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歷史背景,或許能幫你看懂《邪不壓正》中的俠隱

看完姜文的新片《邪不壓正》,或許你正覺得電影很不錯,但是好像沒怎麼看透。也許你會想買一本張北海的《俠隱》來看看,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別妄想了,姜文改編過的電影,你是很難在原著中找到線索的。對於電影的解讀,我想網上已經鋪天蓋地,靠譜的不靠譜的,我就不去湊這個熱鬧了。不過我想給你介紹一些電影的背景,應該能幫助你更好地進行自己的理解。線索比較雜亂,我儘量寫的有條理一些。

這些歷史背景,或許能幫你看懂《邪不壓正》中的俠隱

1、北平,當首都時叫北京、大都、中都等,不當首都就叫北平,取自先秦燕國北平郡。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軍佔領東三省,勢力直逼北平。1933年爆發長城抗戰,東北軍、西北軍、中央軍與滿洲日軍激戰,宋哲元率領的二十九軍一戰揚名,就是那首著名的歌“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所描寫的。宋哲元以二十九軍軍長的職位兼任北平市長,前後8天。七七事變也就是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張自忠擔任北平市長,前後9天,注意電影中的張將軍。

這些歷史背景,或許能幫你看懂《邪不壓正》中的俠隱

2、間諜,全面抗戰爆發之前,華北局勢錯綜複雜,尤其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北平更是各方暗中角逐的舞臺。張學良的東北軍、馮玉祥的西北軍、蔣介石的中央軍、已經佔領東三省的日軍、溥儀的滿清遺老、英美在華利益代言人等等,都在這座古都當中明爭暗鬥。

這些歷史背景,或許能幫你看懂《邪不壓正》中的俠隱

3、皇帝,1924年11月,馮玉祥無視“皇室優待條件”,派鹿鍾麟闖進紫禁城驅逐皇帝溥儀。溥儀在天津短暫盤桓之後就投入日本人的懷抱,1934年在已經被日本人奪走的東北建立偽滿洲國,重新登基為帝,年號“康德”,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

這些歷史背景,或許能幫你看懂《邪不壓正》中的俠隱

4、警察,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規定直隸一帶不允許清兵駐紮,於是袁世凱在天津創辦警察制度,慈禧太后看到成效顯著於是就在北京施行,取代巡捕制度。中國警察制度最早模仿西方和日本,在一開始成效顯著,但到了四十年代,已經淪為各方角逐的政治工具。

這些歷史背景,或許能幫你看懂《邪不壓正》中的俠隱

5、鴉片,中國的鴉片貿易並沒有隨著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而結束,反而愈演愈烈。洋務運動後清朝政府逐漸開放,英國向中國傾銷鴉片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法國人利用租界向中國走私,但是數量已經沒有鴉片戰爭前後那麼龐大,直到日本勢力介入。日本為了大量掠奪中國財富,在東北大規模種植罌粟,然後製成鴉片肆無忌憚的銷售給中國人吸食,還加工了一些衍生品比如嗎啡等相對高級的毒品,成批成批的用在中國人身上。

這些歷史背景,或許能幫你看懂《邪不壓正》中的俠隱

6、刺客,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刺客就是施劍翹,他父親施從濱奉張宗昌之命與孫傳芳作戰,兵敗被俘後,孫傳芳割下他的頭顱掛在車站示眾三天。施劍翹從此便立志為父報仇,她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惜委身下嫁給閻錫山手下的特務頭子施靖公,但是施靖公雖然官運亨通,但是幫她復仇之事一拖再拖,更是勸她放棄。於是施劍翹在已經有了兩個孩子的情況下與施靖公一刀兩斷,開始了自己一個人的戰鬥。1935年末施劍翹再一次講經會上,用手槍打死了已經出家為僧的孫傳芳。後來在社會各界的呼籲下,施劍翹被政府特赦,解放後還做了北京市政協委員。

這些歷史背景,或許能幫你看懂《邪不壓正》中的俠隱

7、醫院,北京市協和醫院是美國鉅富洛克菲勒為了捐助中國的醫療事業,在經過多年詳細的調查研究之後,斥巨資在中國捐建的一所醫院,其目的是幫助中國培養自己的醫學人才,發展中國的醫療事業。當時協和醫院無論是人才、設備、制度、教育都是一流水平,堪稱世界最好的醫院沒有之一。所以中國近代醫學發展迅速,並培養大量優秀醫生,協和醫院功不可沒。

這些歷史背景,或許能幫你看懂《邪不壓正》中的俠隱

8、使館,北京東交民巷。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在北京東交民巷劃出一塊地方,作為各國的使館聚集區,改名為“使館街”。後來《辛丑條約》規定,在東交民巷的各個使館,由各國自己的軍隊駐紮保護,而中國人是不允許居住在內。儼然就是國中之國,就像美國使館駐軍強姦了一名中國女學生,國民政府也無法懲治只能交給美國任其逍遙法外。雖然是一個恥辱的象徵,但是東交民巷作為世界各國的使館街,擁有各國特色的建築,今天已經是一道風景區了。

這些歷史背景,或許能幫你看懂《邪不壓正》中的俠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