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獨一無二!如果古建築會說話,閩南舊時大厝「皇宮起」!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

全國獨一無二!如果古建築會說話,閩南舊時大厝“皇宮起”!

在泉州、晉江、廈門、漳州等閩南地區存在著全國其他地區所無的“皇宮起”體式古建築,即依照紫禁城皇宮的體式建造;中軸線居中向左右平衡對稱展開。 其規制有一進(落)三開間帶兩邊櫸頭及前牆大門,這是最簡陋的民居。其次有兩進三開間(俗稱“兩間張”)、三進三開間(俗稱“三間張”)、四進三開間((俗稱“四間張”)、五進三開間大厝((俗稱“五間張”)、甚至泉州南安還存在著“十間張”的大型古建築群。

全國獨一無二!如果古建築會說話,閩南舊時大厝“皇宮起”!

泉州南安蔡淺故居(圖片來源網絡)

此類建築通常兩邊有護廊,門前有大庭院,有“倒向”一列隔著大庭與主厝相向;有圍牆與主屋相連,並在大庭兩側各闢庭圍門一個,門上建四垂亭式長方形門路亭。每蹭有一天井間隔,天井兩側各有一櫸頭,大厝兩側各建一列護廊,俗稱護厝,為磚木結構,氣勢恢弘。

全國獨一無二!如果古建築會說話,閩南舊時大厝“皇宮起”!

“皇宮起”古民居之特色,一為規制宏敞平衡對稱;二是“門幄路”與面前堂之裝飾,大門路作凹人曲鬥形,中門之側,又有兩個小角門,門幄路壁垛、面前堂壁垛以及簷口“水車垛”,為木、石、磚雕泥塑大顯身手之處;三是屋頂之裝飾,簷口用倒三角形之“垂珠”,桷枝上面平鋪薄砌勻施薄土,上覆瓦片。瓦片砌法為各三分一,行業語為“獵三”,合計三重;兩道瓦片的中縫,用瓦筒裝土蓋壓,原來皇宮用琉璃瓦及瓦當,民間用陶瓦、陶瓦當代替。砌到脊頂,即造“花窗脊”,燕尾翹角,高屋建瓴,形制有如宮殿,故稱“皇宮起”。以上只是簡略介紹。但由此可知全國各地只有宮廟才有這樣的“皇宮起”體式,至於民居,全國只有閩南地區是絕無僅有。

關於閩南地區“皇宮起”式建築的源起,據傳是早於唐代,唐穆宗李恆為建安王時,入閩來泉州晉江,於晉江天竺庵偶遇蕭氏姑娘,因蕭姑娘天生麗質,遂被選為侍女,後有幸生下李昂,遂冊封為王妃,史稱蕭妃。地以人重,故里遂稱“蕭妃村”。因年久訛音,變成今日之晉江“燒灰村”。建安王后來登基九五,帝號穆宗,冊封蕭妃為貞獻皇后,立李昂為太子。後為文宗,上尊號為貞獻皇太后。後據泉州地方史文學家陳泗東考證蕭皇后可能是泉州乃至福建歷史上唯一一位皇后。

全國獨一無二!如果古建築會說話,閩南舊時大厝“皇宮起”!

《中國后妃百圖》中蕭妃圖

當時穆宗皇帝曾遣人至晉江蕭妃村尋訪國舅不得,因見蕭妃故里屋宇破敗,難以居處,皇帝乃降詔至泉州:“賜汝府皇宮起。”於是晉江遂獲此恩榮,居民古大厝均按皇宮體式起造(晉江著名景點五店市內建築多為此類風格建築)。鄰縣南安縣,亦按“皇宮”體式營建住宅,事聞朝廷,降詔諭旨。但南安縣屋頂兩邊各已砌起兩行瓦當,立即停止,仍然採用二瓦正反覆蓋砌築屋頂,至今仍然保持此俗,隨著時間推移,後泉州各地乃至整個閩南地區都開始流行起此類風格建築。

全國獨一無二!如果古建築會說話,閩南舊時大厝“皇宮起”!

燒灰村之蕭妃亭

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歡迎各位到泉州晉江市龍湖鎮燒灰村(即蕭妃村)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