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汗”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这4种出汗情况要警惕!

中医认为“汗”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这4种出汗情况要警惕!

夏季,由于天气的炎热,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汗是人体的晴雨表,但有些异常出汗却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这4种“汗”一定要注意!

一、自汗

中医认为“汗”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这4种出汗情况要警惕!

自汗,在中医里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证。

清醒时没怎么活动或干脆没有活动时,无缘无故地出汗称为自汗。

病因:1、病后体虚,先天禀赋不足,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

2、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

3、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

自汗日常调护:

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过度,保持精神愉快,少食辛辣厚味。

2、自汗时,腠理空虚,容易感受外邪,应当避风寒,以防感冒。

对付自汗小食方:

黄芪炖乌鸡

选用黄芪50g,乌鸡半只。乌鸡切块加清水,加入黄芪,隔水炖熟,调味服食。

黄芪能补益肺气、固表止汗,乌鸡可养阴益血。

二、战汗

战汗是指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症状。

若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

若战汗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

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如果发生战汗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治疗。

三、多汗

局部或全身皮肤出汗量异常增多的一种现象。

真正全身性多汗症比较少见,即使是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多汗症也主要发生在某些部位。

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广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热等。

局部性多汗症常初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往往有家族史,有成年后自然减轻的倾向。

病因:

1.疾病性

多见于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妊娠、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热性疾病,以及一些遗传性综合征等。

2.功能性

大多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愤怒、恐怖及焦虑等导致的多汗情况。

全身性的多汗症很难治疗,一定要查清导致其全身性汗出的原因。

单纯的味觉性多汗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饮用冷饮。

精神因素导致的多汗症,应该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焦虑等情况的发生。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最重要。

四、盗汗

中医认为“汗”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这4种出汗情况要警惕!

盗汗,在中医里是指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的一种病征。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会耗伤心阴。

所以如果有盗汗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治疗。

病因:1、肾阴虚

2、结核病

盗汗日常调护

(1)保证每天正常休息,切记不要熬夜。

(2)在饮食方面,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上火食物,切勿饮酒。

平日应该多吃绿色时蔬。

对付盗汗小食方:

韭黄炒猪腰

韭黄100g,猪腰1个,食油、盐、姜、味精等适量。将韭黄洗净切成小段,猪腰洗净切成薄片。将食油放入锅内,置明火上,油八成熟时,先放入猪腰,炒透后放 入韭黄、姜丝,韭黄熟后,加盐、味精调味后取出即可。

此方适应于肾虚腰痛、慢性腰肌劳损、肾虚遗精、盗汗、老人肾虚耳鸣等症,有补阴强肾的功效。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分享给更多的亲朋好友!

如果您有更多的疑问,欢迎在评论区提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