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辉煌过后还能走多久?

没有常青的企业就像没有不散的宴席,任何一家公司都会经历从萌芽到成长,从辉煌到衰败这个过程,这是一种游戏规则,也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发展史!

2001年,当华为公司正处于事业的发展的高速时期,任正非一篇《华为的冬天》让整个公司,整个中国商界为之一颤,人们都在想一个发展中的企业怎么会有这种心态,然而,事实证明,这种危机意识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全球电信产业严重下滑,美国思科股价大跌,被迫裁员,然而,华为却完成255亿元营业额,实现利润27亿元!

富士康,辉煌过后还能走多久?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LOGO


只有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只有上下一心,才能事半功倍!

今天,对于全球制造业的翘楚,代工业的老大哥———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不是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冬天什么时候到来,或者说冬天已经到来,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走出来?

富士康,辉煌过后还能走多久?

富士康科技集团LOGO

从富士康布局大陆,百花齐放,到内地各地厂区纷纷宣布减少开支,分流,裁员等,前后也就是10年左右的时间,究其原因是什么?我个人觉得是管理。也许我是在危言耸听,但是,我想说,没有松下辛之助的管理,怎么会有全球化的松下集团;没有杰克韦尔奇的企业使命和“数一数二”危机意识,怎么会有全球化的通用电气。也许你会觉得这些伟大的公司离我们太远,那我们往近的说,如果富士康离开郭台铭,还有没有明天?

富士康,辉煌过后还能走多久?

松下辛之助&杰克韦尔奇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灵魂人物,如果制度不明确,管理不善,失去这个灵魂人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价值)

在富士康我们听过这么一句话“在富士康谈管理,纯属扯淡”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到底有没有管理可言?如果没有核心人物,企业还能不能正常运行?会不会四分五裂?下面的政策是不是曲解了上层的意思?等等诸多问题都指向这个庞大的帝国!(记得蒙牛的牛根生当年说过对于人才的选用机制“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到底什么是才?什么是德?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我们再回到富士康的这条主线路上,也许是高层主管意识到了这一点!人才,是公司发展的基石。

每年公司都会从各大院校招一些“菁干班”员工,然后让他们“历练”,我相信上层领导是在培养人才,但是下层干部是不是有点曲解其中意思———让高薪的“菁干班”员工在车间操作机台,一个岗位一干半年,操机能操出什么境界?你敢说这是在历练?既然想培养,就拿出培养的方案,能不能每天就车间发现的问题“头脑风暴”一下?某个岗位体验两三周,然后提一些实质性建议,什么方式可以提高效率、良率等等问题,而不是上下料操机或者维修机台(我问过好几个菁干班员工,才有此结论)!

说到院校招的“菁干班”再说招收的普工!每年富士康量产高峰期之前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招收普工,富士康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以兵募兵”的方式,然后给员工进行推荐奖励,按理说这是好事,可是,当我们知道其中的道道之后我们发现这其实就是在扯淡,把员工当憨子!中介推荐一个人,我们不知道公司给多少中介费,也不知道给多少补贴,我一个做中介的朋友说,干够90天最高返费1.4万,而富士康内部推荐,最多也就9000,还得干够3个自然月,这是在让我们“以兵募兵”吗?还有,所有员工必须推荐人,如果不推荐人,年终绩效降一级!有些同事没有资源怎么办,掏钱“买个人”,有些员工为了巴结领导,直接将推荐的人送给领导,帮领导完成任务。这是一个科技集团还是拉人头的公司?

富士康,辉煌过后还能走多久?

中介招人最多返费1.4万&内部推荐返费最高6750

种种迹象从内开始腐烂一个企业,一个庞大的帝国正在走向落寞!

富士康人资,各种政策,朝令夕改,在此不再多说,半个月时间不到,推荐奖励变了三四次,有没有权威性,都是“虚翔”,2月份假期政策说是统计资料,马上一个月过去了,还没有给出一个一锤定音的消息?

红红火火的郑州加工区玻璃制造中心,烧了几十亿,最终以失败告终,我一个从事玻璃制造的朋友说:“如果这些领导和基层干部把玻璃制造当成自己的公司,玻璃产业早都上市了”

说多了都是泪!良药苦口,忠言逆耳,且行且珍惜吧,我最亲爱的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