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交易額超400億!糧達網預計2020年盈利,占領15%市場份額

“糧達網第一階段的任務,到今天已經基本結束了。”糧達網總經理杜東強在2018中國互聯網大會獨角獸論壇上說到。

據億邦動力瞭解,糧達網由中糧集團和招商局集團聯手打造,希望通過線上貿易和線下倉儲物流服務,打造公開、透明、守信的智慧農糧電商生態圈。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11月上線2年多以來,交易額超過570億元。

糧達網總經理杜東強認為,糧達網的央企身份讓這家B2B平臺擁有更多含義。除了要盈利、要成為一家優秀的公司之外,還承擔著許多社會意義和使命。而這也更能讓他們在B2B大環境較為惡劣的條件下,繼續堅持。“2C的電商平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家要有耐心。”

而對於糧達網的發展,總經理杜東強目前分為四個階段

1. 建立基礎商業模式,建立基本的融資產品、物流手段,以及以人防為主的風控體系,這個階段完成之後,糧達網就是一個完整的B2B電商平臺了;

2. 交易體系創新。不僅僅是現貨掛牌,還要有競價拍賣、預售等,物流體系要向上下游延伸,資訊體系搭建完成;

3. 進一步向兩端延伸,向上結合產業,向下做到終端用戶,關鍵的物流節點可以參股或控股;

4. 信用體系搭建完成,客戶在我這的倉單,直接可以去銀行融資,或者在體系內直接交易。

01

擊碎B2B行業桎梏?糧達網欲逆勢上揚

Q

糧達網在過去2年完成了400多億元的交易額,未來,是否有目標?

杜東強:目前糧達網一年的成本5000多萬元,預計2020年實現盈利。屆時,糧達網交易量約2000萬噸/年,國內玉米交易量約1.25億噸/年,市場份額約16%,可以實現超過1億元的收益。

Q

B2B的交易量普遍較大,一方面因為客單價高,另一方面貿易存在左手倒右手的行為。糧達網2年做到400億,未來還要做到2000萬噸/年,增長是否會乏力?

杜東強:增長肯定有難度,但並非不可能。我今年出臺了一些銷售政策,還有就是完善了金融產品的階梯利率,市場上反應比較好,不算新開發的業務,老業務今年提升50%以上沒有問題。另外,糧食的市場份額還是足夠大的,糧達網現階段還主要是玉米,未來小麥和大豆以及澱粉、棉、油、糖等都是我們的領域。

Q

從現在看,B2B整個行業狀況不好,甚至最領先的幾家成績都不樂觀,您覺得主要原因是什麼?

杜東強:我們認為,適合做B2B平臺的領域並不是特別多,主要應該選擇兩端分散、供應鏈比較長的領域。兩端集中的產業做平臺比較困難,大家都集中採購。如果空間距離、時間距離、中間商都不夠,那麼,形成B2B平臺的空間會更小。而農糧行業恰恰是有中間商分散但物流集中的特點,適合開展B2B平臺業務。

Q

您認為,做好B2B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杜東強:我認為,B2B走到今天,很多產業級企業進入,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是因為B2B更需要品牌、資源、資金等等,B2B更像是一個“+互聯網”的領域。

Q

品牌、資源和資金在所有領域都很重要。 “互聯網+”和“+互聯網”的爭論是否該從效率上看?從2C看,有研究機構稱淘寶、京東的銷售能力可以做到傳統領域的2~5倍。B2B起到提升作用了嗎?

杜東強:我覺得有提升。糧達網直接連通行業的最上游和最下游,這一點一定是效率上的提升。之所以現在沒有明顯提高,我認為是“交收體系”沒有完整地構建出來。

在淘寶上購買商品,通過順豐、圓通等物流可以送貨到家。但是,B2B的交收比較複雜。

Q

能否舉例說明?

杜東強:我以農糧為例,僅僅物流一項就足夠複雜了。一批貨可能經過了汽運、鐵運甚至海運,終端客戶才能收到。網上交易很容易實現,但是線下交收體系就會變得很複雜。

02

詳解糧達網戰略選擇:通過物流向終端延伸

Q

能否詳細解釋一下糧達網的未來戰略?

杜東強:大宗商品的贏利點主要來自六個方面:商品交易、物流、金融、IT、資訊和期貨市場。我們在公司內部的戰略研討會、宣導會已經反覆確定過了。未來,糧達網會以交易為中心,配套供應鏈金融和物流服務,然後展開IT技術服務和資訊服務。

我們是這麼判斷的。交易的利潤空間比較大,糧食是1100元/噸,一直到南方終端客戶1850元/噸,中間有750元/噸差價,大概貿易商能分到100元/噸。與此同時,物流費用大約280元/噸,且浮動非常大。金融的利潤空間,大概是25元/噸,極限也就是25元,空間真的不大。

糧達網如果打通中間環節,交易和物流能夠想象的空間已經非常可觀了。期貨也是一個利潤源,完全獨立於現貨。僅僅玉米,國內市場一年成交25億噸。通過期現結合等等,可以想象的空間極大。

Q

如何從物流著手?

杜東強:我們先把能夠集中的集中起來,比如海運。糧達網先在各地設立辦事處,利用貿易商對供應鏈資金的需求,如果把貨物給我們運輸,我就先交給你70%的資金,到客戶手上時,收到100%的貨款,把各種服務費收完,再返還給上游,通過這種手段我們迅速把客戶量積累起來了,從北港到南港的海運運輸,一年超過300萬噸,現在是北港的第一大糧食貿易商。有了這樣的體量,很多人都來找糧達網合作了。

這時候,我們才可以說,輕鬆e點糧達天下,這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以前倒手5-6次,現在是“門到門”。

Q

我在看糧達網的戰略結構圖的時候,平臺似乎對金融產品著墨很多。

杜東強:金融領域的風險,我們是有很強的把握能力的,糧達網不怕貿易商違約。一方面,我們有貨物的控制權,另一方面,基於線下的5800個客戶,我們有比較強的銷售能力。

Q

目前,糧達網只做在途的金融產品嗎?

杜東強:金融領域的風險,我們是有很強的把握能力的,糧達網不怕貿易商違約。一方面,我們有貨物的控制權,另一方面,基於線下的5800個客戶,我們有比較強的銷售能力。

這是我們最熟的,未來我們準備做在庫的。預計建設100-200個交收庫,用戶將商品放到糧達網的倉庫,就可以在網上掛單。掛單以後,糧達網可提供一定比例的資金,以便於用戶的週轉。此外,還有糧食銀行的玩法等等。

我們的金融產品在第一階段已經基本完善成功了。接下來,我們的戰略方向會更多轉向交易領域。

03

從“科技小白”轉變為“科技控”

Q

聽描述,B2B對互聯網的滲透似乎還沒那麼充分?

杜東強:是的。我和其他互聯網領域的人交流就發現,大家的技術應用,其實都比較深,相對來講,大宗商品或者農糧領域技術應用難度都不大,也不是很前沿。

B2B在技術應用上,我認為第一個就是大數據,這些數據我認為可以指導我們把貨物引導到合適的地方去,叫庫存前移。

Q

能不能舉例說明一下?

杜東強:以養殖場使用的豆粕為例。比如,全國有200個交收的庫點,我通過大數據可以瞭解到。A庫點每個月能使用5萬噸,因為養殖場的使用量是比較固定的,如果A庫只有1萬噸,明顯無法滿足需求,依據大數據引進庫存,滿足客戶的需求。圍繞這個,我們就可以做一個“次日達”的產品,用戶可以放心使用,養殖場不需要擔心豬會捱餓。

現階段,養殖場要保留5000噸的常態化庫存,以防上游無法供貨。有了這個產品,養殖場完全可以大幅度下降庫存。這就是大數據的應用。

Q

有沒有其他的?

杜東強:物聯網也是。農糧在運輸過程中最擔心丟貨,尤其是涉及到金融,風控更需要實時把握儲存狀況。大宗商品單價比較高,一頓幾千元的貨物,利潤空間只有幾十元,如果貨丟了,對於貨主來說損失太大了。

糧達網現在正在和物流合作方探討,是否應該大家共同出資,為集裝箱配數碼鎖,動態跟蹤。如果發生非正常移動,可以立刻採取措施。

Q

這個有些類似摩拜單車?

杜東強:對,這個是物聯網領域的應用。我們還可以在船上裝一個攝像頭,這個成本不需要很高,我們不需要實時傳送影響,一個小時拍一張照片,通過手機網絡傳送到後臺即可。只需要保障全程物流可控即可。

在風險和效率上,B2B有望通過技術應用,提升效率和準確度,也能衍生出更多產品。

糧達網一手掌握上游糧源,一手對接下游終端,通過實現產銷無縫對接,糧食與資金流通順暢,供需與交易信息透明,行業整體效率提升,農糧產業實現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