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公開課」第121期|BGogo交易所王啓恆:巨頭很難去中心化

王啟恆認為區塊鏈是建立在網絡效應之上的生態,就像讓你去沙漠造城市住人,排管,電網,政府,想當市長那麼有些基礎架構必須要有。

7月15日下午14:00,「火星財經創始學習群」輪值群主丁若宇、副群主張婷邀請BGogo交易所CMO王啟恆做分享。

「火星公開課」第121期|BGogo交易所王啟恆:巨頭很難去中心化

嘉賓介紹:王啟恆 ,前Facebook Crypto組創始人和技術負責人,UCSD計算機碩士,資深區塊鏈研究者,Quarkchain夸克鏈產品顧問,幫助和指導了多個火熱的硅谷區塊鏈項目。

以下內容根據群分享整理:

| 灣區幣圈帶頭混的好的還是國人

王啟恆:大家好,我叫Max(中文王啟恆),現在抱著Bgogo的大腿就任CMO。今天想分享個主題:一個灣區碼農眼中的區塊鏈

之前在Facebook一直是位碼農,在廣告部(就那唯一賺錢的部門)核心組做前端,你去facebook.com上面的所有的React核心UI部件都是我們組做的。我總是開玩笑說我有能力把FB的like button變成個fuck button,然後在3個小時之內全網部署成為一個傳說,然後在4個小時之內被帶銬遣送回國。

後來在內部合作了一些區塊鏈項目,17年牛市之前建了個crypto組織,把灣區FAANG公司的區塊鏈碼農都聯繫了起來,之後小扎也進了組。一開始也就是帶領一幫子技術韭花樣式被收割,後來開始每週看白皮書做DD,再後來把這邊大部分幣圈的程序員和VC都認識了一遍,開始和Xoogler(限前谷歌員工的一個天使投資人組)搞固定meetup,和ABC(谷歌內部的華人區塊鏈技術社區)做技術分享,帶著幾個項目在灣區路演(FB,Google,Stanford,Berkley四站),比如thundertoken,wanchain,trubit,maker/dai,quarkchain等等。自己也幫了不少優質項目做BD和FA工作,在最熊市發現一塊金子開始加入做QuarkChain的advisor。最近在幫Celer Network和DxChain。

這邊插一句,我組織下面的都大多美國人,但是在灣區幣圈要帶頭混的好的其實還是國人。FAANG公司內這邊幾個愛搞事情的,尤其是公司內部管區塊鏈的頭我都比較熟,好幾個月前就和上面的幾個VP說過Facebook想競爭美國支付市場就應該收購Coinbase,因為它就是未來的銀行。

個人主要比較傾向於底層設計,因為別的項目都太高大上,看了幾百篇白皮書作為程序員我還是不能理解。17年的時候我就說我18年只看3個方向,scalability(擴展),kill dapp(殺手級應用),stablecoin(穩定貨幣),所以投資也是往這個方向靠。

把portfolio在10個月內長了350倍左右,所以每天上班看著身邊的麻瓜同事們各種埋頭爭當先進為了年終多那5000塊錢,臣妾表示實在是帶不動,但作為美帝的外來民工,還是要為了簽證白天10個小時做碼農,下班電報群裡開邪教,所有的帶薪年假都用在了各種區塊鏈大會上。

| 價值投資和賺錢完全是兩碼事

王啟恆:這次主要想來講講作為灣區一名淳樸的碼農,這邊的風土人情,然後講講為啥會放棄在Facebook做區塊鏈負責人的機會加入Bgogo。

我喜歡開玩笑說,人人知道外面都是泡沫,我的職責呢就是保證在這所有的泡沫當中,最大的那個泡沫是個technical的泡沫。當然了,你叫這是作為程序員的尊嚴啊,或者一文化臭老九的逼格啊,我都無所謂。價值投資和賺錢完全是兩碼事,我不會和錢過不去,但是你自己要知道你來幣圈是為了啥。

18年也已經過了一大半,我之前說的3個方向裡,擴展人人都在搞,(我幫quarkchain原因很簡單,因為quarkchain的架構是ethereum從一開始就應該這麼設計的,但是它除了再硬分叉已經改不了了,現在所有的solution講白了全是hack),穩定貨幣也好幾家(這是對大規模adoption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可惜殺手級應用,比特幣有個應用叫store of value,以太坊有個應用叫ico,除了這兩個之外,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應用make sense。沒有應用也就沒有adoption,泡沫也就容易破。

我喜歡說英特網現在的樣子和30年前剛出來很不一樣,之前的osi模型還是要被tcp/ip實現出來所廣為應用。所以現在我看所有區塊鏈項目也都是當做一個stack來看。我拿比特幣舉例,你最底部有ledger layer(nakamoto chain),上面是consensus layer(PoW),上面是layer 2的transport layer(state channel),上面是routing layer(節點間的路由算法),上面是VM layer(UTXO),上面是session layer(錢包在線離線的收發),最上面才是application layer(store of value)。

當然旁邊還有storage,computation,以及privacy,governance,oracle這種問題的實現。大家其實都知道有這麼幾大塊積木,但是哪塊搭在哪塊上面,用什麼顏色塗這個積木是整個區塊鏈都在摸索的問題。

那麼cryptocurrency是啥呢?它講白了是一個博弈論的問題。它通過一個token的形式把這幾層全捆在一起,來激勵每一層都有人(去中心化)在維護,從而憑空創造出社會價值。

比如比特幣,bitcoin是為了激勵挖礦,挖礦是實現PoW,PoW是為了共識,所以bitcoin這個幣本身是他consensus layer中potocol協議層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你沒有bitcoin這個幣,它下面的nakamoto chain還是可以跑,我無非就是把data存在一個linked list裡面嘛,但是他的社會價值就會整段垮掉。關於這點我建議大家去搜一下Celer Network CEO董沫的視頻,他對區塊鏈真正想解決的問題講的非常到位。

所以如果項目方跑過來跟我說”我們做公鏈,啥都能用“,然後解釋了一大堆怎麼數據上鍊,怎麼用新語言做vm,或者erc20 dApp跑過來說”全世界都會用這個幣在我們生態上付款“,我一般會告訴他們”少俠你們還沒想清楚餘生準備怎麼過,不用區塊鏈特意發個gift card“。

| 區塊鏈是建立在網絡效應之上的生態

王啟恆:我個人傾向於一個項目就攻破這個stack裡面的1-2層,你不用給我發幣,能往上接各種dApp,往下接各種公鏈,你就為人類做貢獻了。但後來想想大家都想發幣掙錢嘛,所以我也不阻擋你們買蘭博,在臺下為你喝彩,我也堅信著你們誰哪天能用區塊鏈治癒癌症。

灣區這邊的人對技術還是看的比較清,但是大家都比較淳樸,我也和polychain,pantera,google venture都一起玩,也都知道國內的套路大概在海外5步之上。我下面的人還在整天在給我推薦哪個ICO牛逼 快看快看PreAngel BlockVC投了,國內早就玩起了IEO。中國的Crypto VC現在也一點點往灣區開公司,這是個機會,畢竟這邊的程序員既能力強又傻白甜。

區塊鏈是建立在網絡效應之上的生態,就像讓你去沙漠造城市住人,排管,電網,政府,想當市長那麼有些基礎架構必須要有。那麼在區塊鏈裡面一些pillar,比如mining,交易所,錢包,投資平臺,VC,它永遠都會存在。而在這些pillar當中,個人認為power最大的目前還是交易所,幣安、火幣、fcoin都做的很成功。這也是我想做交易所的其中原因之一。

| gogo:社區共有、共治、共享

王啟恆:現在講一講Bgogo。 Bgogo的口號是"社區共有、社區共治、社區共享"。口號很裝逼,打著孫中山老先生的三民主義大旗想拯救世界,但我們非常接地氣,最想做的還是想把很多權利返還給社區。現在項目方融個資一半都給了費用,行業裡面很多痛點需要根治。

我簡單幾句話介紹一下,Bgogo提供”負上幣費,負交易費“。有21個超級節點(著名VC,KOL,之後公鏈基金)來負責上幣,每個節點每個季度無條件上一個幣,那個幣20%返還給此節點。每個季度末我們會按照平臺幣BGG的持倉排位,前21個成為新一屆的超級節點。對用戶來說交易挖礦(也就是變著花樣ICO),每30分鐘以BGG的形式返105%的交易手續費。每天我們拿到的交易手續費,20%給超級節點,剩下的80%全部用作當日回購BGG並銷燬。

所以國外知名VC都比較支持我們(畢竟20%手續費返還是終生制,你之後不做超級節點了我們也給你錢),用戶也比較喜歡短時間內的可套利模式。我們還是想走早期英特網公司的路線,前期建立用戶群,不太考慮盈利問題。

目前Bgogo在國外效應普遍比較正面,幾個KOL包括BoxMining, DataDash都比較喜歡這個idea,都在免費幫忙,ICO Drops也是我們的節點,他們從來沒有投資過任何交易所項目,所以我們也很欣慰。這幾天在忙著在把產品做好,現在離我想要的還差很遠,模式再怎麼花樣吊打最後還是要看用戶體驗,性能和安全性,這點幣安做的非常優秀。

市場上現在有那麼多優秀的交易所,Bgogo的模式對我來說是個很有意思的博弈論,因為它最終是把現金流的利潤鑲入了平臺幣本身的價值上,把權利從交易所本身還給了社區,這和在為中心化的企業其實要做的很不同。

我相信之後也會有很多新的交易所模式我們會互相借鑑。我們會盡力把交易所做好,為項目方和社區牟利,但是無論市場的最終接受程度如何,至少我覺得把權利,利益返回給社區,我們是在交易所的革命路上往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

希望大家捧捧場,提點寶貴建議,我這王婆賣瓜嗶嗶嗶也挺二的。我想接下來還是留給大家有什麼問題儘管來問。

| 交易所競爭格局在於自己的執行力

徐英凱:你覺得未來交易所的競爭格局是什麼樣的?

王啟恆:FB和Google最大的優勢在於寫compiler和programming language的程序員都在那裡,所以他要和Ethereum競爭主要會從VM,language這裡入手。

張婷:我看到你說2017年預測的三個方向包括stable coin,你認為stablecoin要取得成功的條件是什麼?你如何預測接下來stablecoin的生態應用?

王啟恆:交易所競爭格局在於每家自己的執行力吧,現在滿天PR在發,存值市場裡面都是同樣的錢挪來挪去。最終還是看用戶體驗和安全性誰做的最好。新一批的挖礦很多是分紅模式,我不是說分紅不好,有人說是龐次,但所有的金融產品講到底都是龐次,人生也是龐次,所以你才生孩子當接盤俠啊。

丁若宇:之前fb messaging的leader也開始帶隊做區塊鏈了。

王啟恆:但是金融產品遊戲最重要的是他的可持久性。龐次的時間超過200年它就成了社會價值,看看黃金和鑽石。所以現在是有很多新的模式,Bgogo也是新模式(回購),就像我之前說的,這是個博弈論的遊戲,看你token的設計能持續多久,還是說一年以後這規則就抽血抽沒了。

stablecoin技術上很難做,說實話我現在就在等政府自己出一個government-backed stablecoin,這樣取代法幣。因為單純用技術去解決技術問題是沒用的(很多security breach不是因為你密碼被幾萬億的超級電腦破了,是因為有人拿著$5的鐵棍把你打半死),還是要靠法律。一旦有了中心化的數字貨幣(被軍隊法律政府撐著),像Maker這種就可以用它作為穩定的collateral來做去中心化的實現。

羅玫:government stablecoin是比較現實的。

| 區塊鏈解決的是線下信任體轉化到線上信任體的過程

丁若宇:Max對FANG中的其他科技巨頭區塊鏈戰略的競爭分析?

王啟恆:David Marcus是啊,你想他從messenger出來還不是想做payment,然後他是coinbase上的board member。Google內部好幾個組在做區塊鏈,不過大家都互相不溝通,都在解決各自小範圍的問題。我就說你區塊鏈本身不用“貨幣”這個概念還是可以解決很多共享問題。

丁若宇:Marcus也是PayPal背景。

王啟恆:Amazon今年也成立了個組,在做aws cloud上面,不過Amazon很少有想出來搞事情的。Apple一直非常神秘,AT&T在開發blockchain和他們做應用吧,也做了很久。

秦逸飛:google也認可無幣區塊鏈應用?

王啟恆:這就歸集到你想做private chain, permissioned chain還是public chain。公司內部做private chain那是腦殘。permissioned就有點意思,你比如廣告商之間互相不相信,但是他們有一個相同的目標,但是他們也不靠這個挖礦賺錢,hashgraph很早就和這些公司談過有意要合作。

丁若宇:killer app今年看好哪些場景?

王啟恆:public的話就很玄乎,因為像比特幣和以太都是permissionless,但是你比如google或者fb要做公鏈他就要解決用戶身份問題,eID我個人並不認同,因為你還是在信息上鍊,就會有oracle問題,從根本上這個難以實現。

闕小耕:大家知道,Mircosoft是在基於ethereum在構建BaaS, Amazon也會有同樣的策略。灣區的公司,會出來做public chain甚至是SC的VM嗎?

王啟恆:用董沫的話來說,區塊鏈解決的是線下信任體轉化到線上信任體的過程。比如你說blockchain賣電影票,你線下的信任體是電影院,信息上鍊了最後還是要去相信電影院入場,這就完全啥問題都沒解決啊!

killer app我個人還是希望支付上面,其他的話賭博和拍賣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兩個。比特幣和以太本身沒有價值,他的幣在系統內生成,對外界世界沒有認知,所有的“價格”只是外界世界對這個系統的觀察後的共識。所以你的應用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必須要在系統內本身生成,而不是靠外部世界現有價值的干預。灣區的公司,會出來做public chain甚至是SC的VM。

| 巨頭不需要也不可能去中心化

闕小耕:由facebook, 或者google來lead,做一條公鏈,解決scalability問題,或者是做一個更加安全的smart contract, 應該不是什麼難得事情。

王啟恆:是啊,比如quarkchain不就做了麼。但是你在公司內部是在為公司幹活,中心化的公司去做去中心化的公鏈本來就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味道,對PR會有影響。但我是這麼對fb的人說的,你們做這個怎麼做都會賺錢,因為10年前fb用錢來換power,現在在用power換錢,但你做的東西是否真的有社會價值,這是個問題。

闕小耕:

是的啊,週期在這兩個公司都待過。

王啟恆:週期一個人抵20個,quarkchain簡單,因為他們就解決了ledger layer的問題,他不管上面VM啊layer2啊怎麼做,而且設計簡單。你去看谷歌發的論文,一篇篇你看完就覺得哇靠那麼簡單我也能做出來。但是working solution永遠是simple and stupid的,真的做裡面有很多細節要考慮。

闕小耕:OK,那可以理解為,雖然facebook, Google有能力做,但是經濟模型不改變,機會就不會有那麼大,是嗎?

王啟恆:現在代表bgogo我比較官方點,私下你就知道我對很多幣什麼看法了。因為他們有能力做,但是他如果真的要做成我們想象中的“去中心化”,他整個business model需要改,這從根本上不可行啊!所以為什麼IBM這種第一代英特網公司拼命在研究,因為他們想打翻身仗。你想fb擁有internet.org,他們是可以做個decentralized routing system和nkn類似。我就說他們做什麼,都會賺錢,因為老百姓總是跟著有名的跑,但只不過有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味道而已。

陳戈: 一語中的, 巨頭很難革自己的命,去中心化的FB?

王啟恆:是的,因為他們不需要去中心化,也不可能去中心化。錢是從廣告賺的,廣告是從target audience來的,target audience是通過大數據計算的。如果所有用戶的信息在鏈上,姑且不說所有信息都是公開的,人人都有著自己的秘鑰,你怎麼跑machine learning的算法呢?但是支付這一塊就不一樣了,所以我說fb是應該往這方面去做。

猛小蛇:@Max 是的,而且IBM的行業區塊鏈商業化這塊速度很快,連百度貼吧都能看到IBM區塊鏈廣告。

| 中心化交易所的應用和區塊鏈沒有任何關係

丁若宇: 在現有有一定體量的股權公司中最看好哪家轉型或另起爐灶做區塊鏈?全球範圍 。

王啟恆:好問題,做交易所的coinbase,2年前加入的朋友賺翻了。

謝大炮:存儲方向有哪些團隊在做?

王啟恆:filecoin這種?ipfs,dxchain,chia。

張婷:中心化大公司如果不能自我革命,那麼他們參與區塊鏈的意義何在?

王啟恆:pr,沒了。或者就是做下一代銀行。

闕小耕:在應用層面,比較難以革自己命。在更底層的基礎設施,巨頭是否可以支持一些帶token的開源項目?

王啟恆:我就是說現在應用場景還是比較難以想象。eth的創新在於在UTXO上面加了contract的邏輯,讓之前的你給我錢我給你錢加入了一些現有的條件性金融模式。中心化交易所的應用和區塊鏈沒有任何關係,他就是個database跑很多錢包。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應用就是eth帶來的ICO應用,還是會有oracle問題。

胡震生:@Max 交易所也是應用的一種。交易所跑的是鏈上的幣,app也一樣,邏輯上是一樣的。

王啟恆:我說的應用是真正像eth這種革命性的應用。實際應用不難,你比如你可以在紅酒的瓶蓋裡放一個二維碼來正面這個hash是10年前bitcoin某個block上面的hash,這可以證明時間流逝的真實性。但是你還是需要部分相信造紅酒的公司,就像你要相信交易所一樣,交易所走人了,幣就沒了。

| 法律是有成本的

胡震生:純數字的資產是可以的,熬到徹底上鍊的那一天。

王啟恆:是的,這是可以的,或者被法律back的現有物理資產,比如REIT。

胡震生:遊戲裡的道具,直播裡的禮物等。

王啟恆:你可以開個腦洞,今天你可以在納斯達克上面list任何東西,不用申請,不用等,沒有費用而且全世界人都能買,你會列什麼?

胡震生:公開競拍的數字廣告位,在線服務時間。

王啟恆:這些還是歸根結底需要法律支撐的~

瑋哥:總算碰到和我觀點一樣的,這麼說希望不過分。要補上一句的話,就是很多人其實也明白,就是不好意思說@Max

胡震生:按秒計算的,損失可控,法律也是有成本的,成本之下無發可依,所以數字資產結算一部分成本低到無法可依的數字服務。交易所的價值太大了,單一成交。

丁若宇: 感謝@Max的精彩分享!為大家帶來全新的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