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第一次題寫「爲人民服務」是什麼時候?給了誰?

毛澤東第一次題寫“為人民服務”是什麼時候?給了誰?

眾所周知,“為人民服務”,是中共的根本宗旨。但隨著歲月流逝,已很少有人知道這著名的五個大字,最早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毛澤東赴重慶進行國共兩黨和平談判期間題給《大公報》的。

一代偉人毛澤東,為何對《大公報》如此另眼相看?

《大公報》報道紅軍不稱“匪”

早在上世紀30年代,國民黨要求各個報刊一律稱共產黨為“共匪”,只有張季鸞主筆的《大公報》從未服從這個命令。

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蔣介石調集大量軍隊,對江西、湘鄂西、鄂豫皖及其他革命根據地的工農紅軍連續發動了三次軍事“圍剿”。恪守新聞“四不主義”的張季鸞,不畏懼禁令,毅然派記者到紅區採訪,在《大公報》公開稱“紅軍”,對“剿匪”一詞打上引號,第一個把共產黨作為客觀的政治力量放在輿論舞臺。

紅軍開始長征後,經張季鸞首肯,《大公報》記者範長江,隻身進行西北之旅。範長江歷時10個月,全程1.2萬餘里,足跡遍及川、陝、青、甘、寧、內蒙古等廣大地區。他記錄了中國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更真實記載了紅軍長征的情況,寫出《毛澤東過甘入陝之經過》、《從瑞金到陝北》、《陝北共魁劉志丹》等30餘篇通訊報道。其時,張季鸞對範長江寫的洋洋數千言戰地通訊,僅要求四個字:“議論全刪。”當時,在人跡罕至的西北蠻荒之地究竟發生著什麼事情,幾乎無人知曉。範長江寫的戰地通訊由《大公報》連載,此舉使全國人民開始瞭解共產黨,瞭解紅軍長征。

1937年2月15日,上海《大公報》發表範長江的述評《動盪中的西北大局》,時值國民黨三中全會召開,當天下午報紙一到南京,“與會人員對於西北大勢之實況皆大為震撼”,因為和蔣介石上午講的完全不一樣。蔣介石大怒,把當時在南京的《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叫去大罵一頓。

毛澤東第一次題寫“為人民服務”是什麼時候?給了誰?

★毛澤東與蔣介石在招待會上

張季鸞派記者採訪毛澤東

抗日戰爭爆發後,張季鸞積極主張聯合抗戰,不僅對中共的報道升級,積極報道八路軍新四軍最新戰況,而且派記者採訪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

1937年12月,主持漢口版《大公報》的張季鸞,特派記者陸怡,到延安採訪毛澤東。毛澤東見到張季鸞派來的大公報記者陸詒,熱情地迎上前來握手,並親自倒了一杯茶,還在另外兩隻茶杯裡倒了本地的白乾酒,邊喝茶邊呷酒,高興地回答陸詒的提問。

《大公報》在12月20日刊載寄自延安的“陝北通訊”《毛澤東談抗戰前途》。這篇通訊寫道:“延安已成了直接抗戰的地區,一切的人,都為了抗戰而緊張地工作著,毛氏的緊張與忙碌,當然更不能例外。他最近仍未改深夜辦公,有時甚至於竟夜工作,早晨遲起的作風。在上午11時,記者邀約往訪,那是他一天中比較最有暇的時間。”

在延安,陸怡還採訪了彭德懷、周恩來、鄧小P、林P等中共領導人,寫了《延安進行曲》等通訊。

毛澤東第一次題寫“為人民服務”是什麼時候?給了誰?

★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時

最早主張國共和談

1940年,因為王芸生聽一面之詞在《大公報》重慶版刊登社評《為晉南戰事作一種呼籲》,引起中共誤會。

正在養病的張季鸞,出面補救,在《大公報》全文發表了周恩來的來信,還發表了長篇社評《讀周恩來先生的信》:“最好毛澤東先生能來重慶與蔣委員長徹底討論幾天,只要中共對於國家前途的基本認識能真實成立、一致諒解,則其他小問題皆不足障礙合作,而這種團結抗戰的新示威,其打擊敵人的力量比什麼都偉大。”

張季鸞此舉,消除了國內外社會各界對中共和八路軍的誤解,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毛澤東對周恩來說:“你的信和《大公報》的文章,我都看了,很有意思。”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張季鸞刊發了社評,不僅通篇不見“叛軍”、“叛變”等汙衊性詞語,而且為中共開脫,最後還請求寬大處理葉挺。

毛澤東第一次題寫“為人民服務”是什麼時候?給了誰?

★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在八路軍辦事處

毛澤東題“為人民服務”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國共兩黨開啟重慶談判,《大公報》最早得知這一驚人消息,早已有所準備,除像其他各報一樣刊登新聞稿和蔣介石邀請毛澤東電報全文外,還在當天發了充滿激情的社評,對和平談判給予很高的評價。

8月28日,毛澤東到達重慶,《大公報》派出記者專門到機場進行了現場採訪。次日不僅在要聞版頭條作了報道,並發表了字裡行間都充滿了喜悅之情的社評——《毛澤東先生來了!》,熱烈期盼與歡迎毛澤東來渝進行國共談判,真心誠意地希望戰後中國能夠實現和平、民主、團結與統一,避免內戰和分裂。

毛澤東在重慶期間,在繁忙的談判之餘,數次會見大公報記者和編輯,可見對故人創辦的大公報之看重。毛澤東到達重慶一週左右,在慶祝《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的雞尾酒會上,當有人將大公報當時的總編王芸生介紹給毛澤東時,毛澤東緊緊握著王芸生的手,並說道:“久聞大名,如雷貫耳。”9月5日,《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編輯主任孔照愷、採訪主任王文彬三人到紅巖新村中共中央南方局辦事處探望採訪毛澤東。健談的毛澤東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長達三小時,還特意留王芸生吃便飯,由周恩來與王若飛作陪。

9月20日,《大公報》在李子壩報館宴請中共代表團一行,毛澤東攜周恩來等欣然應邀出席。宴會中,毛澤東感念在三四十年代只有張季鸞主筆《大公報》拿共產黨當人,自始至終,十分友好。當時擔任大公報主編的王芸生,非常貿然向毛澤東建議:“共產黨能否不要另起爐灶?”毛澤東面對這一非常敏感話題,沒有迴避,而是幽默答道:“不是我們要另起爐灶,而是國民黨灶裡不許我們造飯。”

宴會結束時,依然興致勃勃的毛澤東,應眾人之邀,現場潑墨揮毫,為《大公報》寫了“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這是對張季鸞主筆《大公報》15年間,堅持“四不”精神,把中共和國民黨平等看待,不稱紅軍為“共匪”,多次派記者採訪報道中共領導人和紅軍八路軍,促成全民抗日統一戰線並奪取抗戰勝利立下的功勳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