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駕崩消息一傳出,押送樊噲回京的陳平立馬進京向呂雉哭泣請罪

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當劉邦逝世消息傳遍天下時,陳平率著一支部隊正在回長安的路上。他聞訊大駭,膽肝俱裂,等他回過神的時候,即刻以風一樣的速度,朝著長安的方向衝去。

陳平之所以如此驚魂,是因為他怕死。

劉邦駕崩消息一傳出,押送樊噲回京的陳平立馬進京向呂雉哭泣請罪

他不得不怕死,因為劉邦生前竟然叫他做了一件不討呂后喜歡的事,如果現在不迅速入京請罪,將無法於江湖中生存。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劉邦征伐英布回京,一直就臥病在床,而太子爭也明裡暗裡的較量著。那時,有人向劉邦告密,誣陷樊噲,說樊噲已經放風聲出來了,只等陛下一死,就發兵誅殺戚姬和趙王劉如意母子倆。

如果說樊噲真有此想法,那是耍計謀。可是我還沒死,你能耍得過我嗎?劉邦聞之大怒若狂,馬上派人前往軍中誅殺樊噲。

替劉邦包攬這殺人活的,是陳平。

樊噲擁兵數十萬,又是呂后的妹夫,裡外耳目甚多,如果逼他急了,有可能鬧得天下不寧。為此,陳平給劉邦出了一計,向外宣稱召樊噲進京,以周勃取代樊噲一職。

劉邦駕崩消息一傳出,押送樊噲回京的陳平立馬進京向呂雉哭泣請罪

劉邦對陳平之計深以為然,派陳平當皇帝使者,陪同周勃前往樊噲軍中。並且交待陳平,周勃一旦接手軍權,即刻馳入軍中斬殺樊噲。

劉邦這招狠毒到家,真是翻臉比翻書還快。想當年,鴻門宴上,如果不是樊噲衝到項羽的宴席上保駕護航,劉邦今天的死墳上都已經荒草成煙了吧。如此情義,恩重如山,他沒有半點感恩之心,竟然因為一句來路不明的讒言,就要大殺出手,心寒哪。

事實上,樊噲心寒,此時陳平也心寒。

他和周勃走到半道,突然想起了什麼,不禁的一陣毛骨悚然。不由拉住周勃,商量不要斬殺樊噲。

他是這樣給周勃分析的:“樊噲是陛下的老朋友,勞苦功高,且又是呂后的妹夫,既親且貴,陛下一時暴怒想斬殺樊噲,有可能以後會恐懼後悔,我們不如把樊噲抓起,囚禁起來送往長安,讓陛下親自下手。”

如此行事,劉邦和呂后兩頭他們誰都不得罪,且又光榮的完成任務,此舉可謂一舉兩得,完美至極。周勃無話,當即表示願意配合陳平抓捕樊噲。

陳平於是決定不冒險進入樊噲軍中,而是於大軍之外設壇,以皇帝詔令召見樊噲。

劉邦駕崩消息一傳出,押送樊噲回京的陳平立馬進京向呂雉哭泣請罪

詔令發出後,樊噲來到陳平面前,看到詔書,沒有反抗,立即把手伸到背後,任由捆綁,裝進囚車。而周勃也很順利的進入樊噲軍中,接手軍權。

那時,陳平帶著恐怖心情樊噲一心趕路時,突然半道橫出一人,將他攔住,並且告訴他,你可以暫時不用回長安了,請現在改道,前往滎陽。

陳平一聽,頓然傻掉。

將他攔住的人,是長安派出的使者。讓他前往滎陽,是要他和灌嬰一起打理那裡的軍中事務。

陳平領過詔書,心潮翻滾,極為難受。他是漢朝江湖謀略高手,凡事都逃不出他的手掌心。如果此時前往滎陽,必然是凶多吉少。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曾經,周勃、灌嬰、樊噲等人都是劉邦的左臂右膀,他們之間兄弟情重。當年楚漢相爭時,劉邦封他高官,他們還一起上書告密想整死他。現在劉邦死了,沒人罩他了,而他又被困在長安外面,呂后妹妹呂須聽說抓捕樊噲之計是他出的,不找藉口整死他,怎能罷休?

陳平越想越覺可怕。

劉邦駕崩消息一傳出,押送樊噲回京的陳平立馬進京向呂雉哭泣請罪

如果不回長安把抓捕樊噲的事,向呂后及呂須解釋清楚,只有長安給他送來一張詔書,那就等著挨刀了。

可詔書都叫他改道走滎陽了,現在怎麼辦?

他想了想,做了一個鋌而走險的決定:不去滎陽,繼續趕路回長安。

於是,陳平一路馬不停蹄的衝向長安。一進城後,直奔皇宮,跑到呂后面前哭了起來。他一邊哭一邊向呂后請求,說讓他留守宮中,為劉邦守護棺柩。

呂后半天不說話。

劉邦駕崩消息一傳出,押送樊噲回京的陳平立馬進京向呂雉哭泣請罪

陳平見狀,哭得就更慘了。不知道哭了多久,突然,只見呂后嘆息一聲,幽幽地說道:“既然你這麼有心,那就留下來吧。”

說完,呂后下詔,封陳平為郎中令,行走宮中,並擔任少主劉盈師傅。

阿彌陀佛,終於躲過一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