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的民间体育

长沙的民间体育

长沙的民间体育

高跷

高跷俗称“踩高脚”,有悠久历史。儿童踩高脚离地不过0.5米,双手握高脚棍,可随时跳下来。成年人踩高脚,将高脚棍绑在腿上,高可2米,穿红着绿,脸上化妆成小丑或丑婆,俯仰扭动。20世纪60年代后,踩高脚的风俗渐少。

长沙的民间体育

长沙的民间体育

长沙的民间体育

踢毽子

踢毽子俗称“踢燕子”,为小姑娘比较喜爱的一种民间体育运动,在长沙县有悠久历史。小孩在三四岁时,家人就告诉他用手抛毽子,向上抛一下,双掌拍一下,并告诉小孩数1—100的数字。五六岁小女孩,用线系毽子,右手提线踢毽,至七八岁时就可操纵自如。常见的踢毽多为一腿踢、双腿踢、外拐踢、跳踢、膝踢、肩踢、头顶踢、对踢等。

长沙的民间体育

长沙的民间体育

长沙的民间体育

打秋千

秋千始于秦、汉时期。宗懔《荆楚岁时记》云:秋千之戏“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袨服,坐立其上推引之”。长沙县史谓“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秋千在古代本为少女的一种体育活动。民国时期在幼儿园及小学校均有秋千设备。

长沙的民间体育

长沙的民间体育

长沙的民间体育

拔河

拔河比赛盛行于唐代,当时有“以蔑绳绵亘数里,鸣鼓牵之”。清末时拔河比赛改用麻绳,参赛者十至数十人不等。

长沙的民间体育

长沙的民间体育

摔跤

民国时期称摔角,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非常流行。当时,位于又一村的民众国术俱乐部,有名师指点摔角,青少年和成年男子比较爱好这项活动,每到傍晚,观者云集,成为当时长沙一大时尚。

长沙的民间体育

长沙的民间体育

台球

1931年,长沙基督教青年会从欧洲引进台球桌数台,球桌用紫檀木制造,球用象牙雕琢,每套造价约数千银元。当时台球只有七个,分三种颜色,主球为红色,以杆击主球撞碰其他球,以所碰的球的颜色和个数计分。

长沙的民间体育

长沙的民间体育

划龙舟

长沙县的划龙舟习俗流行于浏阳河沿岸的榔梨镇、黄兴镇一带,历史悠久。以前的龙舟活动只限于端午节农闲时节,由各村民间自发组织,数量比较少,主要以娱乐和观赏形式为主。

一般龙舟有11-16仓。长沙县人制作龙舟的材料很有讲究。造龙舟的木材要是“偷”来的,传说用偷来的木材制造出来的船只划起来快“偷”树之后,不过要在树篼旁放一个相当于树价的红包。杉木轻,浮力大,用来做船身;樟木韧性好,用来做隔舱板;椿树硬度大,用来做船舷。龙舟的结构分为龙头、龙尾、龙骨、船舷、坐板等多个部分。造龙舟是个繁杂的精细活。首先做模,然后搭建龙骨、拼接木板、上胶刷漆,画上龙鳞花纹,装上龙头、龙尾,一艘龙舟就完成了。

新龙舟下水之前半个月要将船身用桐油油好,早五天将光油打好,仔细清理缝隙,防止船进水。

船下水当天凌晨要举行祭祀仪式,由头人(召集主事人)主持,摆上祭祀品,杀猪祭祀,燃放鞭炮,然后由法师到船头敬神,用点燃的钱纸在船头上空写出“开光”二字,口中念念有词,预祝龙船取得胜利,人员平安等。开祭时,划船的男子汉们都要到现场助威,而且女士是不能在场的。称之为“赞标”。

在龙舟划的过程中,当地民众会到码头放鞭炮,送钱财物资(钱、包子、水),为划手加油鼓劲。这个称之为“收标”。

当年船划完后,舵手将旗子在船尾左右晃动二下,以示圆满成功,得胜回朝。然后在各自的码头将菩萨送回庙宇,庙中也会派人迎接,并同时鸣放鞭炮。称为“收水”。

划船人员要求年轻体壮,识水性。分为划手、鼓手、舵手。船下水时要求船头朝上,划的第一趟水必须朝上水划。到一个新的码头,船须在码头旁左右各旋转一圈,表示拜码头,码头当地的主人以鸣鞭炮请吃饭等方式迎接。辞码头时,由龙舟的头人左手提桨右手举过头顶,口中念“多扰又多情,多谢XX码头的父老乡亲,祝你们老年人健健康康,中年人发财忙,青年人找个称心如意的爱人,学生把书读,考试一百分,将来做官不得细,金銮殿上第一名”,然后划船离开。

八十年代前,浏阳河划船是分河东河西两派,河东与河西因地域不同,会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如在抢水(竞赛)中发生船“包头”或“抢尾”,就会斗殴。

随着社会的进步,划龙舟变成了竞技体育和休闲体育,不再是端午节时的活动,而是从每年的三月中旬一直到八月中旬,都会有不间断的划龙舟活动,比如五月初一至初三、农历六月六、六月十三、八月十五等都是赛龙舟时间。赛龙舟已成为黄兴镇沿河居民健身的方式之一,随着参加政府和民间组织的龙舟赛不断增多,我们的龙舟队不断吸取体育竞技的划法,技术不断增强,划法也大为改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