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

——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泰和县蜀口古村位于被誉为“千里赣江第一岛”的蜀口洲。全村13个村民小组,920户,3486人,面积12.85平方公里,四面环水,资源独特,风景秀美,是典型的人文岛屿,被誉为“千里赣江第一岛”。蜀口古村由南宋欧阳德祖肇基建村距今有八百余年,明清三百多年间,全村竟然涌现出登科进士二十二人,其中欧阳氏家族一门进士二十一人,三百个举人,堪称奇迹,被史学家称作“蜀口进士集群现象”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一个小小的岛洲,三百年来为何人才辈出,为何为官者众多且又清廉终老,它们隐喻着何种家族密码、文化基因?今天,让我们跨越时空,翻阅那一章章曾经的繁华与荣光,品鉴那一个个故事和传奇,揭秘明清三百年蜀江古村进士集群现象,探求其因——

以德为本 坚守气节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以德为本”是蜀口人的共同品质。他们从甘蔗和茶这两种蜀口洲世代耕作的植物中参悟出做人的大义。富贵如甘蔗,嚼之只有短暂的津甜,结果却是满目惨不忍睹的残渣,而纯洁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却是茶,有着隽永的芬芳。这是不可违背的祖训和诫命,因此,欧阳氏把总祠命名为“崇德堂”。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祠堂内高悬“二十一进士”、“朝天八龙”、“五经科第”、“宫保尚书”、“奕世翰林”、“鸣阳三凤”等牌匾,这些牌匾作为见证,记载着欧阳氏那段辉煌的历史,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开拓进取,为国家做贡献,为宗族争荣光。而“崇德堂”三个字,如传至遥远却清晰无比的一声棒喝,时时响在每一个蜀口古村的进士身边,令他们不敢有丝毫忤逆,让故乡人耻笑,使故乡因之而蒙羞。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耕读传家 崇文重教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蜀口古村处于吉泰盆地富庶区,水路交通发达,信息来源广泛,明清时商业兴旺,曾称之为“小南京”,为赣江上的一颗明珠,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作为基础,所以蜀口古村人把读书视为修身之宝、立家之本。欧阳氏家族特别重学,建书院、请名师,蔚然成风,代代传承,凝成了一股力量,形成了良性循环,结出了丰硕成果。他们既传承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把以学立身作为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又把“团箕晒谷、教崽读书”的耕读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几百年来,他们栽茶种蔗之余,更是广建学舍,把在田梗上放牛、把老樟树下玩耍的孩子全部赶到了学舍读书写字。村中每一族每一房都建有读书楼、书屋。其中,复亨堂被誉为进士书屋,前有一池塘名“墨钵”,据说学子在该池塘中洗笔和砚台,把一塘水变成墨池,足见当时读书人之多、办学年代之久。悬于堂前的“复亨堂”三个字,据说是一代理学大师王阳明脱下脚底的鞋子蘸墨钵的水写成的。“书灯冬夜复亨堂,墨钵朝阳水渐温,一旦秋闱传捷报,十分春色到寒门。”这首诗就是蜀口古村莘莘学子在复亨堂发奋苦读的图景。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发奋进取 追求一流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蜀口古村因科举兴盛,读书人多,文人著述多,在朝为官的人多,皇帝诏书多。为激励人才辈出,他们在总祠崇德堂的后栋建有“敕书阁”,作为珍藏皇帝诏书、官服、祭器和文书谱牒、经典著作存放之处。这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激励。明代立就的“探花”“解元”旗杆石如今仍屹立于崇德堂前的印台上,几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族人。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祠堂中悬挂着大量古牌匾,如今保留的一块块牌匾如一座座丰碑,向世人显耀着欧阳氏兴盛的文风和教育的成功,同时也曾激励无数蜀口学子刻苦攻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村中每一族每一房的读书楼里,都会置“进士鼓”于书屋里。哪一房高中,必击鼓传唱《读书歌》,以鼓励族人发奋读书,努力上进,期许“传胪魁金榜,洪名震天府”。正是在这种百舸争流,勇夺第一的氛围下,从明至清,三百年来,蜀口古村的学子名列进士榜者竞有二十二人之多。进士之中,有的是父子进士,有的是兄弟尚书,有的是三代连中进士,尊称“三世宪台”;有的是三兄弟同中进士,时称“三凤”;更有甚者,一房八弟子同列进士榜,嘉称“朝天八龙”。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清廉淡泊 勤勉惜名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蜀口古村的进士们在全国各地做官。他们有的在京城礼部、刑部、吏部供职,有的在云南、宁波、河南、山东、福建任副使、运使、布政使、推官、知县等职。无论在京城还是在地方,无论官职大小,他们都清廉淡泊,唯勤勉为官是务。若为同朝为官,他们就相互监督,相互勉励、彼此提醒,唯恐有一人身陷泥潭而不能自拔。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官职最高、时间最长的当属明正德进士、工部尚书——欧阳铎。1516年,欧阳铎任福建延平知府,司礼太监肖敬家奴横行乡里,杀人于渡口,欧阳铎将其缉拿绳之以法,虽百方说情不得脱,暗送银币不得受,其家人隐瞒事实真情,进京向肖敬告状。肖敬大怒,将欧阳铎逮捕入狱。京师家宰陆公微听说后,以视察为名,前往福建延平,所到之处,欧阳铎勤政为民、廉洁正直的口碑极佳。奏报皇帝后,欧阳铎不但无罪,反而上调福州守两郡。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关于蜀口古村为什么短短三百年会出现进士集群的现象,种种传说不绝于耳,譬如“洪武发水润蜀江”,又譬如“仙人定位宗祠门”。但是蜀口古村进士群体体现出来的德、节、忠、义、廉的道德品行,以及奋发进取、追求一流的争先意识,再一次告诉我们,传奇不是传说。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离蜀口总祠堂崇德堂不远,在一栋即将颓圯的老房子里,门壁上刻着一副对子“士大夫为子孙造福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士大夫为我生惜名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字为描金,稍一擦拭即满壁生辉,灼灼发亮。其中内容,现在看来,其实起着家风家训的作用,字里行间无不在教育子孙后代要做到“入则孝、出则悌、仕则忠”。原来,这些文化基因早就耕植于蜀口人的灵魂深处。或许,这就隐含了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的密码!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如同蜀口古村家训,给整个家族带来深远影响一样,千千万万个庐陵家训共同孕育出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的庐陵文化,其精神元素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这是庐陵正气,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更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跨越时空,它必定与井冈山精神一道承传弘扬绵久。

文化探究|崇文尚德 勤廉守节——探究泰和县蜀口古村进士集群现象的文化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