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不必追”,往往被當下的父母引用來說服自己,要在“合適的時間段”對子女“放手”。而在當下較為極端的網絡環境裡,這段話也被延伸解讀為,

不放手,你就是子女成長路上的一塊絆腳石。

一覺醒來,以男明星獨居生活為觀察對象的節目《我家那小子》,果然與嘉賓之一的朱雨辰媽媽一起,攻佔了熱搜。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這當然不是《我家那小子》第一次攻佔熱搜。

上週,這檔節目藉助錢楓等明星的自我剖白和“死宅”日常,第一次觸摸到萬千“空巢青年”的生活與內心,當時捕娛記(ID:ibuyuji)就分析,“大齡獨居青年”的命題中勢必會融入社會、情感、親子等各種關係的展示與探討,節目想要不受關注?那不可能。

結果,一語中的。

如果說首期“武藝弟弟”“錢楓少吃點吧”“陳學冬大姨”等熱詞,還只是因男明星獨居生活的“解密”特色而為人關注,那從昨晚到今天熱度一直居高不下的“朱雨辰媽媽”,涉及到的就是大眾情感的討論範疇了。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71歲的朱雨辰媽媽,緣何在以年輕人為主導的微博平臺引發關注?我們從《我家那小子》第一期慢慢說起。

7月7日,這檔以“明星都市獨居生活觀察”為特色的節目在湖南衛視首播,陳學冬、武藝、錢楓、朱雨辰分別作為20代、30代、40代(朱雨辰今年39歲)的代表,成為節目中的觀察對象。

觀察,是從獨居日常開始的。看完第一集其實觀眾能明顯感覺,朱雨辰跟其他三位男明星(尤其是錢楓、武藝)的“懶宅”不同,39歲的他勤快、獨立,一狗一人的日子雖然過得稍顯寂寞,但難得是井井有條。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比如,一座大House被他佈置成中式風格,一塵不染,品味不俗;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招待朋友自己能做一桌子菜,對比武藝,幾個小年輕聚餐,最後是拿火鍋料煮了方便麵;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第二集開頭起床就給自己做了一個臘腸蒸雞蛋,想想錢楓、武藝,家裡一般有的只是方便麵……

朱雨辰的媽媽在第一集裡也給觀眾留下過深刻印象,這種印象第一是對於兒女“幸福單身生活”的不理解;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其次,主要存在於朱雨辰敘述中的朱媽媽異常勤快,腿腳快得跟忍者差不多;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心疼兒子,因為兒子做了一頓飯還做得特別好吃而感到難過,毅然決然從上海來到北京表示要照顧兒子;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一般人可能不理解這個腦回路,但不少當媽的網友卻表示自己特別能懂

然後從上海來北京還帶了80只大閘蟹,甚至扛來了家裡的鐵鍋。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這一整集有關朱雨辰媽媽的表述裡,觀眾其實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尤其是從上海帶80只大閘蟹到北京的事兒,倒是引發了許多網友的共鳴

——還記得每年春節後微博必備熱詞“媽媽給裝的後備箱”嗎?那些讓兒女帶上的東西,其實滿載的都是父母的愛。

但到這一集,風向卻突然變了。

綜合來說,就是朱媽媽在本集中提到了一個觀點,“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引發爭議,將朱雨辰媽媽拱上熱搜的那段話

其實,在說這句話的前後,朱雨辰媽媽提到的是自己作為“良母”的日常生活。

比如她的日常,是會為了照顧朱雨辰在劇組另起爐灶給孩子做飯的,“她五星級酒店也給你做,民宅也給你做。”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是為了照顧兒子,捨得十年如一日,每天早上凌晨4點起床給孩子燉梨汁的。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她提到自己“是用整個生命來對待兒子的”,“其實沒有自我”,“我頂兩個菲傭”;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但李維嘉、寧靜也能敏銳感覺到,這種形容詞的背後不是朱雨辰媽媽的抱怨,而是習慣甚至是幸福。

正是因為自己有這樣為了家庭犧牲的日常,朱媽媽才提到自己理想中兒媳的樣子,才說出了那番有關賢妻良母的話。

這樣一番話,放在當下的輿論環境中自然會引發強烈反彈,但結合這番話出爐的前後背景,我們可以說,這番話“不好聽”,但它至少是真實的,至少代表著一部分母親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是“良母”對於“賢妻”的渴求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朱雨辰媽媽的話可能不好聽,但真實

客觀來講,朱雨辰的媽媽其實是中國很普遍的母親群體的縮影。毫不誇張的說,中國“60後”及之前的N代女性,大部分都是類似這種“付出型”的母親。這些媽媽和她們所代表的母愛,其實很偉大,這種無私的付出讓人欽佩,也惹人心疼。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一種原本值得欽佩的情感,為何在現在的網絡上引發軒然大波?只是因為當下,時代有了變化。

而今,職業女性承擔的社會重擔並不少於男性,這種變化不僅讓家庭關係不再是單純的“男主外女主內”,女性自我意識更強烈的情形下,當代女性對於母親、妻子概念的定義,也與她們的長輩有了完全不同的理解

因此,當朱雨辰媽媽抱著對自身“良母”的認知、以“賢妻”的條框去審視兒子的戀愛對象時,自然會有失落甚至衝突。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這種衝突不僅體現於她與兒子、女兒對於婚姻的理解不一致上,也體現在網友對於她“賢妻”表達的不理解上。

這種爭論與衝突,恰恰應證了《我家那小子》的真實感與代入感——“空巢青年”除了一顆“想付出又怕受傷害”的心,時代變革大環境下原生家庭的影響,也多少存在著。

而在爭論過後,我們也要想想,當越來越多地人在呼籲這個世界應該存在多樣性的年代,對於母愛,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理解“多樣性”的存在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網友表示對朱媽媽的理解

就像,放手是一種愛;捨不得放手,也是愛啊。至於這些愛最終帶來了什麼,指向了什麼,那是別人的事,在別人的感受上強加我們自己的認知,也是不合時宜的

尤其是,在節目中,朱雨辰的媽媽其實也意識到了“賢妻”的高要求給兒女生活帶來的影響,她先是坦言自己給女兒帶來的壓力;

“良母”渴求“賢妻”,這樣的朱雨辰媽媽該不該承受人們的熱議?

而後又表示要向兒子道歉,“我也覺得他的感情我干涉得太多了”,“我沒有尊重兒子的選擇,可能對兒子造成了一些傷害。”她也提到在這個節目之後會“改變自己”,“一定要改!”

71歲,為了兒子表示說要“改”,這種表態本身,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