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些人建議買車時不要買小排量渦輪+雙離合的?

Mr王小平


首先,問題裡你沒有說的小排量是多小,1.0T、1.2T還是1.5T,也沒有說是3缸還是4缸,因此,如果是1.0T或1.2T的3缸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我的看法是不建議購買,實際上即使是4缸的小排量渦輪+雙離合雖然是目前比較“火”的配置,有些固有的問題是不可避免的!車無完車,只要你能接受這個組合的缺點,買小排量的渦輪車也是可以的!

先說一下優點:

1、省油

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研發的最主要目的實際上就是為了省油,排量小,機械摩擦阻力小、泵氣損失減少、質量輕,在非工作工況浪費的燃油也要少,因此,小排量渦輪的油耗相對來說要小一些,而雙離合變速箱的特點之一或者說主要的優點之一也是省油。因此,總得來說,小排量渦輪+雙離合是省油的。

2、動力表現比排量大一些的自吸發動機要好

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最大優點是使用較小的排量獲得比較大的輸出功率和扭矩,由於渦輪的加持,同時間進氣量得到保證,再通過ECU(行車電腦)根據進氣量計算噴油量,噴入響應的燃油,等時間內更多的燃料參與燃燒,自然能提升功率和扭矩。

再說一下缺點:

1、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轉數高

基礎排量小,就必須要提升轉數、提升輸出功率,另外,為了避免渦輪遲滯現象,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在行駛狀態下,需要儘量維持在1000轉以上,避免渦輪頻繁啟停,這樣,小排量發動機的轉數相對較高。

2、噪音大、振動感覺明顯

發動機轉數高、渦輪增壓器的加持,缸壓高,使小排量發動機在加速工況時噪音相對於普通自然吸氣要大一下些,振動感要明顯一些。如果車企沒有針對性的優化,嚴重的時候,油門踏板都會傳來振動。

3、耐用度、使用壽命方面相對差一些

嚴格來說,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增壓狀態下,進氣正壓,利用“鼓風機”持續灌入空氣,增加噴油量的方法屬於“動力壓榨”,溫度高、壓力大,對於潤滑、散熱的要求更高,因此,相對來說,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耐久度或者說設計壽命一定比自然吸氣發動機差。

4、乾式雙離合存在頓挫、散熱、潤滑等問題

小排量發動機匹配乾式雙離合,乾式雙離合在擁堵路況下散熱和潤滑是個大問題,雖然很多車企都針對國內路況專門的優化,但是總得來說,雙離合低速頓挫、高溫等問題的投訴還是持續不斷。

綜上,買車時的目的一定要明確,如果只想開個4-5年就換車,對於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缺點可以包容,小排量渦輪增壓+雙離合是可以購買的,但是如果懷舊心理比較重,買一輛車想一直開下去,那麼還是建議購買技術相對成熟的自然吸氣發動機+At組合更靠譜一些。


眾口說車


很多人都建議不要買日系車,因為皮薄,關門的聲音很脆,發生事故了不安全,然而:

日產軒逸在17年賣了40.5萬臺,排名轎車第二。我好奇的是這些軒逸車主掛了多少?

很多人都建議不要買“神車”大眾,尤其是速騰,斷軸嚇死人,然而:

速騰17年依舊堅挺地賣了32.7萬臺,排名轎車第七。我好奇的是這些速騰車主有多少在路上跑著跑著輪子就掉了?

典型的以訛傳訛

並且我實名反對 @SUV周侃 說的:

但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小排量渦輪增壓+雙離合這套動力總成已慢慢走下神壇,動力輸出反應滯後,低速頓挫、降檔抖動、穩定性差等等成了它的代名詞。儘管這樣大眾依然沒有放棄這套動力總成,反觀他的對手日系,如今已經開始全面發力,新凱美瑞與新雅閣的推出將在中級車的技術再一次刷新。

首先我就好奇究竟他開的是哪一款車型的雙離合,居然有動力輸出反應滯後,低速頓挫、降檔抖動、穩定性差這一系列毛病。

動力輸出反應滯後?那些性能車譬如法拉利,保時捷恐怕是要砸自己招牌吧?

低速頓挫、降檔抖動?小編私以為這位大神大概沒有開過奧迪吧?

穩定性差?都已經2018年了,能不能帶著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日系車裡面沒有用雙離合變速箱的?GT-R和EVO什麼時候換了國籍了?

是誰說雙離合就是大眾的專利的?奔馳作為百年老店,A級,GLA等用的也都是雙離合變速箱,也要是自毀招牌?

SO,能不能先了解一下雙離合的發展歷史,現在的趨勢,再來正經回答這個問題?

早些年被吐槽的最多的雙離合,是大眾的乾式雙離合變速箱。它是在6速DQ250溼式雙離合的技術基礎上開發而來的,簡化了相關的液力系統,不像DQ250那樣變速箱是安裝於密閉的油腔裡,動盤上的乾式摩擦片相互結合固然可以帶來最直接的傳遞效率。

但乾式更容易發熱,熱熔性不如溼式離合器,因此所承受扭矩也就相對較小。

既然乾式不如溼式,那為何還會用乾式?因為乾式結果更簡單,成本更低。但大眾沒有料想到我國的油品有如此之差,空氣如此不新鮮,道路如此不通暢。

說得更簡單點兒,乾式雙離合不適合我國的基本國情

但完全可以理解啊,任何新技術在世人的眼中都是魔鬼,慢慢發展總歸會更好。

現在滿大街的新聞裡,說雙離合變速箱出故障的新聞還多麼????

雙離合的優點其實很多:由於是兩套離合片在工作,換擋速度極快,還能提供無間斷的動力輸出,理論上說更省油。但它維護成本也高,再加上各廠工程師的調校水平也不同,因而效果也會有參差不齊的現象發生。

總之還是應了那句話了,一分錢一分貨。小編比較熟悉的奧迪6速溼式雙離合變速箱,跑起來路感要不要太好,加減擋沒有什麼頓挫感,提速還快,掛到S擋位上那個換擋的速度真可以用一眨眼功夫來形容……

存在即是道理,什麼時候世界上的變速箱都是AT了,那就說明AT已經牛到頂天了。

既然現在還是個百家爭鳴的局面,又何必去黑人家一無是處呢?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愛咋咋吧!


汽車小噴


1,渦輪增壓是排量稅的產物,排放標準畸形的產物,油耗測試痴呆的產物。因為這三項,小排渦輪增壓,都佔便宜。其實實際使用中,小牌渦輪增壓比起自然吸氣,談不上省油,也談不上環保。但是能省點車船使用稅。

2,雙離合,大眾是始作俑者,在美國大眾不敢賣雙離合,會被投訴死,美國人百年汽車文化,大多數也不會上當。出了兩款,被美國車評人罵的狗血噴頭。歐洲,基本上,歐洲人十有八九買手動擋。所以,大眾雙離合主要賣中國。因為大眾沒有at的技術,又不想外購被控制。雙離合挺適合賽車,因為效率高,換擋快,也不在乎頓挫啥的。不太適合民用車,尤其是堵車,低速跟車,突然剎車,突然提速。正常開,沒啥毛病。國產車開始用雙離合,也是沒有at技術,自己的車油耗高,通過雙離合能降低油耗,國家對油耗限制越來越嚴格。近期的國產車,雙離合,一是採用溼式雙離合,解決耐久性問題,二是通過降低換擋速度解決頓挫問題,表現還好。雙離合不是最佳選擇,多是無奈之舉,作為消費者,不差錢就買at,差錢買雙離合也沒問題,但是別覺得這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西。


少非非


自從2008年一汽大眾開始在邁騰、速騰與後來的帕薩特上使用了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DSG這套動力組成後,國內消費者曾一度迷戀,而且在2009年時這套動力總成被稱為了黃金動力總成。當時的消費者信為可以直接換擋的DSG,提速快、油耗低、科技含量高等等好處,所以國內的中高級車在銷量上前兩名基本都被大眾的邁騰和帕薩特所佔據。

但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小排量渦輪增壓+雙離合這套動力總成已慢慢走下神壇,動力輸出反應滯後,低速頓挫、降檔抖動、穩定性差等等成了它的代名詞。儘管這樣大眾依然沒有放棄這套動力總成,反觀他的對手日系,如今已經開始全面發力,新凱美瑞與新雅閣的推出將在中級車的技術再一次刷新。

新雅閣:2.0T+10AT中高級別車全新動力總成

前不久在美國底特律車展上本田首次發佈了全新雅閣,在整體造型上採用了溜背式的造型,並且加入了最新的“Exciting H”設計語言,外形與現在的十代思域非常相似,梯形朝氣格柵雙邊LED大燈,配合運動風格的前槓,運動氣息十足。

除了混動版本以外,新雅閣搭載了VITEC TURBO系列發動機,1.5T版本匹配6MT或者CVT變速箱,最大功率195馬力,最大扭矩260Nm,這並不是什麼重點。重點是全新的2.0T+10AT變速箱這套動力總成讓它成為了焦點,它是在該級別車型中首次使用了10AT的變速箱,同時在體積上與6AT同等大小,但在換擋的速度上提高了30%,在加速的性能上提高了14%,回頭再想想大眾頓挫、降檔抖動、不穩定的6速、7速DSG變速箱,你還能忍得了嗎?

搭配10AT變速箱的2.0T的發動機同樣出眾,運用了排氣側的可變氣門升程,進氣諧振腔等新的技術,獲得了最大功率256馬力,最大扭矩370Nm的數據,可以看出在數據上要比寶馬的高功率版本的2.0T還要大,匹配上10AT的高性能變速箱之後,想想它的駕駛表現就有點小期待。

新凱美瑞:自吸陣營再創新高度

全新凱美瑞在外觀上的改變還是挺大的,由於採用了全新的TNGA平臺,相比老款凱美瑞在軸距上長了1.2英寸。在前臉方面採用了類似於雷克薩斯紡錘形設計語言,V字形進氣格柵連接兩燈,下方搭配了大尺寸的梯形進氣口,加上兩側個性的菱形進氣孔,整體來看時尚不少。

在內飾上變化同樣明顯,新款不規則三角形設計的中控,相比老款的T形中控顯得格格不入,不過採用跟飛機艙一樣的座艙設計,中控臺配備10英寸的液晶屏,集成了地圖導航系統還是不錯的。在安全配置上相比老款豐田將全新感應套件做為了標準配置,2018款還包括了行人檢測的預碰撞系統、車道偏離警告與轉向輔助系統等等。

不過最讓人期待的還是新凱美瑞的動力總成,不同於本田的渦增壓發動機,豐田在自然吸氣發動上可以說是玩的不亦樂乎,全新的2.5L和2.5L混動發動機與現款完全不同,在熱效率上達到了40%和41%,可以說是領域裡面最高的水平了,,最大功率206匹,最大扭矩252Nm,與之匹配的是8AT變速箱,同時百公里綜合油耗只有6.9L。混動油耗預計在4.5-5.0L之間。

總結:面對日系的兩大強敵,大眾車型如今不管在外觀上還是內飾上,還是曾經輝煌過的動力總成上都已經被日系所超越,這兩款日系車型在國內上市之後勢必會給大眾造成一定的壓力,同時也將會對自主品牌的中高級車型造成一定的影響,當然在這種混戰的時代裡,對整個汽車行業的前進發展也是一件好事。

無論你愛車還是要買車,無論你喜歡SUV還是其他車型,只要添加SUV週刊公眾號就一定有收穫:suvpublish ←長按可複製.每天都會推送最新的實用汽車資訊,買車問題解答,來加入SUV週刊吧


SUV周侃


本來對於小排量+雙離合的問題我回答過就不想再說了,但是看到樓上有些答主胡說一氣,什麼小排量渦輪發動機就是應試產物的垃圾啊什麼的非常無語,小排量渦輪發動機是有他的弱點,但是這樣以偏概全的否定真是不想多加評價。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來說說小排量渦輪+雙離合的組合到底為什麼很多人並不推薦。

先說發動機,小排量渦輪發動機的優勢在於同排量能比自吸發動機獲得更強的動力,同時由於在相同動力檔次排量更小,有達到了節能減排的效果,可謂一舉兩得,但是小排量渦輪發動機的缺點其實也很明顯,就是滿載時還是會力不從心(尤其是夏天開了空調以後)。其次是渦輪發動機的通病,渦輪延遲現象,這一點就要看各家廠家的調校功力了,相比2.0T這種黃金排量的發動機,1.3T之類的小排量發動機對於渦輪延遲的問題更加敏感,畢竟在渦輪介入之前,憑藉一臺小排量發動機的動力能夠輸出的動力更差。

再說雙離合變速箱,誠然雙離合變速箱的換擋速度非常快,比起at發動機更勝一籌,但是現階段民用雙離合變速箱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低速的頓挫現象,這是雙離合繞不開的同,低速頓挫意味著堵車跟車時舒適性會大打折扣。除了頓挫之外,雙離合的耐用性也一直受到質疑,溼式雙離合還好,乾式雙離合的過熱損壞還歷歷在目。


說了這麼多缺點其實還想說一下,小排量+雙離合的組合是未來汽車的發展趨勢,雖然現在還有一些問題,但隨著技術進步問題總有解決的一天,就算是現在,小排量+雙離合的組合也不是完全不能買的,只要平時用車時注意一點,日常使用時完全沒有問題的。


人人車


謝謝邀請,現在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在1000多轉渦輪就介入了,所以小排量渦輪增壓的動力在初段、中段和後段並不比高一級別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弱,可以說動力相當。但是油耗卻可以比自然吸氣省(個人認為這只是廠家的噱頭而已,其實油耗也省不了多少)。但是為什麼很多人建議不要買小排量渦輪增壓的車呢?其一就是擔心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沒有自然吸氣耐用,個人認為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已經很成熟了。其二是擔心保養費用比自然吸氣發動機貴,這個是毋庸置疑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保養肯定比自然吸氣發動機貴,並且渦輪增壓發動機每隔4~6年需要換渦輪(我之前去看維特拉時4S店的銷售告訴我的,具體說的幾年我忘記了,費用我記得大概在3000左右)。大家主要就是擔心這兩點。我個人認為,買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是可以的,但是還需要看什麼車型,比如像維特拉的1.4T,思域的1.5T,高爾夫的1.4T個人認為還是值得擁有的。但是像帝豪的1.3T,福克斯的1.0T和卡羅拉的1.2T這一類還是不建議購買,畢竟你的動力不比1.5的帝豪、1.6的卡羅拉好,而且養車費用又增加了,所以買小排量渦輪增壓車型具體得看什麼車型。


竹青45



很多人不建議買小排量渦輪+雙離合雖說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沒有必要過於擔心,大家熟知的大眾汽車小排量渦輪+雙離合已經佔據了小排量車型的主導位置,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也不敢如此的大規模投放,無論什麼車型投放市場後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必須要有逐漸完善的過程,小排量渦輪+雙離合恰恰在中國市場也是在完善中。

小排量渦輪+雙離合的優點是動力傳輸效率高、換擋速度快,但其缺點也是明顯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與自吸發動機相比存在著渦輪遲滯現象,在擁擠低速路況下,表現的並不理想,不但動力差而且不省油。由於渦輪增壓的結構造成發動機的溫度比自吸發動機要高,所以穩定性、可靠性和耐用性相對要差一些。雙離合同樣也有著與生俱來的缺點,小排量渦輪車型由於受到體積和成本的限制大多采用乾式雙離合,乾式雙離合由於其結構原因,散熱較差,在擁擠路況下,雙離合器常常處在半連接狀態,所以有時頓挫感強烈,甚至燒燬離合器片。

以上的缺點都曾經發生過,但概率不是很高,如果想省心你可以不碰小排量渦輪+雙離合,自吸+手自一體更為穩定,在美國大眾的雙離合變速箱只不過是選裝項,大多采用了8AT變速箱,因為雙離合變速箱一旦出現問題,即使是大眾汽車也傷不起。


生活點點觀


現在車的質量說差也差不到哪兒,說好也好不到哪兒。說不建議買雙離合+小排量渦輪車的一般是指它們的性能不好吧。但問題是,雙離合大多數超跑在用,比如法拉利,比如蘭博基尼。而小排量渦輪發動機當屬各家的F1賽車了,1.6L渦輪增壓,幾乎可以說全球無敵……也就是說理論上這兩者的結合是可以做到很強大。

從你的描述來看你對於汽車的認識有著不少誤區!

超級跑車們並不追求經濟耐用性、甚至放棄舒適性,而它追求的只是一個“快”字!

另外超跑們的公里數都是少之又少的,一輛幾年的二手超跑如果公里數過萬都算是被用的“狠”的了!

因此你拿超跑來比照追求經濟耐用的家用車,可想而之有多荒謬?

至於拿F1的發動機來說事就荒唐的更離譜了!

你知道F1發動機的平均使用壽命是多少?大概不到2千公里!

下面回到題目,

為什麼很多人建議買車不要買小排量渦輪+雙離合?

其實我也不建議這麼購買,市場上的“小排量渦輪+雙離合”車型是可以悉數列舉的,它們總體上的表現都比較一般!

首先一點“小排量渦輪+雙離合”肯定是用在了經濟低價的車型上的!

這種組合其實廠家還是比較願意使用的,無非就是動力數據漂亮、油耗漂亮,最主要的就是廠家的利潤不錯!

然而實際當中的使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其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雙離合上!

一般來說,低價車型的雙離合並沒有一款的表現能夠達到或者接近傳統6AT變速箱表現的!

無論是可靠耐用型還是駕駛的平順舒適性,都是有著一定差距的!

當然這個不排除個體的體驗差異,也有不少人會感覺還可以,但就總體上來講,雙離合的表現是不如6AT的!


你需要更多的高能瓦斯


小排量車缺點在於氣缸數少。3缸發動機因為不對稱,導致車身抖動較強,舒適性較低。

氣缸少還帶了一個缺點就是提供相同動力需要更高轉速,而高轉速代表高油耗和高磨損!

不要買雙離合,說的其實是乾式雙離合,而非所有的雙離合,溼式雙離合就解決了乾式的過熱問題。乾式雙離合跑高速5小時必須休息一下,否則發動機故障燈會亮。

雙離合還有一個缺點就是頓挫嚴重,1換2,2換3這兩個操作從屁股傳來的抖動非常不舒服,特別是城區紅綠燈都這樣。

也就是說3缸加乾式雙離合,簡直就是拖拉機級別的存在,高轉速的噪音,不協調抖動加頓挫,時不時亮的發動機故障燈,確實是個奇葩~

但是理論參數很漂亮,所以能騙到很多沒有實際試乘試駕的人。1000轉的渦輪介入,動力澎湃;雙離合的快速換擋;3缸設計省油。這都是隻說好處不說壞處。


親面獸


這個問題很簡單,首先是小排量的發動機。

小排量的發動機配備渦輪,渦輪介入需要很高的轉速,帶渦輪油耗也會多很多,整體來說就是,駕駛體驗不好,油耗高,保養費用高!

剛才只是單純的說不好,其實也有好的一面,雖然要渦輪介入需要提高轉速,但是動力表現確實不錯呀,雖然油耗高了點,但是跑得快呀。廢氣排放也少一點…

再說說雙離合,尤其是小排量帶渦輪的車,配備一個雙離合,真的非常沒有必要,開起來沒有雙離合的感覺,而且因為介入渦輪需要很高的轉速,對雙離合的磨損也比較大,而且雙離合的維修保養費用非常高,真的不建議大家這樣選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