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普通花卉,17世纪传入荷兰身价大增,投机商囤货成泡沫

1种普通花卉,17世纪传入荷兰身价大增,投机商囤货成泡沫

郁金香

1种普通花卉,17世纪传入荷兰身价大增,投机商囤货成泡沫

新年好,欢迎阅读本期《今古纵横》。

去年底到今年初,投资界新贵“比特币”经历了过山车式的价格浮动,有人欢喜有人愁。但是,熟悉金融投资的人们都知道,这真的只是一种泡沫,而且这种泡沫的危险度远远高于股票,这种投资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一不留神就会崩盘。今天小编就要讲一下历史上最早的金融泡沫崩溃的故事,那就是17世纪中叶的“荷兰郁金香事件”。

1593年,一名叫克卢修斯的荷兰园艺家,在奥地利发现了一种荷兰本地没有的、非常漂亮的花。克卢修斯感到非常新奇,于是带了一些种子回到了荷兰。由于荷兰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合这花的生长,在克卢修斯的悉心栽培下,不久便开出了艳丽的花朵,并一下子深得人们喜爱,而这种花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郁金香。

1种普通花卉,17世纪传入荷兰身价大增,投机商囤货成泡沫

由于郁金香花开后非常美艳,而且在荷兰属于稀有花卉,故而赢得了当时荷兰权贵阶层的青睐和追捧,无不将拥有一束而自傲。而这就让天生有投机意识的荷兰商人们找到了发财机会,他们开始了针对该花的投机行为。即从国外或者从同行中高价收购,然后以最起码翻倍的价格倒卖给宫廷权贵们。

渐渐地,丰厚的利润,简单的操作让这种投机狂热的流行起来,就像如今股票市场一样,连卖菜的阿姨都加入到了倒卖的行列里,更有人拆房卖地、借贷来做这生意,因为大家相信,肯定会有人出更高价来买的。

1种普通花卉,17世纪传入荷兰身价大增,投机商囤货成泡沫

这样狂热的投机买卖,在郁金香的价格到了一定高度以后趋于平缓,并相对稳定了30多年,其中该赚到的也赚到了,该撤资的也撤资了,这本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30年后,当荷兰贵族喜爱郁金香的风气流行到欧洲其他皇室的时候,其他国家的投机者们也开始注资投机,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也渐渐变成了该交易的中心。

到了1634年,因为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现货交易,都纷纷将尚未种植的郁金香球茎作为交易品,也就是变成期货交易了,而这时候球茎的价格就开始离奇飞涨了。阿姆斯特丹交易所里面的价格,从64盾短时间内涨到了1668盾,涨了将近30倍,这使得当时初具规模的整个欧洲现代化商业市场全部狂热起来。但是人们没想到,除了商人,农民们也看到了商机,就在1630年左右开始,欧洲农民都开始大规模种植郁金香,这样总有一天会“供大于求”,这就导致了之后的崩盘。

1种普通花卉,17世纪传入荷兰身价大增,投机商囤货成泡沫

1637年2月4日上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以及欧洲各地的交易所里,球茎的买卖如往常一样进行着,但是突然有人开始将自己的该期货倾售一空。没有人知道这人是出于什么目的,但是这一刻,却成为了“郁金香泡沫”的致命针刺。随之发生的事情难以想象,所有人都争先恐后的开始抛售,谁也不想成为最后一个傻瓜。当天球茎期货价格最终跌到了离谱的0.15盾。

这一泡沫的毁灭,让以荷兰为首的郁金香交易瞬间跌到冰点,整个阿姆斯特丹沉浸在一种末日般的气氛里。到了同年4月27日,荷兰政府在哀鸿遍野的情况下,下令终止了所有球茎期货的交易。

1种普通花卉,17世纪传入荷兰身价大增,投机商囤货成泡沫

就像前文所说,没人有知道第一个空仓的人是谁,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也使得这事件成为整个世界金融史上最大的悬案,没有之一。而此事件引发的惨剧绝不亚于后来的“华尔街黑色星期一”,整个欧洲金融业受到强大冲击,尤以荷兰为甚,使得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国力也因此开始衰落。

1种普通花卉,17世纪传入荷兰身价大增,投机商囤货成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