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时读读这七句禅语,才看到第一条,就已经豁然开朗!

一、岸阔莲香远;流清云影深。

出自于南朝陈代惠标和尚《咏水》诗中的偈句。看似写景实则写心,看似咏水实则悟禅。他的诗偈句中占尽各种水,以水烘托自然景物,使景达到风神兼具的境界。心与禅、禅与心在自然界融为一体, 因为最高的禅境就在自然现象之中。

迷茫时读读这七句禅语,才看到第一条,就已经豁然开朗!

二、茆檐唤客家常饭,竹院随僧自在茶。

陆游曾注解此句禅语说:“绍兴初,僧人呼唤客人饮茶,各自随意多少,因此成为自在茶,如今便成了风俗。”僧人修禅不可不谓严苛,达摩祖师甚至撕去眼皮,颇为骇人,但与凡俗人相处,却是茅檐下共一餐家常饭,竹院间各一盏自在茶。

三、相送当门有修竹;为君叶叶起清风。

此句禅语是宋代名僧虚堂和尚送别友人时所作。此语没有忧愁痴情,有的只是清净如竹、清淡如风的情谊。

迷茫时读读这七句禅语,才看到第一条,就已经豁然开朗!

四、步步小心,须防石头路滑;层层着眼,方知峰顶人高。

此句禅语从字面上看有提醒游客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步步蹬高后方知山高人为峰之意。实则是指唐代时期名僧马祖道一告诫其弟子隐峰禅师与高僧石头希迁机峰相对时,注意“石头路滑”。果真两招过后,不知禅海高深的隐峰禅师滑倒于石头面前,成为千古笑谈。

五、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一个修行的人在远离红尘的深山中修行,无论是松涛声、风吹竹叶的声音还是庙里的钟磬声都使其身心自在,眼前美丽的山水云霞入修行者心中皆无分别,着一个空字。这句禅语主要是从外部环境入手引领出个体心中的超脱和怡然。

迷茫时读读这七句禅语,才看到第一条,就已经豁然开朗!

六、身比闲云,月影曦光堪见性。心同流水,松风竹色共忘机。

自身好比悠闲的白云,在天空舒卷自在,倒映在水中的月影和溪上的清光都能够证明自性本空,所以能映现万有;本心如同湍湍不止的流水,流转林间的松涛和青青碧绿的竹色,都共同陶然忘机,远离颠倒妄想的烦恼。

七、面壁十年,常敲着晨钟暮鼓;阳春三月,倒听些竹笛山歌。

前一句说的是禅宗的始祖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修禅十年苦修的典故,这里说明万念俱寂、一心修禅的行为。后一句说的是开悟之后的释然,没有面壁十年就没有“阳春三月,倒听些竹笛山歌”的怡然自得。开悟之后,满眼尽是春意盎然,满耳尽是佛韵圆音,是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