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誦:原上草《處世之道》----寫給孫女的信之二

思思:

你遠離家鄉,去外地求知上學,我們難得謀面,爺爺挺想你的。

我曾給你寫過一封《求知之道》的信,在那封信的引導下,在你的努力下,你終於考入了985的全國重點大學,並且是你要學的專業。小時候,你一直夢想著將來能上一所重點大學,現在你如願以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但是,你只實現了階段性的夢想,就像國家在完成一個五計劃之後,後面還有更多的五年計劃。你人生的道路還很長,追夢永遠在路上。一個人只要有夢想,就不會歇腳,不因夢想遙遠而放棄追求。爺爺希望你在追夢的路上,邁開步子,奮勇直追,用你的勤奮和毅力,實現一個又一個夢想。

為了使你在追夢的路上少受挫折,順順當當的到達目的地,爺爺特給你寫了這封處世之道的信,告誡你在人生的征途中,怎樣處世。處世之道,關係到一個人事業的成敗。爺爺年輕時,沒有人給我告知處世之道,自己在這方面也糊里糊塗。我已八十又三,生命將要走到盡頭,方悟出處世奧妙,但為時已晚。根據爺爺一生的閱歷和體驗,將處世之道,略述一二。

一、學會說話。你可能要說,爺爺糊塗了,除了啞巴和初生兒,哪個人不會說話。但是,說話在人際關係中,是一門很深奧的藝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傷人六月寒。說得好能贏得人心,說得不好能招來殺身之禍。常言道:禍從口出。諸葛亮有句名言:言多必有失。古今中外由於言語不當,而斷送前程甚至招來滅頂之災的實例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你的心再好,而嘴巴不好,也不會得到他人的喜歡。因此,爺爺希望你在生氣時,心煩時,遇到挫折不順時,要少說話,沉默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此時最容易說些過頭話,傷人的話。再煩,也別忘記微笑,再急也要注意語氣。在被人誤解,受到挫折和不順時,說話面帶笑容,是素質、是大度、是一個人高尚精神的境界。

常言道:話有三說,巧說為妙,話多不如少,話少不如話好。語言是心靈的表現。你的言詞、你的語氣、你說話時的神態,是心靈的反映。要使自己的語言美,就要學會巧說話,同樣一件事,同樣一句話,由言詞不同、語氣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

燈不撥不亮,指有油的燈而言,沒油的燈,再撥也不亮。話不說不明,是指實事求是,發自內心的情感,而不是毫無根據的胡言亂語,否則、就無法把話說明。望你切記,不要講大話、空話、假話、違心的話、傷人的話、有損國家形象和他人形象的話,講的話每句話都要有用,有質量、有分量。

若與人發生矛盾和衝突,切忌大吵大鬧。大吵大鬧是無能的表現,要和顏悅色地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而且得理要饒人,理直也要氣和。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70%是情緒,30%是內容,情緒不對,內容就會被扭曲。

在正式場合的發言,要打好腹稿,不要不加思索、信口開河、語無倫次的隨意亂說。讓人不知所云。這樣的發言,怎能博得人們的認可和稱讚。

二、低調做人。低調是一種做人的姿態;是一種修養;是一種風度;是成熟的表現。低調做人,才能使你真正融入社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邁開步子,走好每一步。低調不是無能,而是大智沉穩的表現。夜郎自大的人而妄自尊大,而博學深沉的人從不喧囂。低調做人的人,富裕了,從不目中無人;成功了,從不高調炫耀,儘管非常優秀,從不狂妄自大。爺爺希望你踏踏實實的用知識充實自己,低調做人。切忌浮躁,不要高傲自滿,不要爭強好勝,趾高氣揚。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不炫耀,不張揚,不驕不狂。就是你取得了值得驕傲的成績時,也要謙卑,這樣才能受到他人的敬佩和尊重,方顯出你大智的胸懷。

三、學會包容。學會包容的人,就學會了生活,懂得包容的人就能享受快樂。在人際關係中,包容是很重要內容。包容是一種素質;是一種情操;是一種美德;是人性至美的沉澱;是崇高精神的凝結;是人生品不完的智慧美味;是善與大度的體現。

朋友同事之間,包容越多,友誼就越長,多一分包容,就少一分隔閡,就會增加更多的理解,彼此之間信任和友誼就會天長地久。以光明磊落豁達的心情去包容別人,你的朋友自然就會多,朋友多了,人生的道路就寬闊,就會得到更多的關懷和支持。

爺爺希望你時時、事事不忘包容,踐行包容,為自己營造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使你的人際關係海闊天空。從而得到同事和朋友的幫助和支持,在人生的拼搏中,順水順舟,捷足先登。

四、心懷感恩,踐行感恩。感恩是一種境界;感恩是善的體現;感恩是愛的延伸。常懷感恩之心,便能無時無刻的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溫暖。踐行感恩,是一個人良知的體現,是對有恩於你的人的回報。對恩人、恩情的回報,就能使彼此之間情更深,誼更長。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凡是有恩於你的人,要永記心間,倍加回報。通過感恩的橋樑,使你和家人、朋友、同事和同學的關係更加密切,更加融洽,快快樂樂走向光明的未來。

五、尊重他人。尊重是人際關係的一條很重要的準則,是人類文明禮讓和謙遜的體現,也是人與人交往中的重要品德。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你真誠的尊重別人,別人才能真誠的尊重你。對別人的尊重,就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從而,從別人身上吸取有助於自己進步成長的積極要素。人與人之間,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無論對方是什麼人,都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禮貌待人。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聖賢既能如此,我們凡人夫子,豈能有不尊重對方,慢待他人之理。爺爺希望你,時時處處,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尊嚴、人格、權利和隱私。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鋪設一條通往美好前程的路。

處世之道,涉及到人際關係的方方面面,爺爺不能一一詳述,僅就上述幾個方面略加簡述,希望你身體力行。

最後,爺爺還要說幾句題外話。人與人之間本來就無多差異,但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碌碌無為、終生一事無成。究其原因,差異在於勤奮。知識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學習。愛因斯坦說得好:人與人的差異,最終在於業餘時間,業餘時間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誰掌握業餘時間,誰就掌握人生。

順祝

在追夢的路上,心想事成,夢想成真。

爺爺 張正智

2019.10.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