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屬於朗誦和詩歌

這個週末屬於朗誦和詩歌

每到週六,總是有些活動。這個週六屬於朗誦和詩歌。上午是浙江圖書館文瀾朗誦團2018年納新初試,下午是著名詩人梁曉明詩歌賞讀會。朗讀和詩歌連在一起,讓朗讀者和詩人們享受了一場饕餮盛宴。

這個週末屬於朗誦和詩歌

文瀾朗誦團成立於2013年。成立後每年都要納新。我是2014年進團的,屬於第二批團員。目前團裡已經有100餘位成員,是浙江省內水平最高的業餘朗誦社團之一。最近兩年,文瀾的納新都受到朗誦愛好者的追捧。去年有120多人報名,今年又有103人報名。前幾天,審聽報名音頻資料時,我就發現報名者水平不低。今天上午,共有45位通過音頻審核的報名者到浙江圖書館二樓報告廳參加初試。他們中年紀最小的是小學六年級學生,最大的是70歲的老人,還有從餘杭、海寧、諸暨、麗水趕來的朗誦愛好者。他們精心準備的朗誦節目令人眼界大開,來自浙江傳媒學院播音主持學院的劉超老師頻頻點頭稱讚,並在最後的點評中予以充分肯定。連續兩年作為納新的評委參與納新工作,深感朗誦風氣已成時尚,朗誦愛好者越來越多,朗誦水平水漲船高,為杭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一層優雅的文化色彩。

這個週末屬於朗誦和詩歌

今天下午,就在上午舉行納新初試的報告廳裡,我和朗誦愛好者們參加了“《印跡》——梁曉明詩歌賞讀會”。梁曉明是中國先鋒派詩歌代表詩人,作品被翻譯介紹到日本、德國、美國、英國、韓國、土耳其、蒙古國等,去年入選“中國新詩百年百位詩人”。賞讀會上,詩人劉翔、傷水、鬱雯、阿九、江離、陸建光、陸陸等,圍繞浙江文藝出版社剛出版的《印跡——梁曉明組詩與長詩》,與梁曉明展開了對話。唐克、天明、段鐵分別朗誦了這本詩集中的作品。對話和朗誦讓我們這些詩歌愛好者對梁曉明的詩歌風格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這個週末屬於朗誦和詩歌

大概是三年前,文瀾朗誦團與以梁曉明、王自亮、劉翔為代表的“北迴歸線”先鋒詩群有了合作。於是,原來只出現在紙上的先鋒派詩作走上了舞臺,走進了電臺,朗讀者和詩人越走越近。文瀾朗誦團和“北迴歸線”詩人甚至組織了一次關於詩歌與朗讀的研討會,深入探討詩歌與朗讀的關係。去年成立的浙江省朗誦協會還專門下設了一個詩人專家委員會,聘請梁曉明、王自亮為主任。這些合作使原先遠離大眾的先鋒派詩作逐漸為大眾所瞭解和接受,影響迅速擴大。

這個週末屬於朗誦和詩歌

今天的這兩場活動使我堅定了這樣的信心: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文化建設的深入,朗誦將會越來越受歡迎,成為一種文化風尚;而朗誦水平的提高,有賴於詩歌創作的發展和詩人的介入,朗讀者和詩人的合作和融合既可以推進詩歌的創作,更可以促進朗誦的深化和提高。文瀾朗誦團和“北迴歸線”詩群的合作,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這個週末屬於朗誦和詩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