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專業養老護理人才缺口巨大

安徽省專業養老護理人才缺口巨大

前不久,阿里的一則招聘啟事賺足了大家眼球:“年薪40萬,60歲以上,廣場舞KOL(意見領袖)、社區居委會成員優先。”讓不少年輕人驚呼:辛苦一年的年薪比不上廣場舞大媽!這也揭示了“銀髮經濟”已成為阿里佈局的新領域。

當前,安徽省正處於快速老齡化階段,60週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突破1100萬人,從2046年開始,我省將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這一時間比全國平均水平提前5年。那麼,全省養老產業發展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哪個群體的養老意識最強……

記者 鄒傳科

我省社會撫養負擔高於全國平均

近日,安徽財經大學今年首次發佈的《安徽養老服務發展報告》顯示,安徽省常住人口老齡化水平和社會撫養負擔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可以預期的是這種狀態還將持續較長時期。報告分析,安徽省人口老齡化水平較高,且呈南高北低分佈。安徽省老年撫養比水平較高,其形勢比人口老齡化要來的嚴峻。

60週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以上即為老齡化社會,安徽省於1998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是全國人口老齡化較早的省份之一。去年年底安徽省老齡辦發佈了《安徽省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報告(2016)》。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末,我省60週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為1102.2萬人,佔常住人口總數的17.8%;65週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為743.5萬,佔常住人口總數的12.0%。報告分析,目前安徽省老齡化呈現出進程快、程度深的特點。

此外,來自安徽省政協專題調研組發佈的調研報告則顯示,安徽省平均每年淨增老年人口約30萬,家中全是老人的家庭佔比達到20.9%,其中空巢老人佔比達57%。伴隨上世紀6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人群步入老年階段,預計自2021年起,全省老齡化將出現快速發展的拐點,養老形勢十分嚴峻。

“預計十三五末,我省60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將突破1200萬人,佔總人口比重達19%左右。”據省老年基金會常務副會長陳鷹分析,隨著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社會撫養負擔進一步加重,應及早謀劃應對舉措,積極化解其帶來的各種社會問題。

養老機構服務質量達標不到50%

面對洶湧而至的“銀髮浪潮”,我省養老服務卻存在供給量小、產品數量少、服務水平低等問題。

來自《安徽養老服務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全省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率僅為59%,且很多沒有發揮運營效益。全省現有的2585家養老機構中,獲得設立許可的僅有1082家,佔比不到42%;服務質量基礎指標達標的1094家,佔比也不到50%。從有效供給上看,目前全省養老機構入住率不到40%,服務質量低的養老機構“床位空置”與服務質量高的養老機構“一床難求”現象並存,安徽省養老服務供給存在結構性問題

需求龐大,盈利和入住率卻不高,原因就在於有效供給的缺乏。對此,來自合肥大興鎮樂年之家養老院院長瞿麗深有感觸,“我們這個養老院之所以選擇公建私營的模式,也是政府積極探索激活敬老院資源閒置的有益嘗試,相對於之前僅容納”三無“老人外,目前還融合了社會人員,入住率也提升保持在80%左右。”而在合肥瑤海區一家新建的民辦民營高端養老院,其相關負責人表示,高端養老產業投資高,收益過程與發展過程漫長,目前處於虧損狀態。入住率低,該機構現入住老人僅有50位,58%的床位無人居住。“計劃在3年內進行改、擴建,希望及時適應合肥市對高端養老的需求和需求增長。”

此外,我省養老服務資源還存在著向失能老年群體、社區居家服務、農村地區傾斜不夠的問題。社會資本投資高檔養老設施的多,投資大眾化養老設施的少。全省33萬張養老床位中,護理型床位僅有4萬張,佔比僅12%。

養老服務就業崗位缺口超40萬

對養老服務的各種關注最終都要落到養老專業人才上,而人才缺口大、專業素養低是我省養老領域的現狀。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從事養老服務人員總數僅有2.4萬人,其中獲得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的僅5200人,獲得其他專業技術資格的僅3800人。按照國際5:1的護理員需求量,缺口超過40萬人。

“當前我省養老服務總體上仍以簡單照料幫扶為主,技術密集型服務不足,無法滿足老人的多層次需求。”在瞿麗看來,護理人才缺口巨大,一方面是與整個行業的收入水平有關。另一方面,社會對護理工作的認可程度仍有一定的偏差,缺乏業餘時間以及高強度的勞動促進她們傾向選擇其他行業工作。“在及時落實養老補貼外,建議政府對護理專業人才給予一定的職業補貼,同時切實提高護理隊伍的社會地位。”

此外,我省民辦養老機構普遍存在資金短缺,尤其是養老機構土地不能抵押,嚴重製約融資,政府貸款貼息主要針對公辦養老服務部門,對民營機構缺乏支持;老年用品的設計、研發、生產還處於萌芽狀態,醫養護能力有待提升,服務能力、醫保結算、政策引導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制約因素,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養老服務信息化程度不高,老齡人口信息雲平臺尚未建成,老年智能化終端產品缺口較大等諸多問題。

全省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針對資源閒置和供給不足並存,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養老服務供給總量仍然不足、結構不夠合理等問題。在安徽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徐旭初看來, “養老服務應從經濟養老、服務養老和精神養老三個方面優化現行制度。”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佈的 《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也顯示,養老服務產業潛力巨大。到2020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左右;社會力量辦養老機構佔養老機構總數比例將超過50%;養老服務就業崗位潛在需求將超過1000萬個。

而就在今年年初,省政府出臺了《安徽省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2018-2020年)行動計劃》,力爭到2020年,全省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養老產業加快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全省老年人養老服務獲得感明顯增強。

“儘管像我們這樣的一些民辦民營養老機構儘管存在諸多壓力,但仍看好未來養老產業市場。”合肥市瑤海區一家以醫養結合為特色的養親苑負責人這樣表示。而作為投身社會養老服務業的企業代表,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友國則表示,“未來,基於養老數據、人工智能、行業需求和政府監管需要,通過示範點建立標準規範,逐漸覆蓋安徽乃至長三角的養老機構,最終貫穿整個養老服務體系,從而帶動養老產業發展,助力區域經濟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