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繳費期限如何選擇才更划算,保障槓桿才更高?

在購買長期型保險的時候,會面臨繳費期限選擇的問題,保險代理人員會問你交15年、20年、30年還是躉交?

許多人就搞不懂了交的年限不同有什麼區別嗎?如何選擇繳費年限期限最划算呢?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普及一下繳費年限的知識,以及保障型產品繳費年限該如何選擇?理財型產品繳費期限該如何選擇?

保險繳費期限如何選擇才更划算,保障槓桿才更高?

01、繳費期限分類

目前保險常見的繳費年限主要分為兩類:

躉交:指在購買保險的時候一次性把保費交完,後續不用再繳費。

期交:指按照一定的週期,週期可以是每月、每季或每年繳費。常見的每年交費有3、5、10、20、30、交至50歲、交至60歲、交至65歲等。

保險公司之所以要設計如此多的選項,目的是為了滿足投保人個性化的需求。

02、那麼躉交VS期交,究竟該如何選擇?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件事,繳費年限越短,總保費肯定越少。這個很好理解,就跟我們買房貸款一樣,貸款期限越短,需要支付的利息越小。

所以總保費:躉交<年交,而期交的話則不一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這麼說的話還用算嗎,躉交肯定最划算啊?如果你這樣想,就踩到一個小坑了。

原因如下:

我們一次性把錢就給了保險公司,萬一第二年就出險了,保額是賠給我們了,但是保費都已經交完了。我們買保險追求的性價比就降低了。但期交的話,第二年出險了,可以領取保額,保障終止,後續的保費就不用交了,這樣保障的槓桿更高。希望交更少的保費得到很多的保額,躉交的方式於此相悖。

窮人思維就是覺得躉交省錢,貨幣是有時間成本的,我們選擇期交的方式可以把總的繳費期限拉長,每一期繳費就比較少,省下來的錢可以拿去進行更多的理財投資獲取相應的報酬,當收益可以跑贏通脹和多交的保費時,也相當於是賺錢了;

很多的重大疾病保險都有輕症豁免的條款,拉長繳費期限後如果在繳費期內不幸得了輕症或者其他合同約定豁免的條款,可以不用再繳後續的保費,提高了保險的槓桿。

月繳或者季繳的方式一般也是不建議的。

雖然這種方式看起來更划算,我們一個月一個月的繳費也確實會讓保險槓桿更高,但是保險公司不傻,更多的是保險公司玩的一個文字遊戲而已,實際上換算到每年總繳費不一定划算。另外,目前只有電銷保險或者少數的常規保險是可以選擇月繳或季繳的,此類產品性價比一般都比較低,也就沒必要了。

確定了年繳的方式後,第二個問題:

有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繳費年限,選擇哪種更好呢?

儘量選擇比較長的繳費年限,可以提高保險的槓桿,也可以用節約下來的保費在年輕的時候通過理財賺取收益,一般建議像壽險或者重疾險至少選擇10年以上的繳費方式,最好是20年或者更長;

選擇繳費年限的時候也要考慮自身的年齡和收入等變量,如果年紀偏大或者收入不夠穩定,建議可以適當縮短繳費年限,否則到了六七十歲以後斷繳失去保障了也不好。

那下面我們說說保障型保險和理財型保險,該如何繳費?

保險繳費期限如何選擇才更划算,保障槓桿才更高?

03、保障型保險

保障類的的產品,在收入穩定的前提下,建議選擇較長時間的繳費方式。保障類的產品,通常意味著要用盡可能少的經濟投入,來轉移可能發生的較大風險。

為什麼要選擇長期繳費?

1、前期槓桿率高

因為只要保險合同生效了,在合同的保障範圍內,即使只交了一期保費也可以出險,保險公司進行按合同約定金額進行理賠。

保險繳費期限如何選擇才更划算,保障槓桿才更高?

一次性繳費用92740元撬動20萬保障,而30年繳費是用5560元撬動20萬保障,因為第一筆繳費後就擁有保障,發生風險保險公司將按合同約定金額進行賠償。繳費期越長,分攤在每一年中的保險費用自然越少,相對而言,保障性就越強。

2、長期繳費與豁免條款搭配會更划算

現在許多重疾險會附加投保人豁免或輕症豁免條款,如果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出現輕症、重疾等約定的情況之後(具體情況視合同條約而定),則後續的保費都不用交了,而保險合同依舊有效。這是非常利於投保人的設計。

3、可減輕經濟壓力,資金靈活

長期繳費可以減輕經濟壓力。躉交的金額比較大,經濟壓力大;期交每次繳費的金額不高,可以緩解經濟負擔。

還可以保證資金的流動性。隨著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現在10萬的購買力,與20年後10萬塊的購買力是有很大差別的。何不把這個錢留在自己手裡,進行投資理財或其他用途。

所以,即使期交的總保費會高於躉交保費,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保障型保險期交的實用性和靈活性還是比躉交強。

04、理財型保險

理財型保險存在保值增值的問題。與其他的投資理財原理一樣,投入的本金越多,滾的雪球才會越大,收益當然就越多。同樣期限內,不一樣的本金,最後的收益必然會有所差距。

保險繳費期限如何選擇才更划算,保障槓桿才更高?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同樣是100萬保費,躉交和20年繳費在80歲時,收益相差將近190萬。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一次性繳費,100萬的本金總共有50年的生息期;而20年繳的方式下,最後一筆保費的生息期只有30年。這把錢存銀行拿利息的道理是一樣的。

因此,理財型的產品客戶在有足夠經濟能力的條件下,可以縮短繳費期限。

總結

不同的保險有不同的繳費年限,一般保險繳費有躉交、3年、5年、10年、20年、30年、繳至55歲、繳至60歲、終身繳費。繳費期限的長短,應根據保險產品和收入情況針對性選擇。

如果收入是長期穩定的持續收入,可以選擇長期繳費,平穩的支付保費。

如果收入是項目性、一次性、近幾年等短期高收入,可選擇一次性繳費或短期繳費。

同樣保障繳費期短意味著保費高,因此選擇短期繳費的同時,也必須考慮到自己支付保費的能力,如果因為年付保費太高,無法繼續保險合同,那就得不償失了。

簡單的原則是:

保障型的保險——繳費年限越長越好

理財儲蓄型的保險——繳費年限越短,賬戶滾存效果越好

另外,不要忘記,買保險時要注意家庭的可承受保費金額,考慮好自己的繳費能力,選擇相應的繳費金額以及年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