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小山村走出来的央视名嘴,你还记得吗?

在中国,参加过7届奥运会的运动员、教练员一个都没有,而参加过7届奥运会的解说员却有一个,他就是被同事笑称为“孙开闭”(解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播音组组长孙正平。


从山西小山村走出来的央视名嘴,你还记得吗?

这个前无古人,也很难再有来者的“播音史记录”还在继续,而追溯这个记录的起点,用他的话说,播音这个梦想“都是在一个村子里诞生的”,山西省中社村,位于山西南部稷山县15公里外。40年多前,孙正平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播音生涯”。1981年2月,他离开了度过自己青春岁月的中社村,走进了中央电视台。

从山西小山村走出来的央视名嘴,你还记得吗?

1968年,孙正平像所有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在火红的时代洪流中寻找激情释放的方向,“激情,那个时候满脑子都是激情,那时候的大形势是上山下乡,所有学生奔着去农村。”孙正平如今尽管用平和的语气讲述着那段40年前的故事,但在语句的停顿间仍令人感到那个风暴般的时代狂热。为了表达自己扎根农村的决心,他跑到派出所把自己的户口给销了,断了自己的后路,再不当北京人,要当接受贫下中农改造的一员。

到达千里之外的稷山插队落户后,这个来自北京胡同,被老乡们看成是“大学生”的初中毕业生看到的不再是教室、操场,而是黄土山前的田埂地,数学、语文、外语离他远去,种种闻所未闻的农家活计接踵而来。

从山西小山村走出来的央视名嘴,你还记得吗?

1973年,在稷山当了5年知青的他,看到了一个转变人生的机会,工农兵大学生招考恢复了。然而,工农兵大学生招生不完全是靠成绩,成分、政治素质甚至人脉都对入学有影响。没有任何关系的孙正平选择了需要专业加试,不太看重人脉关系的山西大学体育系。他曾经的广播经验帮了他的忙,招考老师一眼看中了他,说:“我们学校里还真缺一个能搞体育又能搞广播的。”招考老师力排众议,收下了他这个“外来户”。

从山西小山村走出来的央视名嘴,你还记得吗?

孙正平当时满脑子想着留在太原,当一名体育老师。但在一次体育解说比赛后,一位体育教练的一席话给了他更远大的目标,“你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尝试体育解说呢,中央电视台的宋世雄我认识,帮你推荐一下。”受到鼓励的孙正平鼓起勇气,写了封自荐信,与自己录的播音带子一起寄到了中央电视台。

从山西小山村走出来的央视名嘴,你还记得吗?

风暴的后遗症还没有完,当年9月,大学毕业的他因为同样的原因,没能留在太原,被分配回稷山县翟店公社去当中学老师。

从山西小山村走出来的央视名嘴,你还记得吗?

孙正平又一次给中央电视台写了封自荐信,他忐忑地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因为家里的变故,对我来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这件事情我一下子绝望了,现在‘四人帮’被打倒了,我哥的事情已经不成为我进入中央台的障碍了,不知道我还是否有机会实现我自幼的夙愿和梦想”,这封自荐信很快有了答复“我们会和你联系的”。

1981年2月,三十而立的孙正平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答复——中央电视台正式调令,一个电视体育播音员的历史从这一刻翻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