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操縱者——電影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有人說,他深刻地改變了好萊塢主流商業電影;

有人說,他是新時代的電影工業領航者;

還有人說,他是當今最接近神的導演……

“我是克里斯托弗·諾蘭,一個典型的英國人,像我的前輩希區柯克那樣,不僅是一個導演,也是一個擁有奇想能力的人。”——克里斯托弗·諾蘭

時間的操縱者——電影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奇想能力”,這是諾蘭對於自己的評價,也是他在用繩命去追求的一件事。

“諾蘭”這個名字最近一次鋪天蓋地出現在人們視野當中,應該是來自去年暑期上映的《敦刻爾克》。海、陸、空三條時間線相互穿插,戰爭在一週、一天、一小時的時空中平行上演著,籠罩在敦刻爾克上空的硝煙,讓觀眾和片中的士兵一樣感到無比壓抑和恐懼。

《敦刻爾克》IMDB評分8.4,全球總票房5.25億美元,看上去是十分不錯的成績,卻未能俘獲滿心期待“懸疑、燒腦”的諾蘭粉的心。要知道,諾蘭之前的9部作品中,有7部殺入到IMDB的top250榜單中,平均水準高得嚇人。

時間的操縱者——電影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這位已經走上神壇的導演,沒有因此故步自封,新片《敦刻爾克》就帶有很大的試驗性,他強調了一個新的標籤——浸入式體驗,為此,他一定程度上摒棄了之前腦洞大開的碎片化、多線性敘事,而是更注重營造影片的真實感。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可若沒有大膽的探索,何來偉大的突破?

在《敦刻爾克》之前,人們對諾蘭的印象更多的停留在《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或“蝙蝠俠三部曲”中。

《星際穿越》實現了諾蘭兒時的宇航員情結,也集中體現了諾蘭“實拍狂魔”的屬性。跋山涉水取景只為真實;一切關於太空的構想都經過物理學家的推理論證,甚至成為課堂上學生們瞭解相對論知識的科教片;為了拍一片玉米地就現種一片玉米地。

時間的操縱者——電影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盜夢空間》則將燒腦玩到極致,運用一個多層嵌套故事,結合諾蘭擅長的交叉剪輯,將遊走在現實和夢境之間的各個人物,以多條敘事線串聯起來,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影片節奏和張力。

“蝙蝠俠三部曲”在本質為童話的超級英雄故事基礎上,植入了對現實社會問題得思考。每個人物都不單單是為了“破壞”或“拯救”而存在,他們變得有血有肉,深刻地刻畫出了人性。人們從未見過小丑那樣瘋癲卻充滿哲思的反派,也從未見過蝙蝠俠那樣像普通人一樣充滿糾結的超級英雄。

時間的操縱者——電影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而它們的共同點是:

1.票房高,這五部商業大片的全球票房之和接近40億,使諾蘭輕鬆躋身全球票房前十的導演榜單,成為好萊塢片酬最高的導演之一;

2. 將戲劇化敘事和視覺奇觀結合的十分成功;

3. 固執地“反3D、反特效”,因為他認為3D會讓人物在畫幅上的視覺效果打折扣;特效則會或多或少地喪失影片的真實性,故條件允許的前提下諾蘭都會選擇實拍:實地取景,撞蘭博基尼,炸樓……他用行動告訴我們拍電影是多麼燒錢的工作。

時間的操縱者——電影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雖然拍了許多科幻懸疑大片,諾蘭本人卻對現代科技毫無興趣。他幾乎從不用手機或電子郵件,在片場也禁止其他工作人員使用手機,因此被劇組人員親切地喚作“片場暴君”。

生活中與現代科技的脫軌,似乎也悄無聲息地滲透到他的作品裡。他的影片配樂多為古典樂,時常散發出一股復古的保守主義氣息和英國人自帶的貴族氣質。這種氣質使得諾蘭的電影與美國本土導演的風格有一定的差異。

而這種差異並未影響好萊塢對他才華的認可,他的第二部作品《記憶碎片》就以低成本收穫了2500萬美元的高本土票房,在當時來看算是一個出人意料的奇蹟,諾蘭也憑此片拿下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和劇本獎,並獲得奧斯卡的劇本獎提名。

時間的操縱者——電影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記憶碎片》是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首次擔任編劇的作品,此後,諾蘭的每一部影片,幾乎都是“打虎親兄弟”,二人一編一導共同來完成。。

影片由黑白和彩色兩種色調構成,45個碎片段落在倒敘和正序中被有機結合,觀眾也在特殊的形式中感同身受地參與到主人公的失憶旅程中。這部電影使得諾蘭名聲大噪,也確立了自己碎片化、非線性敘事的影片風格。

時間的操縱者——電影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這種風格的形成與他在倫敦大學所學的英國文學專業有很大關係,也是在大學期間,他與“16毫米”社團中的好友,斷斷續續花費1年拍攝了處女作《追隨》,也正是這部影片讓當時只有27歲的諾蘭在電影屆嶄露頭角。

1997-2018,20多年過去了,諾蘭成為了享譽世界的頂級大導演,將商業與藝術完美結合,創造了一部部留名影史的佳作,這一切,與他的家庭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諾蘭的父親是英國廣告商,母親是美國空乘,從小的異地交替生活讓他對兩國的文化都有深入的瞭解;他的弟弟喬納森是小說作家,諾蘭的《記憶碎片》正是改編自弟弟的同名小說;叔叔是NASA工作人員,從小耳濡目染的諾蘭才會對宇宙、太空產生濃厚興趣;而他的妻子,更是他的合夥製片人。

有人說,諾蘭的風格就是,總讓觀眾期待下一刻,卻不讓觀眾留在這一刻。就像《致命魔術》裡說的那樣,“你不懂我們為什麼要變魔術?觀眾知道真相。現實既殘酷又悲慘。沒有奇蹟,沒有魔法。但是如果你能騙倒他們,即使只有一秒鐘,就能讓他們驚歎,然後你就能… 然後你就能看到非常美妙的事。你真的不知道嗎?那就是觀眾臉上的表情。”

諾蘭最想看到的,大概就是撥開層層迷霧後,觀眾臉上驚訝讚歎的表情吧。

時間的操縱者——電影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