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的血與火——訴說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克羅埃西亞戰爭

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只有400萬人口的克羅地亞隊賽前並不被看好,但是他們一路披荊斬棘,殺進世界盃決賽,最終2:4惜敗於法國,獲得世界盃亞軍。但很少有人知道,歷經輝煌的本屆克羅地亞球員,許多人都出生在20多年前那個戰火紛飛的克羅地亞。

巴爾幹的血與火——訴說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克羅地亞戰爭

莫德里奇和拉基蒂奇是本屆克羅地亞隊的兩大中場核心,同時他們也是西甲雙雄皇家馬德里和巴塞羅那的中場核心。大家也許只看到他們風光與榮耀,卻很少知道他們背後的心酸。戰爭爆發時,莫德里奇僅僅6歲,他的祖父在戰爭中犧牲,隨後全家淪為難民住進了貧民窟。而拉基蒂奇從小跟隨家庭逃往瑞士躲避戰火,成年以後,他最終決定遵從他的內心,代表克羅地亞出戰。

巴爾幹的血與火——訴說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克羅地亞戰爭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於1991年3月爆發的那場克羅地亞戰爭。二戰結束後,克羅地亞曾是南斯拉夫六個共和國中的一員。憲法規定,六個共和國擁有平等的權利,當時的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憑藉超凡的魅力和巧妙的政治手腕,維繫著這種平衡。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影響著整個歐洲大陸,也波及到南斯拉夫。當時的克羅地亞人對主導南斯拉夫的塞爾維亞人感到強烈不滿,當時塞爾維亞領導人米洛舍維奇上臺後大力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對其他成員國採取打壓策略,造成南斯拉夫聯盟的分裂。1991年,成員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波黑各自宣佈獨立。而位於克羅地亞境內的塞族人紛紛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區,由此引發克羅地亞戰爭。

巴爾幹的血與火——訴說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克羅地亞戰爭

戰爭起初是在克羅地亞軍隊與塞族武裝之間進行,而駐守在克羅地亞的南斯拉夫軍隊保持觀望的立場。到後來,南斯拉夫駐軍開始偏向塞族武裝。只要是塞族武裝進攻,南斯拉夫軍隊就撒手不管,但是當克羅地亞軍隊進攻時,南斯拉夫軍隊就武力干涉。塞族武裝只要攻佔一處地方就宣佈自治,並尋求南斯拉夫人民軍的保護。克羅地亞人對南斯拉夫駐軍拉偏架的做法相當不滿,於是他們將怒火都灑向南斯拉夫的軍營。

巴爾幹的血與火——訴說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克羅地亞戰爭

克羅地亞要求南斯拉夫人民軍撤出克羅地亞,遭到拒絕後,他們開始圍攻南斯拉夫軍營。在經過一週的圍攻後,位於克羅地亞的南斯拉夫軍營,要麼選擇撤離,要麼選擇投降。隨後,不甘心失敗的南斯拉夫人民軍捲土重來,他們勢如破竹直搗黃龍,位於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的總統府遭到轟炸,總統圖季曼死裡逃生。

巴爾幹的血與火——訴說二十多年前的那場克羅地亞戰爭

1995年,克羅地亞軍隊展開“風暴行動”,克羅地亞將軍安特·戈托維納率軍攻克了克寧及西斯拉弗尼亞。到了11月,位於斯拉弗尼亞的塞爾維亞人與克羅地亞軍隊展開和談,約定東斯拉弗尼亞歸屬克羅地亞,但是需要享有一定的自治權,自此歷時接近5年的克羅地亞戰爭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