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二代老闆談新農村建設,村民收入不增加,鄉村振興是做夢

關於鄉村振興,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視角也看法。確實,鄉村振興是個很大的命題。筆者最近基於一個項目,已經從很多個角度,對於鄉村振興,和新農村建設來進行了解讀。昨天,筆者有幸接觸到這個項目的實際承建方的某老總,在對於中國的新農村建設項目中,一些獨到的見解跟觀點,發人深思。

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歸根來講就是理順,解決好“人、地、錢”的互聯關係。

鄉村要振興,產業引入是關鍵!村子存在的根本,不是修了多少條路,也不是裝了多少盞燈,刷了多少堵牆。而是在於人,這個村子裡還有多少人。人都留不住,談鄉村振興就是做夢。

如何能讓村子裡的人留下來?如何讓離開村子的人,再回流回來?無外乎一個錢字...

必須要讓村民增加收入,能夠在家門口把錢賺到。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修再多的路,刷再多的牆也是白搭...

原因很簡單,待在村裡沒錢,遲早村民還是會流失......

農二代老闆談新農村建設,村民收入不增加,鄉村振興是做夢

改造後,修建的村民活動場地

鄉村振興需要人,人在村裡生活需要錢,村民在村裡拿什麼來賺錢?

村裡最多的就是土地,土地能生萬物,怎麼就不能生錢?

所以,在探討鄉村振興時,實際的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優先要考慮的就是這個地方,它有什麼樣的優勢資源,能夠進行怎樣的產業引入和產業延伸。如何讓這個地能生錢?

這才是最核心需要考慮的問題。

美麗鄉村項目,應該產業先行,切實解決村民收入問題。精準對接+專業服務,才是解決農村產業引入的必然之路。

比如這個項目所在地,交通區位一般,距離城市也稍遠,想要開發旅遊,這裡的風景也並無特別突出的一點。地塊地貌又不能進行大面積的機械化操作。

貌似好像沒有什麼其他的突出點,但是這裡有一點很突出,就是環境水質特別好,遠離城市,基本無工業汙染。在實際項目的調研過程中,通過對這裡的土樣和水樣的採集,再綜合分析這裡的溪流、山地和稻田的特性。

還是得走特色農產品的路線,首先第一步引進的就是,最近大熱的小龍蝦項目。在相關農業技術機構的指導幫助下,這裡率先進行稻蝦混合的新型農業模式。在對原有的土地進行整合整治之後,進行了快速試點,迅速取得了經濟效益。

農二代老闆談新農村建設,村民收入不增加,鄉村振興是做夢

村裡道路拓寬中,邊上那顆樹得以保留

同時,發現這個地方的小溪縱橫,且泉水清冽,植被豐茂。又針對性的對這裡進行了人工娃娃魚養殖產業的引入。兩年時間過去,已經直接為這個村子,切實新增了超過百個就業崗位,人均月收入也超過了三千,這幾乎是之前,這個地方的單純依靠種地,之前的人均年收入了。

產業的逐漸興旺,需要快速的貨物流轉,原有的道路已經逐漸不再能夠滿足現有的需求。

這個時候,再來提鄉村改造項目,村民才會比較配合,原因很簡單,並不是村民短視,也不是村民沒有渴望新生活的想法。受限於自身的經濟條件,做任何項目,都是需要花錢的。村民手裡沒有錢,項目怎麼做?難道單純靠國家撥款?

要切實讓村民都賺到錢,手裡也有點閒錢,實質性的受到了益處,這個時候再來做鄉村改造項目。就順利成章了很多,當時安排駐村的人員,繼續負責這個項目的進程。

項目負責人員,必須對這個地方熟門熟路,有了群眾基礎,項目推進就快。

要切實讓村民都賺到錢,手裡也有點閒錢,實質性的受到了益處,這個時候再來做鄉村改造項目。就順利成章了很多,當時安排駐村的人員,繼續負責這個項目的進程。

村裡修路,要進行拓寬取直,村裡的住戶,又多是犬牙交錯。拆了東家的牆,砍了西家的樹,挪了南家的洗衣臺,這些幾乎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完全不瞭解這個村莊情況的生人,在這裡不用提開展工作,就是一個最簡單的,去一個村民家調研,都可能被村民家的狗咬到。這裡絕不是開玩笑,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現象。

農二代老闆談新農村建設,村民收入不增加,鄉村振興是做夢

村裡聯外道路,拓寬後的實景

村民說到鄉村改造。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自己住房的下水及排汙問題,之前負責在這裡駐紮的公司負責人,清晰這個村子的情況。瞭解這個村子的民情。

也清楚這個村子,村民的組成主題是一個梁姓的大家族。想要在這裡,開展工作,不得到這個家族的認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也是在農村開展工作的一大特色。

中國的農村,除去眼睛能見到的,以村集體,生產隊這樣的組織架構外,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就是這個地方的以姓氏和家族為隱形架構的傳統劃分。

一個村子裡的絕對權威,除去村委會,還有就是這樣的德高望重者。有了這樣的意識,開展工作才能少走彎路,少犯錯誤。

最後才能得到皆大歡喜的局面。

農二代老闆談新農村建設,村民收入不增加,鄉村振興是做夢

中國農業新聞網粉絲突破50萬。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

農二代老闆談新農村建設,村民收入不增加,鄉村振興是做夢

中國農業新聞網介紹: 中國農業新聞網是全國唯一一傢俱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 中國農業新聞網十分重視網站保護,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中國農業新聞網.com、中國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新聞網.com、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中國、農業新聞.com、農業新聞.cn等都屬於我們公司。對中國農業新聞網進行了很好地保護,使那些假冒中國農業新聞網的網站無地自容。

隨著新媒體的出現。中國農業新聞網又理所當然擁有了中國農業新聞網騰訊公眾號,中國農業新聞網百度直達號,百家號以及各主要網站微博,以及百度、360、搜狗、必應、知乎等註冊用戶均屬於中國農業新聞網。頭條號中的“農業新聞”即是中國農業新聞網傾心打造的,便於搜索和關注的頭條號。

誰有思想,誰有發展思路,誰能讓企業騰飛,誰就會擁有未來。我們在農業互聯網行業辛勤耕耘近二十年,我們擁有含金量十足的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科技創新立項,以及未來農業互聯網的發展思路。中國農業新聞網的成立(包括對所有域名的保護)足以證明我們的前瞻,中國農業新聞網不靠收取費用運營到今天就足以證明我們的實力。2018是農業互聯網騰飛的一年,農業文化產業網絡媒體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上市,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正在行動~!

目前國家處於和諧共贏,共同發展的大時代。誰都知道依靠強權,單打獨鬥不可能擁有未來。希望有意合作、共謀發展的有識之士,拿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具體方案,共同把中國農業新聞網辦好,為我國農業發展出力,為我國農業互聯網發展出力。

農二代老闆談新農村建設,村民收入不增加,鄉村振興是做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