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宗亲太热情,只去住了两天,回来后父亲骂我不懂事

爷爷年轻时只身在省城工作,在父亲十六岁那年,爷爷将全家人搬来。

我出生在省城,从小与别的同学一样,对于农村不太熟悉,上学前随父母回过老家,母亲也是老家人,在我心里只有点模糊的记忆,上学后就再没回过老家。

对八百公里之遥老家人的印象,多是在他们来省城的事儿。记得小时候,几乎每年都有老家人来家里做客。那时,我们家还挤在一起,家里来了人奶奶都是要打地铺,感觉很不方便。

每次来人,都是大人叫我称呼啥,我就叫啥,加上母亲老家的人,五花八门的称谓,七大姑八大姨的,叫过后我自己都不记得了。

印象深的是父亲的一个堂哥,父亲让我叫他“二大爷”,这让我感觉很搞笑,有点像骂人,再说年纪与我父亲差不多,怎么会是“大爷”?父亲说在老家,对伯伯的称呼就叫大爷,这个二大爷上面有个哥哥,当然称二大爷了。二大爷比父亲大两个月,两人小时候处得最好,也是我见过的老家人中,唯一一个戴眼镜的,因此,我就记住了“眼镜二大爷”。

大学毕业后,我当上了老师,女友晓莉也是老师。

乡下宗亲太热情,只去住了两天,回来后父亲骂我不懂事

故事示图

暑假,晓莉说这么长的假,待在城里很乏味,让我选个浪漫的地方,带她到外面转一转。

正当我犯愁去哪里时,母亲建议我回老家看看。老家地处沿海,风景怡人,还可以体验一下乡土风情。没想到晓莉一听后,就催我早点启程,也是城里长大的她,对这次行程充满向往。

父亲联系了“眼镜二大爷”,对方听说后很高兴,说吃住都由他安排,尽管来吧。

让我没想到的是,要走了,父母和奶奶大包小包的东西,堆满了我的后备箱,把后车座也摆满了东西,怕我记不住给谁的东西,每个包上都贴着名字。

奶奶还嘱咐我,你爷爷要是活到现在,知道你带着媳妇回家,那还不笑歪胡子啊。还嘱咐我,到了乡下,长辈一定都要拜访到,见了村里的人要主动打招呼……

早晨出发,下午我们就见到二大爷,他将我安排在他儿子的新房里,屋里收拾一新,床上一水新的被褥,“你哥哥两口子去了城里,这屋里没人住,你们就随意住吧。”

晚上,二大爷在家摆了两大桌,男女来了三四十人,炕上还有一桌妇女。二大爷将我与晓莉安排在他陪的一桌,满桌数不清的菜,满屋记不清的人,二大爷说明天从县城里还要回来不少人呢,你爷爷亲弟兄四人,堂兄弟十多个人,你想想晚辈能少了?

乡下宗亲太热情,只去住了两天,回来后父亲骂我不懂事

故事示图

一天的疲劳,半夜的应酬,我被劝的了不少酒。晓莉本来就讨厌我喝酒,见我有点醉了,很不高兴。

我安慰她,明天就带她去看海。

第二天,我起床后,刚开了院门。二大爷就等在外面,着急地说:“你怎么才起来?今天安排的挺满呢,快吃了饭,我带你去拜访长辈们。”

二大爷先是带我拜访爷爷辈,再去拜访叔伯辈。还没拜访完,我的腿都酸了,想着中午随便吃点午休一下呢。没想到二大爷说,今天你大爷爷家的长子安排了酒席。

又如头天晚上一样,数不清的菜,记不清的人,喝不完的酒。

半下午,我睡下感觉刚一会儿,二大爷就来敲门了。

晚上还有应酬,还在醉意朦胧的我,说什么也不想去了。二大爷说,这怎么可以,这些请客的都是你的长辈,年轻一辈的我还没答应呢。即使这样,也派了四天呢。

晚上,我都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怎么回到了住处。

乡下宗亲太热情,只去住了两天,回来后父亲骂我不懂事

故事示图

第三天,二大爷仍然等在门口。就如程序一般,仍然是拜访,中午仍然是喝不完的酒席。

那天中午,我编了个谎:突然接到学校的电话,教师暑假培训提前了,下午就要赶回了。中午,我没喝酒。吃完饭,我将没送出去的礼物交给二大爷,让他转交,“实在抱歉,不能一一拜访了,身不由己啊。”

我与晓莉逃也似地离开老家,走得那么急,车上还被塞满土特产。

离开老家,我带晓莉去了临县一座沿海城市,总算清净地玩了几天。即使这样,她还老埋怨我,让她整整两天守在屋里。

结束行程,回家见到父亲,一打照面母亲就埋怨我,“你这孩子咋这么不懂事儿?回趟老家,还有没拜访完的长辈,你咋就离开了呢?”

父亲闷着头,一直没吱声,趁晓莉不在时,父亲瞪着眼骂我:少教!就你这样的,还能当老师?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若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