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的四大举措,推动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为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加积极的投身到实践之中,在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2018年7月10日至2018年7月14日,井冈山大学“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实践团赴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历时五天,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美丽中国实践团的成员们进行了秸秆禁烧的巡逻;欣赏了南下村的千亩荷花;游览了移山村的知青广场;参观了新民村的村史馆;完成了民宿小院的义务劳动;寻访了居民区和果园;了解了污水处理的技术。实践团的成员们通过参观各处村落,走访居民、果园等形式,去体会农村生态文明的魅力,了解金坪乡特色企业发展形势以及当地居民对污水处理的看法和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的调查分析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在实践活动的最开始,美丽中国实践团的成员跟随金坪民族乡中的“秸秆禁烧”巡查小组共同去到了南下、移山、朝阳、新民、金坪等五个村镇。在巡查过程中,负责人罗站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道,这种“秸秆禁烧”的田间巡查工作采取轮班制,一天四班,以此有效防止因秸秆焚烧引起的大气污染。但是,即使是全天候的针对违规焚烧秸秆的现象进行巡查,也不能杜绝焚烧秸秆的现象发生。实践团成员还了解到,若有违规焚烧秸秆的现象发生,巡查组人员的首要工作应是将火扑灭,再与当地村委对接确认存在违规焚烧秸秆问题的田地所属,并根据违规程度作出相应处罚。

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除了金坪民族乡政府的日常工作,在随后的几天里,美丽中国实践团的成员们还见识了当地颇具特色的知青文化,农垦文化和民族文化。作为当年知青下放的农场,现如今的移山村近年来相继开展以“传家规、立家训、扬家风”的系列活动,以群众身边的鲜活事例引导村民争做好人好事,彰显道德标杆,树立文明新风。而在新民村的村史馆里,实践团的成员们见到了许多象征着新民村八个少数民族各自文化特色的服装和生活物品。

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实地调查了当地文化,也进行了义务劳动,体验村民们的工作。在民宿小院内,实践团成员们戴上斗笠和手套,进行了院落的义务除草劳动和卫生打扫劳动;在山间果园里,实践团的成员们还帮助村民进行了翠冠梨的采摘工作。这些都极大地锻炼了实践团成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在实践活动的最后两天里,美丽中国实践团的成员还分别对朝阳村的村民和部分果园的果农进行了走访。在和朝阳村村民的交流中,实践团成员们得知,自这几年朝阳村新农村建设开始以来,村庄的道路变宽敞了,房子翻新了,周边环境变得干净整洁,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而在污水处理这一块,新民村则通过“生态疗法”,采用“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的工艺,率先在吉安市实施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使原来的“臭水塘”变成了“小花园”。除此之外,实践团成员还了解到,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一般通过到户分类,由乡政府通过外包完成生活垃圾的清扫运,以市场之手实现村庄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统一清运和集中填埋。

如今正值翠冠梨的成熟季节,去到金坪村的几处梨园,实践团的成员们与正在劳动的果农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据果农们介绍,金坪梨树种植由来已久,所产翠冠梨也多远销外省,而院中采摘梨子的果农多是被梨园主人请来的临时帮工,工作一小时的所得大约在10元左右。工资并不高,但对于他们这些孩子多是在外打拼,家中唯有自己与丈夫相伴的普通村民来说,价位也算比较可观。

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

在峡江金坪民族乡的五天时间里,井冈山大学美丽中国实践团的成员们始终坚持“建设美丽乡村,助推乡村振兴”的主题,主要对金坪民族乡的新农村建设、环境清洁工程、地方文化特色及产业等方面展开实践调研,力图为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春大学习,奋斗新时代!

(井冈山大学团委 供稿)

更多相关新闻及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江西共青团(gqtjxsw)”和微博“江西共青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