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古玉有幾種不可仿的特徵(參見《古玉學步(1)》),“不可仿”不是沒有仿、不能仿,而是仿也仿不像、沒法仿到位,達不到“形神具備”;用已經帶有不可仿特徵的老料仿古的,需要綜合考量各項指標進行鑑別,即使老料新工的仿品,其中所帶有的“不可仿”的特徵仍然“不可仿”,所以凡帶有“不可仿”特徵的老料所做的仿古品,即帶有極大的迷惑性,為當前所謂“高仿”的一大特點。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古玉土蝕結晶不可仿是古玉幾種不可仿的特徵之一(參見《古玉學步(4)》和《古玉學步(18):次生結晶是古玉質變的自然態呈現》),但是,必須要真正領會和探查到“次生結晶”的蹤跡,精準定位,否則或許會魚頭馬嘴、南轅北轍。

玉石結晶有原生與次生之區別。

玉石的原生結晶是普遍存在、本來如是的。玉石本身的結構體就有絲狀(圖1)一類,只要是絲狀結構的玉石,其原生結晶狀態都可以呈現針狀結晶體的樣貌。比如說和田玉原石鈣化的次級品,就有很多整體帶有針狀結晶的(形類似上圖1所示)。和田玉原石都是經過數十萬年以上的時間形成的,不能說帶有針狀結晶體的和田原石就是古玉。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圖1

玉石的次生結晶,是古玉在地下潮溼環境的長期作用下,玉質與周遭物質發生質量置換而形成的特有現象。次生結晶是指玉器加工完成之後的“二次生成”:次生的過程是結晶體經毛細管組織析出,形成斑晶;次生結晶的性狀呈雲母光澤,白色為透閃石晶,黑色為陽起石晶,有顆粒狀、粉末狀、針狀、石榴子、冰花、雪花、冰糖塊等形態各異的晶體組織(圖2)。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圖2-1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圖2-2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圖2-3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圖2-4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圖2-5

次生結晶的觀察態:如在陽光下一照,會看到很多閃爍的結晶;如在放大鏡下觀察,結晶體多細小星光閃爍,猶如七彩斑斕,古玩界所稱——寶光(圖3)。古玉發生土蝕狀態時,最易伴生次生結晶,在土蝕洞裡的次生結晶千姿百態。土蝕洞類似縮小了的自然界的“溶洞”,次生結晶的原理類似溶洞裡的“鐘乳石”——物質沉積而生成。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圖3-1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圖3-2

所以,只有真正的次生結晶才是玉器經歷滄桑的“身份證”。

如果用帶有原生針狀晶體結構的玉原石雕刻成玉器,並且外加染色和泥土粘結,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呢?那就是市場上常見的一種“古玉”了(圖4),很多仿次生結晶的高古玉都是這樣做成的。仿古者就是利用了大多數賞玩者對於玉石原生晶體的不瞭解做仿的。有許多藏友“見毛就是鴨”,堅持看到“次生結晶”而“撿”了大漏。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圖4-1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圖4-2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圖4-3

原生結晶如何仿成高古玉呢?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外行切莫去考慮內行的事——永遠想不通的。

據有關行家透露:選擇和田玉原石內部已經形成針狀結晶體的、夾雜鈣化鬆散玉質的次級品,施用強鹽酸後,就會咬蝕掉鬆散的部分,露出針狀結晶體。這是由於玉石原生結晶體的硬度較大(大多在7度以上),結晶體與硬度較高的玉質部分強酸蝕不去,而玉質鬆散的部分則會如願被強酸腐蝕掉,達到所要的效果(圖5)。據稱早在2013年廣州就有仿古一條街批發類似的帶有“次生結晶”的仿高古玉器噢。

古玉學步(75):明察秋毫辨結晶 莫把原生當次生

圖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