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pu产业在线关注:富士康的代工困局

Kopu导读:凭借专业代工30年的富士康,称霸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厂的A股上市之路走得并不顺畅,近期顶着独角兽光环上市的工业富联在短短9个交易日里走出了一条"抛物线",股市即市场,对于富士康来说,未来转型之路要怎么走,转型工业互联网,富士康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Kopu产业在线关注:富士康的代工困局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在近年来多次谋求品牌化的转型之路,然而除夏普收购案外,其余的多项举措均不尽如人意。富士康靠IPO借国内的资本市场突破转型困局的这趟快车,恐怕要坐不稳了。

Kopu解读:搭快车解困局

自富士康股份2月1日上报招股书以来,其"一路飞奔"的IPO速度便一直受到市场关注。作为全球电子产业的代工龙头,富士康有着巨无霸级的营收表现。2016年,富士康实现营收9327.69亿元,即便是此次拆分上市的富士康股份,其营收数据也超过了绝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这也给富士康放宽审批时间和盈利标准打开了绿色通道。

作为全球电子产业的代工龙头,富士康有着巨无霸级的营收表现。2016年,富士康实现营收9327.69亿元,即便是此次拆分上市的富士康股份,其营收数据也超过了绝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但尽管拥有千亿级别的营收规模,但受制于电子制造业低毛利的市场现状,富士康股份的毛利率、净利率并不出彩。其中通信网络设备业务、云服务设备业务分别占公司收入的60.5%、33.96%,但上述两项业务的毛利率仅为13.65%、4.65%;尽管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16.730, -0.22, -1.30%)业务的毛利率高达49.23%,但由于该业务在总营收中占比仅为0.27%,因此对富士康股份的毛利率拉动并不明显。

Kopu产业在线关注:富士康的代工困局

实际情况是,代工厂的品牌化转型往往十分艰难,往上游产业链的整合又需要有一定的规模优势;相比于下游的推广,富士康在上游构建布局的一系列面板、模具、连接器等元器件厂商却为富士康节省了不少成本,不过目前上游产业链的空间还很大,富士康整合的难度也很高。所以富士康急需搭乘IPO这趟快车,凭借国内资本市场突破长久以来的转型困局。

富士康终于等来了A股上市,但相较于初心恐怕相离甚远。

6月8日,工业富联正式登陆上交所,并在收盘时成为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科技股,上市之后便收获了两个涨停板,但紧接着涨停板局面被打开,后面股价不断下跌,近5个交易日市值蒸发1488亿元,相当于一个中国联通的市值跌没了。如今,工业富联"沪深第一科技股"的宝座也岌岌可危,离跌破发行价还差两个左右的跌停。

Kopu产业在线关注:富士康的代工困局

Kopu解读:业绩才是硬道理

近期低迷的A股市场,独角兽成为市场瞩目的焦点。工业富联虽然是工业互联网的独角兽企业,但富士康对于企业定位以及市场还存在内部分歧。对工业富联的认识往往局限在'代工厂'的定位上,而非富士康想要打造的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这一定位上。尽管工业富联在招股书中称,募集资金主要聚焦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计算及高效能运算平台、高效运算数据中心、通信网络及云服务设备、5G及物联网互联互通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应用、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智能制造产能扩建八个部分进行投资。这种认知差异使得工业富联尽管上市了,但依然不受资本市场的青睐。

Kopu产业在线关注:富士康的代工困局

富士康转型工业互联网,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另外富士康近年来的业绩表现其实并不出彩,在研发费用比例连年上升的情况下,其工业机器人产能、产量与销量却呈现连续三年下降的疲态,挤走估值虚高的泡沫和水分之后,才是企业真正的实力。以此来看,尽管已经成为独角兽企业,但在A股市场的表现还需靠业绩说话,倘若两三年后,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不足,当初涌进来的投资者也会用脚投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