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中國社會最後一劑中藥

6月29日,布穀聯盟2018年第一次擴大會議在北京位智天下總部召開。會議上,布穀聯盟發起單位、輔音國際董事長趙明做《平臺連接種、養,品牌成就加、商》的主題演講。

鄉村振興:中國社會最後一劑中藥

預知農業的將來 要先知現代農業頂層設計

目前中國農業正在發生什麼?未來可能發生什麼以及應該發生什麼?

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基於頂層設計去認真地思考、探索。趙明老師表示,真正的頂層設計一定要符合三點要求,即“從後向前看——為目標配置資源”、“系統思考——別為單一問題出臺政策”、“完整劇本——僅有劇情遠遠不夠”。

“我認為資源化利用的融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第一步是種、養結合,下一階段將是種、養、加、商結合。”趙明老師指出,未來新農村成為田園綜合體或特色小鎮是基本生態,唯有這樣,農村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抓主要矛盾、抓重點 聚焦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價值。

近年來,十村九空、小學倒閉、良田荒蕪與留守事件等愈演愈烈。中國農村現實狀況讓人揪心、痛心。然而,就現階段城市用工數據表示,隨著互聯網發達以及在城市創業愈發艱難,加上每年有800多萬大學生流入就業大潮,未來將有2.5億農民工在城市將無工可打!如何吸引這些人主動迴流,則亟需增強農村吸引力,即——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中國社會最後一劑中藥

因此,全社會需要深度思考兩個問題:

一是城市如何反哺農村?

二是農村如何留住未來?

經過一系列調研,趙明老師指出:“中國的農村應該保有5億人是合理的、積極的、生態的。這5億人影響著未來農村,要切實解決農村正在發生的問題”。

實現中國夢需要慢下來。

未來,只有生活節奏慢下來,才是提升消費的根本,第三產業才能真正借力經濟發展。慢下來,必然從城市輻射到農村。趙明老師表示:“過去40年城市繁榮,未來30年鄉村振興,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需要“慢”。

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未來10年老齡化將更加嚴重。由此,趙明老師提出“七味”理論,即品味、口味、風味、美味、趣味、禪味和藥味,意味將改變農業產業結構!重塑現代農業。這就需要兩種方式:

第一種就是田園綜合體,屬於消費平臺。慢平臺基於產業層面合縱連橫平臺,種植業、養殖業、文化產業、旅遊產業等。

第二種就是農業合作社,資源整合與分工協作,屬於生產平臺。資源平臺基於企業層面合縱連橫平臺,如飼料企業、動保企業、設備企業、加工企業等。

認清現狀、砥礪前行 解析現代農業發展關鍵點

鄉村振興:中國社會最後一劑中藥

在演講過程中,趙明老師就當前問題深度解析現代農業發展四大關鍵點。

關鍵點一:消費重於生產。現階段,大部分精力放在生產,而忽視消費。現實中種養不是瓶頸,瓶頸在於終端銷售,沒有消費支撐的生產極易曇花一現。

關鍵點二:質量重於產量。產量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質量。精緻思維是農產品質量的前提。培養精緻思維,才有高質量的消費。

關鍵點三:利潤重於投資。 現在農業不缺投資,而是缺好項目。造血功能是現階段農業投資的命門。

關鍵點四:品牌重於價格。不缺選擇高價格的群體,只缺品牌信任。

逆向思維是種養加商成功的竅門

為什麼談逆向思維,許多問題就出在種養加商的慣性思維,從種養開始,以虧損結束,行業的最大困惑也在這裡,逆向思維從商開始,遞次加工、養殖和種植,反過來也許就成了。

逆向思維一:從商開始。鏈條從商開始,策劃與營銷,從來不會缺位。有需求就有營銷。

逆向思維二:終端從平臺開始。特色農產品從平臺(家庭農莊)開始,而非從終端消費者開始。打造合作社恰恰不是從一家一戶開始,而是從平臺開始。

鄉村振興:中國社會最後一劑中藥

從後向前看 平臺連接種、養

合作社1.0模式:經銷商轉型升級,發展養殖或種植合作社。輔音國際和北京農合打造合作社千縣萬鎮工程,兩年來已打造2896家,五年的目標是打造1萬家。

合作社2.0模式:全力推進種養結合一體化合作社,打造種養結合的生態環境,促進兩者融合。

合作社助推產業升級:

①產業鏈延伸,通過合作社進行產業鏈延伸,而不是單一企業擴展產業鏈,可能更有利於社會分工和資源整合。

②產供銷接龍,是合作社核心價值。

③產業化投資,通過合作社對終端服務做產業化投資。

相信品牌的力量 品牌成就加、商

鄉村振興:中國社會最後一劑中藥

加、商必須要有品牌,否則,普通的處理無法做到產品溢價,也無法保證產品的品質,只有品牌化農產品反向約束產品的加工與銷售,才可能真正推進產品深加工和商業化的進程。對品牌的敬畏是產業發展的基石。

特色農副產品一定要將銷售平臺(家庭農莊)、保障體系(家庭農場)、品牌傳播(特色農副產品品牌)三者融為一體,打造合作社3.0模式。實現種養加商一體化,成立家庭農場和家庭農莊聯社,推動特色農產品萬場萬莊工程。同時,家庭農莊品牌化,農家樂升級為完全體驗式家庭農莊。家庭農場只負責種和養,家庭農莊則負責平臺銷售,家庭農莊的大部分商品來自於家庭農場。特色農產品萬場萬莊,構成未來現代農業的繁榮景象。

本文根據布穀聯盟發起單位、輔音國際董事長趙明錄音整理

整理:濮曉涵 校對:何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