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窮總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被泰國奉爲神明

明朝窮總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被泰國奉為神明

據說明朝中期的潮汕地區,流傳著這麼一個民間故事。說是一個父親每天出海打魚,兒子纏著爸爸也要去,可是父親很快發現,只要帶著兒子出海就看不到魚蝦的影子,必定是空手而回;而自己一個人去就能滿載而歸。一定是兒子太晦氣,父親這樣想。

一天,兒子偷偷上了父親的船出海,和以前一樣,一條魚都打不上來,連小蝦米都看不到,父親登時火大,摞起兒子就給扔下海去。可還沒到家,父親就後悔不迭,等哭天抹淚到了家,竟然發現兒子正在床上睡覺呢!原來,這孩子是白虎星轉世,小蝦小魚見之唯恐不及,才使父親每網必空。而南海龍王看到“白虎星”掉進大海,因知其日後定會為明朝建功立業,忙派蝦兵蟹將把小孩護送回家。

這雖是人們杜撰的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但故事中的小孩——翁萬達確如龍王所知,日後為明建功立業——南踢越南北揍蒙古,成為被明世宗褒獎為“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亂”的“嶺南第一名臣”。

翁萬達,字仁夫,廣東潮州府揭陽縣(今屬汕頭)人,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生於一個清貧之家,父親希望他能考取功名,對他管教甚嚴。而翁萬達也勤勉好學,飽讀詩書。28歲那年,他得中進士,從此平南掃北,宦海沉浮。

一、男兒立志出鄉關

步入仕途後,翁萬達離開家鄉,先後任廣西司主事,廣西司員外郎,山東司郎中。為官之初,他監督稅收,秉公辦事,不徇私情,對於政策的利弊大膽上言;有豪強敢不守法,都逃不過翁萬達的嚴正懲罰,因此他以“廉法著稱”。

因為工作出色,嘉靖十三年(公元1533年),翁萬達升任為梧州知府。梧州地處邊防要地,又是漢人與少數民族雜居,民風兇悍,特別難以治理,翁萬達上任後,以治學致其根本,大力興辦學校,有空自己也各處講學,帶動起一股學習風潮,士人學風為之一振,風俗亦有好轉。

他體恤民情,組織百姓興修水利,勸課農桑;對待騷擾勢力卻毫不手軟,在梧州四年,翁萬達“恩威並著”聲名遠播。這時,正趕上安南(今越南)莫登庸父子篡位,還勾結廣西土官反叛朝廷,大明決定南征。在這次事件中,翁萬達展示出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

嘉靖十七年,明世宗列舉莫登庸十大罪,派兵部尚書毛伯溫、兩廣總兵仇鸞遠征安南。而要處理安南事務,勢必牽扯到廣西土司。知梧州四年,翁達達積累了豐富的事務經驗,毛伯溫推薦其為徵南副使。對於南征一事,

他提出“重兵威懾,撫剿兼施,迫其乞降”,這一方案立刻得到禮、兵部的認同,被定為朝廷的國策,翁萬達也成為廣西一路前線的指揮官。

莫登庸本是安南黎朝的重臣,趁著主幼國危之時篡位登基。正在得意,得知大明派兵來徵,絲毫沒有一點懼怕,反而暗中勾結廣西兩個土官,賄賂財物,讓他們提供情報。翁萬達得知情況,認為若要征服莫登庸,必先斷掉“內線”。徵得上司同意後,他施計逮捕兩個土官,進而控制了這兩個土司部落。

緊接著,又暴發斷藤峽侯公丁之亂,翁萬達施計穩住侯公丁,再誘捕殺之。後兵分多路乘勝追繳,經月餘,終於平定斷藤峽叛亂。而隨之而起的九司反叛,也被翁萬達順勢平定。

明朝窮總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被泰國奉為神明

叛亂平復,莫登庸聽說後吃驚不已,原來的囂張氣焰備受打擊。這邊翁萬達派人潛入安南,打探情況,提出智取、震攝、征討三策,毛伯溫深以為然。翁萬達先抓住莫登庸的細作,親自為其解縛,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趁勢讓他瞧瞧大明軍威。細作回安南後,如此這般告訴莫登庸,勸他順勢而為。與此同時,大軍已經進駐南寧,毛伯溫發佈公告告訴民眾,罪只在莫登庸父子,與百姓無干,有願降之人將授其田地,並懸重金捉拿莫登庸父子。

一時民心所向,莫登庸頓感反叛無望,於是帶領部分大臣,自縛後到鎮南關投降,伏首認罪,並獻上地圖財物,割讓部分土地歸大明。如此,兵不血刃而定安南,翁萬達功居第一,嘉靖帝大喜,從此特別倚重。

二、報答國家哪肯還

翁萬達在安南的出色表現,受到嘉靖帝的賞識,官職三級跳,曾有過半年兩遷的紀錄,到嘉靖二十三年,翁萬達被提拔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使,三邊總督。

雖常年為官,但他一向清明,身無旁物,兩袖清風,這麼一位窮總督,肩負著守三邊的重任。

此時明朝危機四伏,北有俺答侵擾,南有倭寇犯海,這兩大邊患讓大明頭疼不已。特別是北邊俺答,朝廷派出的大臣沒一個能收拾住他們的,直到翁萬達來到,一改前任的無所作為,令俺答聞風喪膽。

到任伊始,翁萬達先整飭吏治,彈劾貪佞宣府副總兵,大膽起用德才兼備之人;他還調整兵力部署,在邊鎮增設防禦,經過改革弊政,嚴明軍紀,部隊面貌一新,戰鬥力大大提高。在武器方面,翁萬達也頗動了一些小心思,他仿造火器,造出了三出連珠、鐵棒雷飛等火炮,分發到各處。

要守好邊關,邊牆作用重大,翁萬達大力修築。從大同,到宣府,800裡邊牆,保質保量修築完成,史載“萬達精心計,善鉤校,牆堞近遠,濠塹深廣,曲盡其宜。寇乃不敢輕犯,牆內戍者得以暇耕牧,邊費也日省。”在翁萬達的精心準備之下,邊防事務得到大大改善。

另外,翁萬達還上疏皇帝,請求選拔天下武略奇才守衛邊防。經過武試,一批勇士聚集在翁萬達身邊,加上翁萬達知人善用,與他們推心置腹,這些勇將都甘心情願以死為國效力。

嘉靖二十四年,俺答來犯,翁萬達指揮官兵嚴守鐵裹門、鵓鴿峪兩關。鐵裹門這邊,看見敵軍,將士們爭先恐後殺將而去,英勇無比,嚇得蒙古軍放聲痛哭號聲震天,騎兵損失慘重,無計可施,只得趁天黑倉皇撤離。而鵓鴿峪這裡,在先失守的情況下,翁萬達親自督戰,將士們拼死力戰,而蒙古軍聽說明軍援兵將至,擔心被殲,遁逃而去。鐵裹門、鵓鴿峪血戰,被譽為“奮勇中堅,威震北虜”,翁萬達聲名大振。

明朝窮總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被泰國奉為神明

嘉靖二十七年九月,俺答又來攻宣府,在曹家莊,明寫與俺答軍相遇,翁萬達率軍飛馳而至,但敵多我少,翁萬達便令兵士乘車拖著樹枝,順風鼓譟,於是飛塵四起,黃沙蔽日,蒙古軍齊呼:“翁太師至矣!”嚇得慌不擇路,潰敗而逃,明軍以少勝多,取得曹家莊大捷。

翁萬達督邊六年,功勳卓著,令俺答兵不敢再大舉來犯,邊關一度昇平景象,而翁萬達也贏得嘉靖中葉第一邊臣的美譽。

三、人生到處有青山

曹家莊大捷後,明世宗授翁萬達兵部尚書之職,委以兵部大事。不久,翁萬達的父親去世,他南歸奔喪,這卻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就在守制之時,俺答得知翁萬達離開了邊關,便沒了顧慮又興兵來犯,大同更是失守,情勢危急,明世宗也顧不上守制的規矩了,下詔要翁萬達趕快赴邊關,重掌總督之任。而翁萬達當時正值背疽發作,動彈不得,只得修書一封讓兒子上京交給皇帝。沒想到兒子路上遇盜賊,把《乞恩陳情終制疏》給弄丟了。

這其間,俺答已是“潰牆南下,直薄都城”,把世宗急得接連下兩道金牌,督促翁萬達快點動身。翁萬達只得又寫下《題知起程疏》讓侄子送進京,可廣東到北京,萬里之遙,日夜兼程,等到北京時已經一個多月之後。皇帝本來就等得心急火燎,奸臣嚴嵩又在皇帝耳邊吹冷風,耽誤了這麼久,也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到?加上一些小人的離間,世宗對翁萬達漸生不滿,降總督為經略。

過了一年,翁萬達的背疽益發嚴重,他又因病請辭,這可點燃了世宗的火氣,藉故將他“削籍為民”。戎馬多年的翁萬達便衣簡車回鄉。路過福建時,他與友人同遊武夷山。看著如畫美景,回想自己一生宦海沉浮,翁萬達感慨萬千,決定自己死後就葬於此地。

不久,翁萬達病勢加重,還沒到家,便在舟中逝去,終年55歲。而明世宗怒氣過後,又感到邊防事務非翁萬達莫屬,忙頒詔起復其為兵部尚書,當詔書到達時,已經是翁萬達死後第六天,他永遠也不能再為國效力了。

明朝窮總督,南踢越南北揍蒙古,被泰國奉為神明

圖:翁萬達像

南征北戰的翁萬達是有明一代屈指可數的重要軍事家,威望遠播,在泰國,他就被譽為“英勇大帝”,立祀祭拜。改革家張居正也特別推崇翁萬達,贊其:“(世宗朝邊臣)僅僅推公屈一指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