組主任。

1940年7月,施劍翹來到四川合川縣,看到在日軍飛機狂轟濫炸下,無辜百姓受災。她帶頭捐出了珍藏多年的金銀首飾,並動員母親和胞弟各捐獻了一份。她還親自到一些財主家裡宣傳,籌錢買飛機。短短几個月,3架嶄新的戰鬥機就被交到了空軍部隊,施劍翹的義舉經媒體報道後,揚名中外。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飛機捐贈儀式現場,上圖右為施劍翹

宋美齡特地在重慶約見施劍翹,並邀她擔任政府公職,施劍翹婉言謝絕。

1946年春,抗戰勝利後。施劍翹搬到蘇州生活,傾注精力創辦私立從雲小學,招收貧民子弟,孤兒和流浪兒童,學生多達400多人。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私立從雲小學舊址

1946年8月,她接受周恩來委派的任務,躲過國民黨監視,為駕機起義飛到延安的國民黨空軍飛行員劉善本受困的家裡送去金錢。

1948年春,施劍翹將兩個兒子送去參加解放軍。她說:“我一無產業,二無資財,只有把兩個兒子獻給國家!”

1952年,施劍翹移居北京,一直以居士身份在碧雲寺修行。1957年,施劍翹當選為北京市政協特邀委員,直至1979年病逝,終年74歲。

這位傳奇女子臨終留下遺言:“娘老了,但還有一個心願,如果健康許可,願為祖國統一盡一份力量,宋美齡我見過,蔣經國我也見過,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民國奇女子施劍翹:為抗戰捐三架飛機,臨終遺言盼祖國統一

施劍翹之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