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于“手术禁区” 用行动践行使命

张润起,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1992年毕业后进入中心医院从事外科工作至今。初见他时,一身白衣,方脸,剑眉,朗目,沉稳而不失风度,面有倦色却依旧从容,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之态。细观之下,这双外科男大夫的手,并不白皙修长,但却显得厚实有力。已近知天命的他,在“风云变幻”的外科生涯中战斗了26年,漂亮地完成了一台台外科手术,挽救了无数脆弱的生命和绝望的家庭。

宝剑锋从磨砺出 奋斗人生更精彩

1992年,张润起泰山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心医院外科(大外科)工作,初踏入医院的大门时,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张润起,感觉到眼前的一切既陌生又熟悉,因为在学校里所侧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在医院里却是实实在在的“实战”,张润起通过不断努力,刻苦学习,将理论知识不断融入到实践中去,使自己快速成长。在当时大外科的时代,张润起通过在骨外科、神经外科、小儿外科、泌尿外科、急症外科等科室轮流转,短时间内对大外科中所有科室进行全面了解,虚心向前辈们请教,不怕苦、不怕累,“抢着”昼夜加班上手术,掌握手术关键,正是靠着在大外科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为以后他在胸外手术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游走于“手术禁区” 用行动践行使命

由于呼吸生理的原因,加上肺脏周围都是心脏、主动脉等重大脏器组织,胸腔一向是手术的禁区。1995年,通过三年的转科后,张润起凭着一股子敢拼、敢干、勇于尝试的劲头,依然选择了心胸外科,正式成为心胸外的一员。当时的心胸外科,心脏手术较多,心脏手术对于手术技术的精细和完美程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丝毫的偏差,患者的心脏都有可能停止跳动。因此,手术风险大,心理承受的压力大,工作强度大。张润起告诉记者,“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哪怕再苦再累!心胸外加班都是很正常的,有一次一个患者做手术体外循环24小时不能停机,我就在患者身边守了24小时,为抢救患者做心脏按压,二十分钟不停歇,哪怕患者有一分的希望,我们都会付出百分的努力,有时看着患者抢救不过来,我们心情也很低落,内心总有一种愧疚感。”

“心脏外科是衡量医院外科整体水平的标杆,对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苛刻”,更能从全局上掌握患者情况,对自身技术、手法、胆识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对以后做好胸外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润起说道。

张润起在十年的心胸外生涯中正是凭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练就一身“内功”。

2005年,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诊疗更加“精细化”和“专一化”,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分离,成立独立的胸外科,张润起继续加入到胸外的“战斗序列”中。在业务方面,不断钻研医学业新知识及先进技术,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陆续开展了食管癌术后肺动脉栓塞预测的研究,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治疗;广泛开展胸腔镜手术,现已能够熟练开展胸腔镜下肺叶切除、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及纵膈肿瘤切除,对重症复杂胸外伤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张润起表示,“近年来,科室也是紧跟时代步伐,开展了一系列微创手术,得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目前,胸腔镜微创手术已占到所有手术的70%,肺部腔镜手术更是达到了90%,肺叶切除、食管癌切除等均成为我们的品牌手术,在省内达到领先水平。和常规的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微、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尤其年轻女性患者)所青睐,另外,由于微创手术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又为高龄、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26年来,张润起完成的上千例手术中,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远低于文献报告水平。“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是他手术安全的保障;而善于换位思考、处处为患者着想又使他深受患者信赖。医德医术广受赞誉,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威望。

舍“小家”顾“大家” 已把他乡作故乡

在同事的眼里,他是一名好医生,在亲朋眼里,他是一位孝子,在妻子眼里,他又是一位好丈夫。

2008年,山东省委组织部选派第六批援疆医生,医院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选派张润起担当此重任,作为有着近20年党龄的他,欣然地接受了此次任务,然而又有谁知道,他的内心是克服了多大的困难。父母都年过古稀,父亲患帕金森病17年,生活已完全不能自理,连吃饭,发音都已经很困难,小便经常失禁,便秘经常需手抠才能缓解。而母亲患有严重冠心病、3年前又作了右肺上叶切除术,老两口多么希望干医的儿子守候在身旁啊,但为了援疆任务,他还是说服了父母踏上了援疆之路,但每每想起父母苍老的身影和眷恋的眼神,张润起的内心总会隐隐作痛。

游走于“手术禁区” 用行动践行使命

刚到喀什第一人民医院上班时,由于科室工作人员紧张,上班第二周他就主动要求二线听班,第三周带组,每个组近二十个病人。平时三天听一个班,晚上急症病人多,听班平均每晚要做一到两台手术,很少有时间休息。 第二天还要常规手术。周末加班成了家常便饭,虽然辛苦,但他从不懈怠,总是竭尽全力的为各族病人救治。正是由于他的这份强烈的责任心、精湛的医术以及良好的医德,使得许多生命被他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一位喀什某医院的护士,才24岁,下夜班刚出医院不远,被歹徒抢劫刺伤左胸部,因伤势较重,凌晨两点转来医院,途中呕血三次,每次均在800毫升左右,进入病房时,血压仅40/20mmHg, 已经奄奄一息了。旁边的几位女同伴看着患者渐渐没有了声息,禁不住哭了起来。经过简单检查后,张医生判定膈肌贯通、胃破裂出血,而且出血迅猛,需紧急手术。由于事发紧急,陪人带钱不多,连输血费都不够,更不要说手术费了,手术需要家属签字,而家属又远在千里之外,为了争分多秒,顾不上向院总值班请示,张医生决定让陪人优先交输血费用,住院费用暂缓,简单办个手续即可。找来患者单位领导,动员她在协议书上签字,与此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术前准备并将患者推入手术室,紧急手术,插管前患者又呕血800毫升,呼吸微弱、血压测不到、意识丧失,于是协助麻醉师打破常规,快速插管,在扩容输血的同时快速手术切开探查,术中证实外伤刀口自左季肋区刺入,穿过肺叶、膈肌,贯穿肝左叶,切断胃小弯前壁及胃左动脉第一分支,活动性出血,腹腔积血及血凝块约2000毫升。止血、缝合、修补、输血!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抢救,病人的血压稳定了,年轻的生命保住了,这时的张医生才松了一口气。第二天,得知消息的患者母亲和哥哥急匆匆从家里辗转赶来,当看到已经完全清醒并已经开始坐立的患者,并从陪人那里得知抢救的过程后,他们紧紧拉住张医生的手,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当得知他是山东援疆干部时,更是不住的点头称赞。

这样抢救成功的例子举不胜举,还有肠破裂中毒性休克及外伤性肋间动脉断裂并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等,处处体现了张润起高超的技术、睿智的判断以及强烈的责任心。

作为一名援疆干部,张润起牢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 ,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热忱为当地患者诊治。一年半来,他始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从事援疆工作,圆满完成了援疆任务,受到院领导、科主任、同事们及患者的普遍赞扬。由于工作出色,被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第六批优秀援疆干部”。

在采访最后,当问起“作为一名医生,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技术,能够把一名名危重患者救活,看到他们一个个平安离开医院,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我感到非常知足。”张润起说。

专家名片:

张润起 ,1992年毕业于泰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分配到泰安市中心医院,从事外科工作至今,2006年获青岛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硕士,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被省委组织部选拔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参加援疆工作,由于工作出色,被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第六批优秀援疆干部。现任泰安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泰山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泰安市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泰安市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2篇,中华论文1篇,市科技进步奖3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