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帮扶村当作自己的家——在鱼龙镇坪套里村驻村帮扶的日子

听说过高山戏的人,应该知道鱼龙镇,这个戏剧界的化石级剧种,是鱼龙镇最响亮的名片。我们所驻的帮扶村是距离鱼龙镇政府以东近十公里的坪套里村,全村有三个社102户群众,目前还有21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时至6月,这里洋芋花开的正盛,早熟的油菜地里有村民忙着收割,小麦即将成熟。村庄内外,杏树、梨树、苹果树三五步就有一棵,受年初霜冻影响,没有挂果。

开展驻村帮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基本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为群众的长远发展谋思路、做打算。每天穿行于三个社之间,和老乡深入接触,虽然说,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也能略尽绵薄之力。

空巢老人

这是我同事的帮扶户。同事的妻子二胎怀上七八个月了,儿子从小跟他睡。在驻村的日子,儿子每晚给他发视频,聊近半个小时才睡觉,老婆偶尔关心几句他。他倒是心宽,没事,扛扛就过去了。

老人家院子里,几只小鸡叽叽咕咕地抢食吃。院边,两步长的地膜下,几棵香菜歪歪扭扭向上生长。厅房比较杂乱,柜上薄薄的一层土,墙上的中堂布满烟渍。和老伴的合影相框,干净的像新的一样,是整个屋子里唯一能反光的物件。

老人六十多岁,老伴去世了,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共有三间正房,两间偏房,均已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把帮扶村当作自己的家——在鱼龙镇坪套里村驻村帮扶的日子

精准帮扶,帮的就是群众的困难。同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和鱼龙镇党委政府衔接协调,力求能够在政府的项目支撑下,在老人子女的共同努力下,为老人修建几间安全的住房。在得到镇政府的支持后,同事通过电话和老人的儿子沟通,老人的小儿子答应在一月内筹措到资金,但由于现在打工的地方工钱不错,想多挣点钱,建房的时间就不回来了。同事告诉他,只要资金到位,建房的事情就包在他的身上,一定会按照安全住房的标准和老人的要求把房子建的漂漂亮亮的,让老人扫地入住。

走出老人的家,在一户老乡家讨水喝,顺嘴聊起了老人的情况。老乡说,老人生活挺不容易的,多亏了你们帮忙,要不然,修房子的事情老人是不敢想的。

怀德

怀德姓杨,再过两年就五十了,是个光棍。

他是我的帮扶户。第一次见怀德是在年初,天气晴朗,阳光温暖,怀德家门口,花花草草枯叶里泛起些许绿意。

除了作务庄稼、经济林,其余时间都去外面务工。由于没有技术,只能干一些体力活。

最近一段时间,怀德在天水务工,因为村上修路、架自来水,他刚回家。

把帮扶村当作自己的家——在鱼龙镇坪套里村驻村帮扶的日子

怀德今年种了一亩花芸豆。花芸豆适合高寒山区种植,经济价值也不错,一斤能卖2.5到3元左右,一亩花芸豆价格好的话能卖一千多元。

今年以来,他大面积发展花椒,加上之前在地边零星栽植的花椒,快达到十亩了,有一些已经开始挂果。我希望他加强管护,告诉他如果需要学习管护技术,可以帮助邀请有关专家来指导。

和怀德商量了一下产业发展资金的使用计划后,关心起了他的个人问题。现在条件逐渐好了,该给自己找个伴了吧,同事说道,在外面打工的时候,也物色一下,有合适的就往家带一个。我主要考虑的是他再过几年变老了怎么办,就从有个伴的好处详细帮他进行了分析。怀德只是呵呵笑。

说起今后的生活,他信心满满:“花椒树长势都很好,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返回驻地的路上,和同事聊起十亩花椒。估计,再过五年,花椒全部进入盛产期,就该怀德扶贫我们了。

我们的“家”

两张床,一套锅灶餐具,村民服务中心里的两间偏房就是我们的“家”。天气稍一见阴,就得插电褥子。晚上,火蛾、蚊子,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庞然大物”,循着灯光来看望我们,叫声、翅膀煽动的声音此起彼伏,俨然是一个“机场”。

村支书张玉德是我们这个“家”里的“常客”,他是个农民文人,喜欢写毛笔字、诗歌,对工作很有一套。

把帮扶村当作自己的家——在鱼龙镇坪套里村驻村帮扶的日子

有一天,三社社长找到支书,告诉他,村里的路面硬化主路2米不够用,群众意见很大,有可能阻挠施工。村支书当即拉着我们一起赶往施工现场,和施工方积极协调,最终按照群众的要求硬化路面,一场矛盾就此化解,道路硬化施工也得到了群众的全力支持。

如何有效发挥产业发展资金的作用,是我们经常交流的话题。他表示,要因地制宜,在征求贫困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社产业发展实际,抱团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比如说,二社群众养羊有一定基础,可引导群众发展养羊产业,一社和三社在养蜂方面有一些经验,可倡导发展中蜂养殖产业。这样,既充分尊重了群众的意愿,更能把产业发展资金这块“好钢”用到“刀刃”上。

把帮扶村当作自己的家——在鱼龙镇坪套里村驻村帮扶的日子

这一点,和我们的考虑不谋而合。为此,我们还在党员活动室专门召开了村社干部及党员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统一思想,谋划发展产业的具体措施。

把帮扶村当作自己的家——在鱼龙镇坪套里村驻村帮扶的日子

精准帮扶,驻村帮扶,群众是基础,干部是关键。我想,只要把我们自己当作村民,把帮扶地当作自己的家,和群众打成一片,和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在精准扶贫的日子里携手共进,真正落实好各项帮扶措施,让贫困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

(作者:区纪委监委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 董永锋 2018年6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