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支书王丽华:为村民打通“幸福路”

接触过拆迁工作的人都知道,拆迁是基层工作中最苦最累最磨人的活儿,让有些干部感到吃不消。但在孙家集街道,偏有一群不怕苦不嫌难的干部,他们日夜奋战在孙家集街道拆迁工作第一线,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帮民困、解民忧”的朴素真情,换得群众认同、赢得群众支持。

幸福路南伸工程涉及孙家集街道卢家村,该村29户村民的31个蔬菜大棚在拆迁范围内。很多人都认为,拆迁工作不会很顺利,因为卢家村跟其他很多村一样,蔬菜大棚是大多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要拆除蔬菜大棚,很多村民不会轻易同意。然而,令很多人意外的是,在孙家集街道和卢家村“两委”所有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这29户村民全部签订拆除协议,仅仅用了4个小时。村民们都说,他们愿意拥护拆迁工作,因为这里的党员干部个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群众着想,这样的工作作风,着实令他们感动。

“幸福路南伸对我们村来说是一件千载难逢的好事,道路修好后,不仅村民的出行变得方便,我们村还可以借助区位优势谋求更大发展。另外,全村整体搬迁,老百姓能住上宽敞的楼房,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日子……”卢家村43岁的王丽华是今年刚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她说,她上任之后,无数次构想了幸福路南伸后村民们的幸福生活。“所有人都知道,站在村庄发展的角度,工程前景确实很好,但是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讲,做好道路南伸所涉及的29户村民的大棚拆除工作,尤其重要。”王丽华说,拆迁,拆的是大棚,牵动的却是村民们的心。蔬菜大棚是村里大多数村民的“饭碗”,这些村民能否支持工作,让上任不久的王丽华感到了压力。“但是既然党组织把这项工作交给了我,村里的老少爷们信任我,我就必须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压力再大,也得咬牙顶上去。”王丽华说。

经过综合考量后,王丽华提出要把所涉村民大棚拆迁协议的签订作为工作重点。为了做好村里大棚拆迁户的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王丽华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前到岗,晚上忙到凌晨一两点才回家,冒着烈日,带领着村“两委”成员挨家挨户走访,为村民们讲政策、摆事实,给村民算好“经济账”和“长远账”,有的户前后去了不下10次。终于,大部分大棚拆迁户都同意签订拆迁协议。

但是,有10多户村民心中有难解的疙瘩,始终不愿签字。对于这部分村民,王丽华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这些村民家中100米的大棚占了40多米,拆迁后村民们希望继续在剩余的大棚内进行生产,但是担心幸福路南伸工程会导致道路不通或者影响大棚内水电的使用。得知村民们的顾虑后,王丽华立即与街道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沟通,随后,王丽华和村“两委”成员就水电及道路问题向村民作出书面承诺,保证后续道路畅通,且用水用电不受影响。为此,王丽华挨家挨户上门进行了解释,这10多户村民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疙瘩,全部同意签订拆除协议。有一位拆迁户在签协议时由衷地说:“当初我心里有疙瘩解不开,正是王丽华书记和其他党员干部耐心细致地给我做工作,讲明政策、讲透道理,让我感到心服口服,现在理也明了,气也顺了,全家人都支持我来签字。”

31个大棚仅4个小时全部签完拆除协议,拆迁工作顺利推进,秘诀是什么?“主要在于街道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不管是街道党员干部还是村里的党员干部,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凭着一份公心为群众做事,才能获得群众认可。另外,村里淳朴敦厚和崇德向善的文明村风也为和谐拆迁提供了保障。”王丽华说。

接下来,随着幸福路的南伸,根据发展规划,王丽华将带领卢家村利用三年时间,全力配合做好卢家村安置区工程建设。同时,卢家村还将继续加强文明村风建设,完善党务、村务公开,维护农村稳定……卢家村村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卢家村将实现华丽蝶变,成为物质、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报记者孙欣通讯员王永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