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你们,也不会怎么样

后来的你们,也不会怎么样

01

前段时间从众去看了一遍各路营销号力荐的国产青春片《后来的我们》,观影未过半,我就急躁地掏出手机开始刷豆瓣电影,当我看到三颗星的评价时,我不禁伤感地放下手机,慨叹于豆瓣的审美堕落。

这都什么跟什么。

已婚大叔见清和前女友小晓深夜开房,在早已被时光粉饰过的回忆中重温彼此青春时期的旧梦,无疑是对妻子孩子和家庭生活的出轨,对婚姻同盟和契约精神的背叛。

如果不是出于对井柏然那张清秀脸庞的尊重,我给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绝对不会超过一颗星。

缅怀前任的行为还是放在临终前的祷告时间吧,生命如此短暂,和一个仅仅存活在记忆中的人百般痴缠,是非常愚蠢的举动。

更何况,后来的你们,也不会怎样。

02

忘了是谁说的,对于人们而言,最宝贵的莫过于是未得到和已失去。

不过出于男女生天性的差异,对于女生而言,最宝贵的是尚未出现的下一任男朋友,因为那个尚未遇见却注定与我们相恋的男子永远是梦境里最甜蜜的主角。

对于男生而言,最宝贵的却是已经分手的前女友,她就像是被自己不小心遗失的珍宝,永远有着失而复得的希望。

前女友作为一种在午夜梦回之际萦绕于脑海之中的鬼魅生物,是男人难以释怀的甜美伤疤,是女人素未谋面的天然敌人。

近几年持续升温的“前任系列”电影针对男人这种情结进行了鸡贼的艺术渲染和加工,通过唤醒男人心底里潜藏的那个模糊倩影赚得盆满钵满,让无数七尺男儿在电影院里留下追思无限的热泪。

这种电影最坏的一点就是设立无聊的假设,让男人误以为如果当初自己能够再坚持一下,再勇敢一些,再敢于向生活倔强一点,他和她就会携手走进光辉灿烂的未来。

所以我对《后来的我们》中见清和小晓意外重逢后的悲喜交加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因为他们反复在强调“如果”这个词,并且幻想着当初继续下去的美好前景。

省省吧,哪有那么多“如果”,前景也未必美好。

这种念头就跟我高考结束时说,要是我当初再努力努力,我就会考上北大一样幼稚而可笑。

那么问题来了,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能考上北大吗?

无非是在失败的管道中循环往复罢了,像一只跌跌撞撞的耗子。

03

这时候可能会有人说,前女友是初恋,是真爱,是挚爱,自己现在的恋人或者妻子不过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所以前女友才会值得自己怀念。

这种说法既让他的现任女友或者老婆寒心,也暴露了自己欲盖弥彰的欠费智商。

初恋没什么,选手的出场顺序并不能决定谁当冠军,大多数女生也不会对此耿耿于怀。

关键是男人一味强调前女友是真爱是挚爱,却往往被一目了然的现实打了脸:要是真爱和挚爱,你们就不会分手了。

这个简答粗暴的道理,经常被男人们刻意的款款深情所掩埋,一些遭遇“前女友危机”的无辜女生在爱情关系中节节失利,分寸打乱,全然忘记要用这句话来作为男人羞辱自己时使用的武器。

女生们大可不必为了早已躺进历史博物馆的前女友闹心,相反,可以用这句话来怼给自己乱树假想敌的男人。

他们之所以表现得对前女友一往情深无非是想用怀念前任的方法,来给现任制造危机感,妄图激起女人的母性和恐惧来让现任更加温顺乖巧,顺便为自己荒唐潦草的年少时光匆匆涂上一抹虚假的亮色,以掩盖自己曾经是个渣男的事实。

最后还是要奉劝一下男性朋友们,就算是怀念,也要悄咪咪地进行,就像电影里的见清在儿子查岗时不敢让小晓出现自己的手机屏幕里一样谨慎小心,大张旗鼓地缅怀前任于人于己都毫无意义。

不过最聪明的做法还是“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