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定格在抗洪抢险一线——追记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张贵平

生命定格在抗洪抢险一线——追记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张贵平

哀乐低回,利州含悲。

7月13日上午,板桥村、张坝社区、和平村等地和区级帮扶部门干部群众300余人,纷纷赶到荣山镇敬老院广场,就是想再多看看板桥村党支部书记张贵平最后一眼。

“贵平啊,你咋这样就走了?你咋舍得把板桥的老百姓丢下啊!”

“张书记,你说好的要在7月回社区给大家讲党课,你咋能说话不算数?”

“爸爸,爸爸,你怎么忍心抛下我和妈妈啊?”

… …

连日来,利州普降暴雨,局部地区降雨量达800毫米以上,各地受灾严重,板桥村通村道路垮塌1300余方,断道5处。7月12日16时30分,张贵平带领党员群众抢通村道时,突发疾病,不幸离世,将45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定格在抗洪抢险第一线。

“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站出来”

“我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一定要让板桥村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面。”回忆起2016年底村(社区)换届前与张贵平的一番长谈,镇党委书记梁启云至今印象深刻。

板桥村距离荣山场镇18公里,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村。前几年,班子战斗力较弱,群众意见大,时有上访发生。加之又是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异常繁重,配备一个讲政治、有能力的党支部书记,抓好村班子队伍建设,显得十分急迫。镇党委在对全镇村(社)班子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后,考虑让时任张坝社区党委书记的张贵平交流到板桥村作为党支部书记人选。

“张坝社区在场镇,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待遇保障,跟板桥相比,完全是两回事。支部书记跨村任职,以前从未搞过,张贵平会去吗?”很多人都发出这样的疑问。

没有丝毫犹豫与迟疑。2017年1月15日,不会开车,也没有小车的张贵平,骑着电瓶车到板桥走马上任。“今天开始,我就是一个板桥人,我会倾尽全力做好工作,请大家支持我、监督我!”在全村党员群众大会上,张贵平掷地有声。

20天时间,全覆盖走访全村7个组、225户,梳理群众关心的问题矛盾54个,全面摸清资源分布状况及产业发展情况… …

整顿村组干部队伍,7个村民小组长有6个进行调整;对党员作用发挥不好的李某某进行约谈,项目实施情况全面公开,村财务收支状况全面公开,确定发展中药材、高山蔬菜产业方向… …

半年时间,板桥村风气得到全面改善。

“有这样敢逗硬,敢抓敢管的书记,就是不一样!”贫困户李宇刚感慨地说。

“我是书记,脱贫攻坚就得豁出来”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我们都得豁出来”。这是张贵平的口头禅。

在张贵平的努力推动下,今年3月,村上流转了32亩土地,建起了板桥特色产业园,栽植了芍药、白芨等中药材;另外还流转了30多亩种植蔬菜。

从5月份开始,特色产业园因缺水影响了药材生长,还导致7组39户群众生活饮水出现困难。张贵平多方争取到1600米水管。拿到水管第二天,他带着村组干部上山接水,从下午四点过上山,直到8点多才结束。而此时,张贵平已累瘫在地。

“一定要注重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这是特色产业园负责人张会平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张书记始终想通过发展产业,既让贫困户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又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张会平说。

板桥村通过发展药材和蔬菜产业,何青英、刘彩群、双残户李光俊等贫困户就近务工每月可增加收入1000多元。

在村“两委”的努力下,板桥变化巨大:近一年半的时间,板桥村累计投入1500万元。拓宽硬化通村公路5公里,通组入户路10公里,村级文化、广播、宽带网络、卫生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 …2017年12月,板桥顺利通过贫困村退出省级验收。

图片2.jpg

“我是农民娃,对群众就得把真心拿出来”

“贵平十分关心群众,总是把群众想在最前面,而往往却忘了自己。”这是与张贵平共事多年的张坝社区主任张全的真实感受。

2008年地震后,因为房屋受损,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红军张碧友(现已离世)住在救灾棚里。多方想法,张贵平终于给老人找到了个安全干净的住所。但老人因行动不便不愿离开。在又一次劝说后,张贵平背起张碧友步行1公里,趟着齐腰的河水,将老人安全转移。“他就是想让老人有个安全的住所。”一路护送的组干部张丕检回忆道。

可能是自小经历了艰苦生活,张贵平对生活要求很低。“300多元的皮鞋,穿了七八年了,居然都还舍不得丢。”第一书记范小平说。“小时候穿的衣服是‘疤重疤’,现在的生活好多了”,张贵平总是劝慰他人。

“我是书记,再困难都不能吃低保”。这句话让张坝社区文书康秀玲永生难忘。张贵平母亲患肝癌、父亲矽肺病、女儿读大学,开销很大。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是他工作补贴和妻子在农闲时候打零工收入,全家每月收入仅3000余元。“负担实在太重了,按政策,张书记完全可以申请低保。”但每次一提到这个话题,都被他果断回绝。(张文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