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京劇《打漁殺家》是一出傳統名劇,屬於全本《慶頂珠》中的兩折戲,《打漁》和《殺家》合演,舞臺上稱為《打漁殺家》。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江青在延安時期演出京劇《打漁殺家》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該劇取材於《水滸後傳》,在京劇形成初期已有演出,講的是北宋末期,昔日梁山好漢阮小七流落江湖,改名蕭恩,得到一枚寶珠,頂於頭上入水即可避開水路。後來成為了其女兒蕭桂英與花榮之子花逢春定親的信物。蕭恩因為家貧與女兒蕭桂英在江邊打魚為生。其故友李俊攜友倪榮來訪,一同在舟中飲酒。土豪惡霸丁自燮派遣丁郎催討漁稅,被李、倪二人呵斥。丁郎回報,丁自燮又派遣大教師至蕭恩家中勒索,被蕭恩痛打一頓,倉皇而逃。蕭恩到縣衙首告,不料反被縣官呂子秋杖責了四十大板,又逼迫他要過江去與丁自燮賠禮。昔日的英雄忍無可忍,乘黑夜攜女過江,假獻慶頂珠為名,闖入丁府,殺了漁霸全家。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早期的演出,蕭恩是由花臉飾演,後來才改為了由老生扮演。這出戏曾是譚鑫培、王瑤卿的拿手好戲,看過的人都說好。唱做方面並不故意玩弄花招,卻是處處入情入理,使人深刻難忘。只用優美簡練的唱唸身段,就形象地勾勒出了漁家生活,舞臺上充滿了詩情畫意,耐人尋味。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在劇末“殺家”後的父女倆下場,老路子是蕭恩左手拿刀,右手拉著蕭桂英,桂英跪著走,這個下場叫“拉下”。梅蘭芳和餘叔巖搭班合演的時候,對此處進行了認真的打磨、改良,在殺了教師爺以後,兩人背對背一抄,蕭恩拿刀“掬腿”“纏頭裹腦”,然後兩人同時起“反蹦子”,桂英扶著蕭恩的肩膀,亮一個“合扇”的高矮相結束。梅、餘之後,這種“高矮相”下場被廣泛使用,而“拉下”反而少見了。中國京劇音配像根據梅蘭芳、馬連良演出錄音,張學津、董圓圓配像的版本用的就是“高矮相”下場。譚富英、張君秋演出實況錄音,高寶賢、趙秀君配像版本,則使用了“拉下”處理。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這出戏充分體現了戲曲藝術的虛擬化、寫意化之美,在劇中蕭恩父女搖櫓催舟,撒網打魚,隨著武場節奏一系列的搖槳、穩舵、落帆、停船、撒網、下船、繫纜等動作,著實營造出了一種身處滾滾江濤之中的場景,江上行舟,浪花翻湧,甚至令觀眾有眩暈之感。另外,劇中對於時空的自由轉換也頗為令人讚歎。在演到蕭恩告狀未歸,臺前是蕭桂英在家中懸念,而後臺卻傳來一十、二十、三十、四十的打板子聲音,人物的命運與劇情的發展,完全通過這種一明一暗的藝術手法處理,既簡潔又有力,達到了藝術渲染的高潮。

京劇虛擬化、寫意化藝術特徵完美體現的傳統名劇《打漁殺家》

這出戏老生各個流派都有演出,繼譚鑫培、餘叔巖之後,馬連良先生在吸收前輩藝術表演精華的基礎上,融入了自身特色,賦予這出戏以全面精到,簡約順暢的馬派風格,贏得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