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衆」到「大衆」,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大家好,我是勻停醬。

在上個月結束的第71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日本導演 是枝裕和 憑藉作品《小偷家族》一舉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而在本月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小偷家族》的火爆程度已經炒到了“上海內環一套房,換《小偷家族》一張電影票。”

這位出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導演以擅長拍攝“家庭題材”的影片聞名,“溫情”、“剋制”、“細膩”、“小清新”、“生活流”等都是他的標籤。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將他的電影從頭到尾看完,也有很多人覺得“無聊”、“缺乏劇情”、“看過一部就不想看第二部”。

也正因為如此,是枝裕和的影片從一開始就是小眾的,是非常適合某類人群的。心浮氣躁的人絕對看不了他的電影。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但是現在,斬獲金棕櫚獎後,關注度接踵而至,文青們熱愛的這位導演無疑不再是小眾的了。

這篇推送將回顧是枝裕和的5部代表作影片,以及探討一個問題:他的如同“白開水”一樣的家庭題材影片,到底魅力何在呢?

全文共2314字,閱讀約4分鐘,期待有所共鳴。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海街日記》是四姐妹家庭題材的影片,在鎌倉相依為命的幸、佳乃和千佳三姐妹,突然得知失聯15年的父親在山形縣去世。葬禮上三姐妹遇到了素昧平生的同父異母小妹“玲”,並決定摒棄前嫌與玲一起生活。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大姐幸有著母親般的溫柔與嚴厲,然而她也陷入了和父親一樣的不倫戀,在矛盾中選擇放棄。

二姐佳乃對愛情有著盲目的態度,工作也馬馬虎虎,但在處理身患重疾的鄰居的事務過程中逐漸成長。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三妹千佳戲份不多,在姐妹們中她是重要的粘合劑。

同父異母的小妹鈴,生性堅強,隱忍揹負著母親破壞他人家庭的負罪感,終在與姐姐們的共同生活中敞開心扉。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四人在海街上一起生活,日子一天天過去,生活一天天繼續。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海邊小鎮上,一對老夫妻,夏天大兒子忌日時,小兒子和女兒從外地帶著各自的伴侶孩子回來。一家子其樂融融之下,隱隱的是大家庭和小家庭的憂傷。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這是一個傳統的東方家庭,母親話多,樂觀風趣,是家裡的溫暖依賴;父親倔強而矛盾,有著表面的威嚴和內裡的苦楚。小兒子娶了一位寡婦,一起撫養孩子。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故事的明線是父親和兒子的情感隔閡,失去鍾愛大兒子以後,父親才發現一直被忽視的小兒子對自己積怨那麼深。隨著兩人的摩擦,很多舊傷疤被揭開。這個隔閡在電影最後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如父如子》講述了兩個家庭之間,由於醫院事故抱錯孩子的故事。一個是城市中生活安逸的中產家庭,一個是城郊的貧困家庭;一個是風趣幽默的爸爸,一個是不苟言笑的爸爸;一個是窮爸爸,一個是富爸爸。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兩個家庭都面臨著同樣的艱難抉擇,命中註定的血緣和朝夕相處的親情。

兩個六歲的孩子,交換回一個陌生的家庭,面對不熟悉的人開始叫爸爸媽媽。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但是,孩子們並沒有忘記之前的家,父母們也都開始不適這樣的改變。

那最後,這兩個家庭會遵從血緣呢,還是會選擇真正從心底裡叫他們為“爸爸媽媽”的孩子呢?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正如片名《如父如子》,福山雅治飾演的那位不苟言笑的富爸爸,既是父親,也是兒子。

作為兒子,他深受父親的影響,傳承了努力上進的品質;作為父親,他也漸漸發現對於孩子,陪伴是不可或缺的。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比海更深》裡的家庭是一個離異家庭:鬱郁不得志的中年廢柴男主角,對前夫留有些許感情但終究放棄的前妻,懵懵懂懂中成長著的兒子,老伴去世後獨自過活的老母親,幾個人在臺風天裡難得聚於一處。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中年失意,上有老,下有小。所謂的中年危機,已經不是怕自己無法出人頭地,而是怕沒辦法給家人們帶去更好的生活。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比海更深的是什麼?

是親情嗎?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無人知曉》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單親母親拉扯四個孩子,這四個孩子分別有著四位父親。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這位不成熟的母親,兩次拋下孩子,離家出走。而第二次出走後,她就徹底消失了。

長兄如父,哥哥照看著弟弟妹妹,但是沒有錢怎麼生活下去?他們只能吃超市過期的食物,去公園裡洗漱,緊巴巴地過日子,等待母親回來。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妹妹因為意外死去,另外三個孩子將妹妹埋葬在機場旁的草叢裡。因為哥哥曾經答應她看飛機,能帶他們飛往媽媽在的地方的飛機。

生活還要繼續,沒有了母親,他們還是要拼命地生存下去。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電影的魅力在哪裡呢?

他講著別人的故事,卻讓你看到了自己。

他會波瀾不驚、絮絮地向你訴說這家人的故事,就好像向你說著你身邊人的家長裡短,很真實,又會帶著淡淡的憂傷。

憂傷來源於每個家庭都會有的艱辛不易。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比如《步履不停》裡大兒子早逝的陰霾籠罩著三代人,父親和小兒子間難以和解的隔閡;比如《海街日記》裡父親常年缺席家庭只有姊妹三人和母親一起生活;比如《無人知曉》裡四個孩子在母親出走後的艱難生存。

任何一種你經歷過或沒經歷過的家庭關係,都被是枝裕和抽絲剝繭,細細地展現在你面前,使你淚目著思考自己的家庭,尋找自己身上“根”的印記。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他刻畫的那些細節,讓你喚醒思鄉情結。

是枝裕和的電影裡會用許多畫面刻畫家庭或者家鄉的細節,比如自家釀造的梅酒,油鍋裡煮著的美味,盛開滿櫻花的街道,浪花拍打的海邊,通往遠處的火車等等。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他用最看似不變的事物去暗示時間的流逝,親人的離開。

大有“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的時間荒涼感。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他從不說教,把一切都交給觀眾去思考。

是枝裕和家庭倫理題材的故事裡,有背叛出軌的丈夫,有離家出走拋棄孩子的母親,有和父母隔閡的子女,有不苟言笑苛刻的父親。

但是他從來都不會明示觀眾,他是對的或者她是錯的。

在家庭的環境裡,我們不可能永遠做對的選擇對的事情,用最地氣的話來說,那就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從「小眾」到「大眾」,你從哪部電影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是枝裕和的“白開水”家庭題材電影有什麼魅力?

與其說他的電影像白開水,不如說他的電影夠沉澱,不浮躁。這是商業片氾濫時代電影十分缺乏的品質。

最後,回到文題,快來跟我們分享一下,你是從哪部影片開始喜歡導演是枝裕和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