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医院改制进入“收官期”,背后藏着好大一盘棋

2016年,国务院印发《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就此吹响我国企业医院改制的新一轮号角。

2017年8月,国资委、中央编办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再次确认为企业医院改制势在必行。

企业医院改制进入“收官期”,背后藏着好大一盘棋

今年3月,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通知明确,从2019年起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大型独立工矿区企业办医疗机构提供补贴,企业医院从母体剥离成为唯一选择。

至此,企业医院改制已经进入“收官期”,我们这才发现,原来国家下了好大一盘棋。

国家的决心:一个不留

6月27日,国资委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沈莹主持召开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座谈会,了解中央企业办医疗机构深化改革进展情况,督办央企办医疗机构剥离。37家中央企业参加了会议。相关统计显示,到2017年底,还有2000多家国企医院未完成改革剥离。

中国卫生集团有限公司总院长王景明认为,从前两轮企业医院改制途径落实情况看,剩下的2000多家企业医院应该是发展比较好的医院,也是选择机会比较多的医院。

企业医院改制进入“收官期”,背后藏着好大一盘棋

截止2018年底的最后期限已经不足半年时间,在剩下2000多家医院中,有不少医院管理者之前都持观望态度,认为“事情可能会有转机”。

然而,政府方面的态度出乎意料的坚决。在首届东湖健康论坛,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副局长吴同兴就向媒体表示“今年底完成已经无需讨论”。

政府指导下的改制模式

保障体系社会化发展是一种趋势,企业医院改制更是国家改革的既定政策,通过剥离,企业医院的属性从“单位人”转换成了“社会人”,既降低了企业负担,又能增加效能。

据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介绍,目前企业医院改制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移交地方管理

对于国企与地方政府协商一致且地方同意接收的企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移交地方政府管理。

关闭撤销

对运营困难、缺乏竞争优势的医疗机构,予以关闭撤销,妥善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资源整合

因特殊原因要保留的,要按照市场化规律优化重组,进行专业化运营。

重组改制

因特殊原因要保留的,要按照市场化规律优化重组,进行专业化运营;探索政府购买(PPP模式)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开展如火如荼的改制行动。山西省印发省级文件(即《关于山西省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省份,且二者内容基本一致;河南省属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的任务已经总体完成,比国务院既定目标提前一年有余……

准备多时的改革剧本

剩下的这2000多家医院原以为自己能继续观望下去,可惜今年3月,由三国资委、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刊发的8号文件彻底击碎了他们的美梦:母体企业从2019年起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医疗机构提供补贴。

这些企业医院管理者曾经在还美梦中挣扎,殊不知国家早就写好了剧本。

培养医养康复新力量

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医养、护理、康复等医疗机构一直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此次的国企医院改革,恰好给补充医养、护理、康复等医疗资源提供了机会。

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曾表示,国企医院改制,应注意与现有公立医院的差别化发展,医疗机构的发展模式亟待转型,急需能够提供预防、医疗、康复、医养、护理等连续、无缝衔接服务模式的医疗机构或医联体。

企业医院改制进入“收官期”,背后藏着好大一盘棋

7月6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促进护理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规划未来两年护理事业发展路线图。

《意见》提出,为实现护理队伍数量、质量、能力的提升,各级医疗机构应按照其职能定位。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资源总量,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护理机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可转型为护理机构。

此时出台的《意见》,与正在进行的国企医院改制结合,堪称天衣无缝般地完美,如果说没有早就安排好的剧本,你信吗?

“国家队”迎来重大机遇

中国是传统的“制药大国”,拥有制药企业近5000家。但市场长期呈现“散、乱、小”的格局,几千家企业研发经费总和不及辉瑞一家。

为此,中央连续出台政策,鼓励国内药企加强替代药、创新药的发展,希望借此加速打造千亿销售额的巨头,拉近和国际药企的差距。

企业医院改制进入“收官期”,背后藏着好大一盘棋

庄宁表示,与医疗机构关系最为密切的医药企业,是上下游的关系,医药企业通过选择合适的国有企业待剥离的医院可以延伸产业链,利于产生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此次国企医院改制,也是国家给国内医药企业注入额外能量,希望其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医药企业都有这样的机会。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会长金永成表示,“到时国资委指定的华润健康、国药集团、中国诚通、中国通用、中国国投、中国国新等六家“国字号”企业平台估计要发挥很大作用,先接收再引入社会资本,至少实现平稳过渡。”

业内观察有业内人士解读认为,回头通盘审视国家此次国企医院改制的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国家首先考虑的是为企业减负,其次才是剥离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所以先由国家队接手,在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进行重组,既补全了我国医疗健康事业缺失的版块,也为孵化我国自己的医药巨头打下了基础;最后,国家还是要把部分带有福利性质的医疗资源推向市场,提高社会发展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