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邪不壓正》正式上映,姜文四年磨一劍,終於利劍出鞘,還帶著股恣意揮灑的生猛勁兒,總體的風格依然很姜文。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邪不壓正》講了的是一個習武少年李天然,親眼目睹師父全家被大師兄朱潛龍勾結日本人根本一郎殺死,自己重傷之下被人救走,遠赴美國習武修煉,十五年後回到北平報仇雪恨的故事。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電影改編自張北海的小說《俠隱》,故事是個好故事,但也是個簡單的故事。所有觀眾在電影開始的時候就知道了,李天然最後一定能手刃仇人大仇得報,畢竟電影名字就叫邪不壓正,所以這個故事一大半的懸念就沒有了。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但是也不是一點懸念都沒有,用崔永元的話說,“十五年後李天然還是一個人,但是對方都是上市公司了”,電影中李天然是一個人,但是他的師兄朱潛龍已經是北平市警察局的副局長了,根本一郎也是日本特務頭子。

李天然最終能大仇得報,依靠了兩個很重要的人,姜文飾演的藍青峰和周韻飾演的關巧紅。

這兩個人可以說是電影中最神秘的人,沒頭沒尾,一點來路不知道,但又好像神通廣大。

藍先生在北平的大宅子有十二處,手下死士眾多,兩個兒子都為國獻身,連他隨口直呼的兩個綽號都大有來歷:“老西兒”和“小諸葛”正是北洋時期的兩個大軍閥閻錫山和白崇禧。從電影中可以看出,藍先生的終極抱負應該是驅除外敵,統一中國。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事實上,藍先生的原型乃是原著作者張北海先生的父親,張子奇。

張子奇,山西省五臺縣金崗庫村人,畢業於山西陸軍小學第四期,是一個很複雜的歷史人物。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1911年,十幾歲的張子奇參加了辛亥革命太原起義,1933年,他參加了馮玉祥組織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還幫助閻錫山組建過“反蔣聯盟”。

抗戰爆發前夕,他任天津電話局局長,在天津淪陷後依靠租界區的英美等國勢力不怕日軍的威脅利誘,堅決拒絕日軍接管電話局,還幫助張將軍以及二十九軍高層幹部的眷屬從京津淪陷區逃往大後方。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張子奇還追隨戴笠多年,是軍統的一名首要分子,在解放以後舉家遷往臺灣。

在《俠隱》小說的影視版權被姜文買走的時候,張北海認為姜文是要演張將軍,但姜文還是選擇了挑戰更大的藍青峰。後來張北海在北京碰到姜文的助手,對方還開了個玩笑說“北海老師,姜文要演你爸爸”。

除了藍青峰,周韻飾演的關巧紅也是個一等神秘的人,身負血海深仇,以裁縫的身份當掩護,實則一身大本事,還有一幫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地下隊伍。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實際上,這個關巧紅的人物原型就是民國時期因為刺殺大軍閥孫傳芳而名動一時的俠女施劍翹。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父親是原奉系第二軍軍長施從濱,她自小深居閨閣,還纏過小腳。

1925年秋,直奉兩系軍閥為爭奪蘇皖展開大戰,施從濱奉張宗昌之命率軍與孫傳芳作戰,兵敗被俘。

其時孫傳芳擊潰奉軍,統轄浙、閩、蘇、皖、贛五省,睥睨天下,人稱“東南王”。得意忘形之下,孫傳芳下令將施從濱梟首示眾,並將首級懸掛蚌埠車站三天三夜。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得知父親遇害,施谷蘭決心為父報仇。一開始她寄予厚望的是被她父親養大的堂兄,官至煙臺警備司令的施中誠,但是施中誠反過來勸她放棄,極度失望之下,她公開與施中誠斷絕兄妹關係。

後她把希望放在自己的丈夫,在晉系軍隊任旅長的施靖公身上,在同樣遭到拒絕的情況下,施谷蘭帶著兩個兒子不告而別,決心徹底依靠自己的力量為父報仇。

她把名字改為施劍翹,放開小腳,習練槍法,為刺殺孫傳芳做準備。

1935年,孫傳芳為北伐軍所敗,寓居天津。得此消息的施劍翹,於1935年11月13日在居士林佛堂用手槍刺殺了孫傳芳,並當場撒下《告國人書》,大聲宣佈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目的,後向警局自首。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消息傳出,震驚全國,社會各界特別是婦女界,通過電報、報刊等發聲援助,呼籲國民政府特赦施劍翹。後在馮玉祥、于右任、李烈鈞等國民黨元老的干涉下,施劍翹最終被國民政府下令特敕。

後施劍翹皈依佛門,以居士身份修行,1979年病逝於北京,享年74歲。

電影中最後一個神秘的角色就是張將軍,只在電影結束匆匆露了一面,但給人的感覺卻是能影響當時時局的一個重要人物。

因此很多觀眾猜測這個張將軍會不會是少帥張學良,但是實際上這個張將軍是抗日名將張自忠。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之時,張自忠將軍正在北平養病。後蔣介石與日本議和,張自忠將軍代理北平市長,負責與日本方面的協調,因此平津輿論界一度認為張自忠為“漢奸”。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8月6日,張自忠躲進東交民巷的德國醫院,並發表聲明辭去一切代理職務。在北平城淪陷之後,張自忠輾轉離開北平,被國民政府重新任命為五十九軍軍長。

為了洗刷自己在民眾心中的“漢奸”形象,張自忠將軍每戰都懷抱必死之心,在臨沂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中皆重創日軍,因作戰英勇有利,不久即升任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1940年5月,棗宜會戰爆發,張自忠將軍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親率部隊出擊作戰。

戰至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將軍數次放棄突圍撤退的機會,最終陷入日軍重圍,死戰殉國,時年49歲,隨張自忠將軍作戰的2000餘官兵亦全部戰死。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蔣介石驚聞張自忠殉國,立即下令第五戰區不惜任何代價奪回張自忠遺骸,並護送張自忠靈柩前往重慶。

5月28日晨,船到重慶,10萬人設奠等候,蔣介石親率馮玉祥、何應欽等軍政大員,臂綴黑紗,肅立迎靈,並登靈船弔祭,蔣介石甚至悲從中來,撫棺大慟。

《邪不壓正》人物原型,張將軍並不是張學良,關巧紅乃是一代女俠

由於路途遙遠,交通阻隔,延安軍民直到8月6日才獲悉張自忠殉國的消息。8月15日下午,共產黨也為張自忠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題寫了“盡忠報國”、“取義成仁”、“為國捐軀”的輓詞。

張自忠將軍是整個二戰過程中50餘個同盟國裡戰死沙場的最高級別將領。1940年5月28日國民政府追授張自忠為陸軍上將。

1942年12月31日,國民政府明令張自忠入祀全國忠烈祠。1946年,國民政府為張自忠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2009年9月10日,張自忠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