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做時代創新標兵中集來福士爲海洋強國扛旗

“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啟動

7月16日上午,“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暨“開啟新時代邁上新徵程”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活動在煙臺啟動。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局長黃其正,山東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紅勇,煙臺市委書記張術平出席啟動儀式。山東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李宗國主持啟動儀式。

第一站:做时代创新标兵 中集来福士为海洋强国扛旗

此次網絡主題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及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10個省(區、市)網信辦主辦,中國經濟網、膠東在線等16家新聞網站承辦,人民網、新華網、搜狐、新浪等30多家中央新聞網站和主要商業網站參與。活動旨在重點宣傳14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輝煌成就、積累的寶貴經驗,努力營造網上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的濃厚氛圍。

王紅勇在講話中期待本次活動能充分發揮網絡媒體傳播優勢,全方位展現山東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新氣象、新作為、新成就,為推動全省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第一站:做时代创新标兵 中集来福士为海洋强国扛旗

張術平介紹了煙臺作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在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成就。他認為,此次主題活動聚焦宣傳展示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將有力激發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豪情壯志。

煙臺廣播電視臺副臺長、膠東在線網站總編輯鄧兆安介紹了本次主題活動的策劃及籌備情況。整個活動將綜合運用文圖、圖解、動漫、H5、網絡直播、VR、無人機航拍等各種表現手段,充分展示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14個城市走過的滄桑歷程和取得的歷史成就。

作為承辦方之一,中國經濟網總編輯崔軍表示,將調集最優資源、調動最強力量,做好主題宣傳報道。廣東省委宣傳部、天津津雲新媒體集團分別代表參加活動的10個省(區、市)及14座沿海開放城市網站做了表態發言。

當日同時啟動的“開啟新時代邁上新徵程”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活動,將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的路線,全面展示山東在聚焦高質量發展、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打好三大攻堅戰等各方面工作中取得的新突破、新進展、新成就。

第一站:做時代創新標兵 中集來福士為海洋強國扛旗

7月16日,“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暨“開啟新時代邁上新徵程”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集中採訪活動在煙臺啟動,全國50多家主流媒體組成的採訪團開啟了山東之行。首站,就是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

中集來福士的前身,是建成於1977年的煙臺造船廠。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中集來福士40年來不斷壯大,逐步成長為國內高端海工設備的領軍企業,其發展歷程也是我國海洋工程行業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作為國內率先進入海洋工程行業的企業,中集來福士用10年左右時間,國產化率從不足10%提高到60%。

第一站:做时代创新标兵 中集来福士为海洋强国扛旗

“藍鯨”鑽井平臺: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

海上鑽井平臺被稱為“流動的國土”,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實力和發展方向。10年前,中國還沒有自主製造海上鑽井平臺的能力。現在,中集來福士不僅能夠自主設計製造,而且工藝領先。

7月的芝罘灣,海風滌盪,碧浪揚帆。這是“藍鯨1號”夢想起航的地方,走進中集來福士芝罘島船廠,經常上電視和刷爆朋友圈的“網紅”靜靜矗立在此。

2017年5月18日,在南海,我國實現了全球首次海域“可燃冰”大規模試開採成功。承擔這一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藍鯨1號”,正是由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建造的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鑽塔半潛式鑽井平臺。連續60天的產氣時長、30萬立方米的產氣總量,雙雙打破海域可燃冰開採的世界紀錄,其間還經受住12級颱風“苗柏”正面衝擊,“藍鯨1號”圓滿完成“首秀”。“煙臺製造”,再次向世界彰顯“大國重器”實力。

只有超強的裝備,才能創造超級奇蹟。“藍鯨1號”的鑽井平臺是雙鑽塔,鑽井作業時,普通的鑽井平臺只有一個鑽塔,一套鑽井系統,一個頂驅鑽井,鑽井越到深處,越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接管。而“藍鯨1號”一個鑽井正常打井工作的同時,另一個鑽井利用液壓頂驅可以一次性連接每根長15米的鑽桿4根,不間斷地將鑽桿提起、連接,然後送進正常打井作業區進行水下鑽探。另外,“藍鯨1號”還為多放隔水套管專門預留了空間,出海鑽井時可攜帶370根幾十米長的大管子,雙鑽塔同時工作,一邊打井一邊接管,從設計角度層面講,與以往鑽井項目比較,工作效率能提高30%左右。

這個自重43725噸的“海上巨無霸”有37層樓高,可以在全球95%的海域作業,最大鑽井深度15250米。15250米是啥概念?地球上已知的最深點位於馬裡亞納海溝,深度也不過11000多米。這意味著對於“藍鯨1號”來說,就算是“鑽”到地球最深點也不在話下。

不僅如此,在傳統的鑽井平臺建造中,設備往往要自下而上一層一層建造、疊加,而“藍鯨1號”的上下船體則是並行建造,之後使用全球起重能力最大的橋式起重機“泰山吊”一次性完成平臺大合攏,大大縮短了生產工期。其姊妹船“藍鯨2號”也是通過此種方式完成合攏。

第一站:做时代创新标兵 中集来福士为海洋强国扛旗

深海遠洋漁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閃亮名片

在前不久結束的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228位中外嘉賓們享用了齊魯特色“孔府宴”。而這些佳餚,都是在中集來福士打造的“海上廚房平臺”烹飪和分餐的。

海上廚房平臺是中集來福士以海洋牧場平臺為基礎進行改造,臨時性滿足峰會餐飲服務需求。眼下,這兩座“海上廚房平臺”將被改造為“海上餐廳”,繼續停靠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對公眾開放。

一家高端海工裝備企業,如何實現從深海油氣到淺海多功能海工裝備的跨越?“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中集來福士不僅要保持在傳統海工領域的優勢,更要利用這些技術和經驗積累,向大海洋產業延展,創新設計並建造能夠搭載海洋新技術的國之重器和民之利器,實現有豐富產業內涵的智慧海洋。”中集來福士CEO兼總裁王建中如是說。

海洋牧場平臺應運而生。海洋牧場平臺,是中集來福士根據海洋漁業需求,按照自升式鑽井平臺的技術標準自主設計建造的最新產品。平臺與魚礁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海洋牧場體系,使海藻附著,聚攏魚群併為其提供食物,成為海底魚群的家。平臺可搭載各種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並裝修成不同的風格,適用於海上水質觀測科研、海上養殖、海上旅遊休閒、海上觀光酒店、海上垂釣娛樂等廣泛領域,真正形成海岸陸地的延伸。

7月5日,由中集來福士建造的東方海洋、煙臺東宇、乳山華信3座海洋牧場平臺在煙臺基地同時交付。截至目前,中集來福士累計交付13座海洋牧場平臺,均擁有100%自主知識產權。

駛向深藍,助力海洋強市建設

從海上油氣田,到海上糧倉,再到海上服務,用十年堅守,中集來福士在深水平臺設計建造這個被歐美韓新等國壟斷的領域實現了從零到100%的突破,國產化率從不足10%提高到60%,建立起了中國人的“海工自信”。以中集來福士為引領,高端海工裝備製造業已成長為煙臺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海洋強市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海洋是煙臺最大的潛力、最大的空間、最大的動能。煙臺海域面積是陸域面積的兩倍,海岸線長達1038公里,海洋產業產值居全國地級市第1位,海洋漁業、海洋交通等多個產業產值位居全國前列。

來自煙臺市經信委一組數據足以佐證:2017年,全市海工裝備產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26家,從業人員1.2萬人;年海工裝備生產能力25萬噸,造船能力120萬載重噸,年主營業務收入360億元。目前,煙臺已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是山東省高端裝備產業(船舶及海工裝備)製造基地,擁有開發區、蓬萊兩個“山東省船舶工業聚集區”和四個“山東省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區”。

“基礎的、核心的東西是討不來買不來的,要靠我們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來實現。我看你們有這個信心,希望你們迎難而上、再接再厲。一定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發和掌握更多的國之重器。”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時如是說。

諄諄勉勵,重若千鈞。“我們一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和期望,更多地把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上去,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手裡。”王建中表示,中集來福士將牢記總書記囑託,做新時代創新標兵,為海洋強國扛旗。

不僅進軍油氣細分領域、深遠海漁業等領域,如今的中集來福士還將觸角延伸向清潔能源市場,提出並開發海上風電、海上天然氣發電船、海上垃圾發電船等解決方案;打造創新海上旅遊產品,開發豪華郵輪、客滾船、遊艇、遊船、海上娛樂綜合平臺、海上酒店;開發“浮式發電+海水淡化”方案,解決乾旱問題,支持民生工程。

第二站 萬華集團,自主創新成就行業領軍者

從1978年到2018年,伴隨改革開放誕生的萬華集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40年裡屢屢打破國外封鎖,在國際巨頭壟斷的領域一次次寫下中國的名字,成為全球異氰酸酯行業的領軍者,成為“中國化工業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

自主創新,領先世界競爭對手

第一站:做时代创新标兵 中集来福士为海洋强国扛旗

不久前來煙臺視察萬華工業園的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回顧企業發展歷程,一路走得很好,雖然是一個艱辛創業之路,但是很成功。之所以取得成功,我的一個體會就是走了自主創新之路。”

的確,自主創新貫穿了萬華的40年發展歷程,成就了萬華的今天。

與改革開放同齡的萬華集團,前身為煙臺合成革廠。1983年,萬華從日本引進的年產300萬平方米合成革生產線和年產一萬噸MDI建成投產。由於不掌握核心技術,MDI裝置一直無法穩定運轉,萬華希望引進更先進的技術,與國外多家MDI製造商進行了長達四年艱苦的談判,無果而終。由此,萬華悟出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正具有市場潛力的高新技術是買不到的!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萬華便與有關高校開展了“產學研”合作,對從日本引進的MDI裝置消化吸收。經過幾年的努力,萬華於1994年在引進10年後終於達產1萬噸。

初嘗創新勝利之果,催生了萬華進一步打破國外封鎖,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MDI製造技術的渴望。接下來,公司立即成立了MDI研究開發課題組,全面自主開發MDI製造技術。經過12年持續不斷的研究開發,終於開發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目前國際領先水平的MDI製造技術,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MDI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

靠自主創新,萬華用自己開發的技術,將原來從日本引進的年產1萬噸裝置通過技改快速擴大到年產2萬噸、4萬噸、8萬噸和12萬噸,技術升級和擴張速度出乎國外競爭對手意料。同時,還用自己的技術在寧波新建一套年產16萬噸的裝置,並且一次投料試車成功,生產出優質的產品。

靠自主創新,萬華走出了一條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直至自主創造的道路,在發展中一次次贏得主動權。2009年,萬華單套30萬噸/年的MDI製造技術開發成功。2011年,萬華第五代MDI技術開發成功,從而掌握了世界上單套規模最大為40萬噸/年的MDI成套技術,比同類技術節能30%以上,該技術獲得2012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13年,萬華新型光氣化反應技術再獲重大突破,並利用新技術完成寧波120萬噸/年MDI生產裝置技改(世界上最大的MDI製造基地)和煙臺工業園單套60萬噸/年的MDI裝置建設。

時至今日,萬華MDI總產能世界第一,單套裝置規模、運行能耗、產品質量等均領先於世界上任何競爭對手,成為全球最具綜合競爭力的MDI製造商,全球產業鏈最完整的ADI製造商,也是世界第二大TPU製造商、歐洲第三大TDI製造商。

創新發展,實現全球戰略大突破

第一站:做时代创新标兵 中集来福士为海洋强国扛旗

自主創新沒有終點。沒有創新就沒有萬華的今天,沒有創新也沒有萬華的未來。而堅定不移走好自主創新之路,抓好人才工程是核心。

為此,就在上個月,萬華化學集團決定,重新調整校招員工的入職薪酬,大幅上調入職大學生、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年薪水平,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加入萬華。

“萬華作為中國高端化工行業的先行者,有責任要儘快成為世界一流企業。”萬華化學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廖增太對媒體表示,萬華將加快發展步伐,在未來相當長的一個階段,萬華發展的重心在煙臺,今年要實現TDI、MMA、PMMA、SAP和TPU二期的投產,同時必須儘快實現百萬噸乙烯和其它多個高性能化學品的開工建設,力爭2020年投產。

針對下一步計劃,廖增太表示,萬華未來將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在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有所成就,儘快完成萬華的全球化佈局。

2011年萬華成功收購匈牙利寶思德公司,建設中匈寶思德境外經貿合作區,成為迄今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的投資項目,促進萬華“從中國萬華向全球萬華”的轉變。這一成功標杆也促使匈牙利成為歐盟首個與我國簽訂“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和首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當前,全球化時代必須走全球化道路,萬華沒有沾沾自喜,致力於在全球化戰略上實現更大突破。

深化改革,綠色發展邁向更高水平

第一站:做时代创新标兵 中集来福士为海洋强国扛旗

“實施百千億戰略,實現跨越式發展”,是萬華的既定發展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萬華將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保持一個精幹的、高效的組織機構和流程制度。下一步,整個集團上下將在思想上破自滿,要求各個產品線、各個板塊比對世界一流水平找差距,在找差距中看到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萬華曾一度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是體制機制的大膽改革讓萬華突破困境。1998年,以煙臺萬華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設立為標誌,萬華集團MDI業務率先擺脫體制的羈絆,被壓抑的活力得以迸發,一大批各領域人才加盟萬華,技術接連突破,產能連續幾年翻番。而後,萬華在完成股份制改革並取得快速發展的基礎上,反哺母公司,使萬華集團有實力開展產權制度改革,精幹主業、剝離輔助,先後對30多個子公司、經營實體等實施改革改制,突出了萬華的主業優勢。

“化工企業一定要守住環保安全的底線,這是不可逾越的紅線。”針對眾人關心的環保問題,廖增太如是說。萬華的環保理念是“三不見”,即看不見跑冒滴漏,聽不見噪音,聞不見異味。下一步,他們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更科學、更高質量的發展。加大引進國外新技術的力度,靠自己,更要善於藉助社會的力量,善於吸收別的營養,善於吸收別人的智慧和經驗,推動萬華綠色發展邁向更高水平。

號角已然吹響,精神催人奮進。萬華集團表示,他們將一鼓作氣,一氣呵成,一以貫之,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向前,使萬華成為民族工業的傑出代表。

第三站:蓬萊,古今開放橋頭堡 邁上改革發展新徵程

7月16日下午,參加“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網絡主題活動暨“開啟新時代 邁上新徵程”全國網絡媒體山東行的50多家媒體記者來到素以“人間仙境”著稱的蓬萊。漫步蓬萊閣,追昔撫今,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歷經風雨滄桑的仙境蓬萊,正傳承紅色基因,譜寫著新時代開放發展的新篇章。

從古至今,蓬萊都是對外開放的橋頭堡

第一站:做时代创新标兵 中集来福士为海洋强国扛旗

登上蓬萊閣主閣,遠眺黃渤海分界線,俯瞰蓬萊水城(登州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起源最早且延續時間最長的北方港口,見證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興盛。

登州港航活動初興於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以登州港為主要港口開闢了北方遠海航線。秦漢時期,絲織業發展很快,登州港成了通往朝鮮、日本的東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代時,登州港同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揚州和明州(寧波)並稱中國四大港,商賈雲集,“日出千杆旗,日落萬盞燈”。唐代的日本高僧圓仁、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呂,明初的高麗使節鄭夢周都是由登州港登陸,穿過山東半島去往京城的。宋慶曆二年在登州港建設“刀魚寨”,用來停靠戰船,轉向軍事用途。明洪武九年在原刀魚寨的基礎上修築水城,加強海防、抵禦倭寇。

作為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目前蓬萊正與廣州、泉州等城市一起聯合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並於2018年4月,參加在廣州召開的海絲保護和申遺城市聯盟第一次聯席會議,與其他23個申遺城市共同簽署《海上絲綢之路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章程》,標誌著蓬萊的“海絲”申遺邁入新的征程,“海上絲綢之路”將走出蓬萊,走向世界。

全國一流,打造黨性教育培訓示範基地

第一站:做时代创新标兵 中集来福士为海洋强国扛旗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19歲的戚繼光,便曾寫出這樣的千古名句。這也註定,蓬萊閣不止是風景名勝,更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沿著蓬萊閣主閣,到達觀瀾亭,蓬萊水城的全貌一覽無餘:炮臺嚴整、城牆高聳,海水從防波堤進入,經過一道水門,進入葫蘆型的“小海”。青年戚繼光曾在這個軍港操練水兵、抗擊倭寇。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蓬萊,曾在這裡憑欄察看水城炮臺和古代艦船入海口,聽取明代愛國將領戚繼光操練水師、保衛海防等歷史介紹。

跨越歷史,愛國始終是最值得被頌揚的情懷。目前,蓬萊市委已經制定了詳細方案,將傳承弘揚戚繼光優秀品質和精髓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打造全國一流的黨性教育培訓示範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

不久的將來,“蓬萊閣將成為黨性教育培訓的重要載體、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軍事教育實踐的重要抓手、戚繼光學術研究的重要平臺、特色文化旅遊的重要板塊。”蓬萊市相關負責人介紹。

傳承歷史,邁上改革發展新徵程

第一站:做时代创新标兵 中集来福士为海洋强国扛旗

“領導幹部要多讀一點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更多精神營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蓬萊時曾如是說。橫貫古今的蓬萊閣,古代與現代相融的蓬萊城,正如一本生動的歷史書。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歷屆蓬萊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古城保護,水城裡過去住有700多戶居民,政府將其外遷安置,既改善了民生,又還原了水城的原始風貌。城內文物遺蹟豐富,按照歷史文化古城的保護規劃,距蓬萊閣3公里之內,沒有超過蓬萊閣高度的建築。

蓬萊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用新理念謀求新突破,圍繞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定位。去年,蓬萊引來194個大項目和89名高端人才,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均增長6%以上,實現了生態與發展的互促雙贏。

目前,蓬萊正圍繞“製造業強市、海洋經濟大市、宜業宜居宜遊城市”的目標,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讓千年古城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