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與職場的關係

頭髮與職場的關係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組圖片《對號入座!成都地鐵1號線下車站點判定標準出爐》,網友感嘆其無比形象,但也確實扎心。其實,這份地鐵下車站點判定標準圖並不是原創,類似的還有“編程人員等級判定”、“銷售人員業績標準”、“白領加班指數”、“新媒體從業人員工種判定”等等。總之,關於頭髮與職場的故事,可謂能夠直戳身在職場打拼者的心窩子。

這些關於非美髮行業的髮型圖,是一份幽默、調侃,有一些自嘲,也有一點心酸,總之是職場苦逼心態的真實寫照。頭髮與職場的關係,大家能夠達成的共識是,越勞累頭髮越少。職位越高,越操心,越費腦,頭髮越少。繼而可以推斷出頭髮與收入的關係、頭髮與工種的關係。可以帶來幽默一笑,也會發人深思。

頭髮與職場的關係

其實,這些圖片是一個版本,髮型就那麼幾種。關於頭髮濃密、頭髮稀疏、禿頂各自所對應的不同的行業人群,則是被套用在了自己所屬的行業與職場。大多數身在職場打拼的人,都會認為自己所從事著世界上最苦最累的工作,天天在外面跑的羨慕整日坐在辦公室的,悶在屋子裡的憧憬外面的世界真的好大;穩定的羨慕高收入的,緊張的羨慕有假期的。因此,髮際線與職場的關係圖其實是職場人對自我勞累感的表達。

除了頭髮的多少,還有頭髮掉的多少,以及頭髮的黑白顏色對比,大約都是反映著職場的勞累程度。每當我看著鏡子裡自己越來越多的白頭髮時,也是悲從心來。更為可悲的是,職場成就與收入並沒有對應上標準圖示,這也是很多人的同感。

看來,我們得承認,頭髮與職場的關係是具有普遍性的,職場勞累感也是大多數職場人的真實感受。似乎看起來除了不再晉升、不再努力、不再工作,好像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矛盾的途徑了。但是,不能,因為我們明白,不能不打拼,不能不努力,不能不工作。那怎麼辦?只有轉變職場心態。

頭髮與職場的關係

讓職場中的心態更輕鬆,別總是苦大仇深,畢淑敏有篇文章就是《遠離那些苦大仇深的人》。從心理學的角度,同樣一份工作,被動的、勞累的做完,肯定沒有積極的、樂觀的完成效果更好,無論是從公司、老闆的角度,還是自己的角度。對於自己的職業現狀,可以調侃、自嘲,幽默有時比什麼都好。在職場中積極一些,積極起來,工作中的困難能夠更容易找到解決的方案,能讓領導更信任,能讓同事更努力。提高效率,不僅僅是工作中的效率,還要提高生活效率、休閒效率,拖延總是最大的敵人,想辦法努力去克服掉。及時更新自己的信息儲量,不斷學習,能讓視野更廣,立足點更高,脫離瑣事的煩擾,你的目光能達到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