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報:二三線城市讀大學並不比一線城市讀大學差,這就是原因

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一般人的思路是先確定好報考的地區,然後根據自己高考的分數再篩選這個地區適合自己的學校,最後再根據個人喜好或就業前景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

志願填報:二三線城市讀大學並不比一線城市讀大學差,這就是原因

那麼,關於報考地區的選擇,很多高考學生要麼選擇離家近的,一來對自家地區熟悉,二來方便自家照應;要麼選擇離家遠的,山高皇帝遠,天高任鳥飛。拋開高考分數不說,因為高分的同學選擇性肯定比低分的同學要多,而高分的同學大多數都會選擇去大城市讀大學。因為,在大城市裡,有實力的科研單位和知名企業比比皆是,這種社會資源的密集分佈,往往帶來的是政策和資本的傾斜。

所以很多人都說,一線城市的就業機會相對公平而且就業前景要比二三線城市要好,再說,優秀的高考生都往一線城市跑,高考成績已經落後於人了,自己再不爭氣,日後還怎麼和別人競爭?所以有很多的高考生也盲目的往大城市裡趕!這是一種過渡的焦慮!

志願填報:二三線城市讀大學並不比一線城市讀大學差,這就是原因

特別在前段時間,網上很流行一篇“為什麼要去一線城市讀大學“的文章,文章列舉了一線城市讀大學的四個理由:

1.城市更具包容性

2.學習培訓機會多

3.晉升環境公平

4.就業機會多

的確,一線城市的思想更為開放和包容,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增長個人見識,但是一線城市讀大學的壓力也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學習壓力,一線城市比二三線城市大

志願填報:二三線城市讀大學並不比一線城市讀大學差,這就是原因

一線城市是名牌院校的聚集地,來自五湖四海的優秀高考生相對集中,自然的,學習氣氛肯定比二三線城市的大學要好,相對的,學習壓力也大。

高中的時候,或許你還是學校的佼佼者,但是進入了名牌院校之後,你會發現,比自己優秀的人有太多太多,在這裡,優秀的尖子生,都是有傲氣的,他們不會輕易認輸,也沒人敢輕易停歇,因為他們不清楚停歇之後,別人已經跟自己拉開了多遠的距離。

雖然與優秀的人為伍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沒錯,有的人很享受與優秀的人一起學習交流,潛移默化的刺激自己進步,這種學習自覺、悟性又高的同學,我想畢竟不是多數。

我想,更多的同學,眼裡看著別人的努力,心裡卻想著外面的天地,到了大學就成了一匹脫韁的馬,久而久之,在臨近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同樣也會倍感壓力。

2.生活消費,一線城市比二三線城市高

志願填報:二三線城市讀大學並不比一線城市讀大學差,這就是原因

越是發達的城市,其生活水平就越高,日常開銷就越大。我們採訪部分在廣州讀大學的學生,他們平均每個月在學校吃飯的費用就要1000元左右,偶爾叫個外賣或者和朋友到外面小餐館加個小餐,單單在飲食這一塊平均每月就得花1200~1600元,這還不包括生活用品、衣服鞋帽、水電費用的開銷。

高考生剛進入大學的時候,由於環境比較陌生,性格會有所內斂,同時缺乏社會經驗,這個時候他們對於社會兼職會持觀望態度。與此同時,所有的日常開銷都得依賴於自身的家庭情況。

當然,對於那些條件好的家庭來說,一個月給孩子3000元的生活費也屬正常。但是,富裕的家庭還是佔少數,更多的家庭收入情況並不算高,這部分家庭的高考生選擇一線城市去讀大學,當他們聯想到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再面對著一線城市如此之高的生活消費,心裡必然會產生很大的壓力。

這樣心裡落差,在一定程度上並不能更好的轉化為學習的動力,相反,部分同學會因此而影響自尊和自信。

3.就業競爭,一線城市比二三線城市激烈

志願填報:二三線城市讀大學並不比一線城市讀大學差,這就是原因

很多人都說,一線城市的就業機會比二三線城市要多,晉升空間相對公平。其實不然,據《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勞動力需求之比是0.99:1,說明二線城市的勞動力需求已經超過了一線城市。該報告還指出,一二線城市受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二線城市調薪的幅度略高於一線城市,二線城市的薪資跟一線城市的差距在逐漸拉小。

很多人都覺得在二三線城市,找工作多半靠關係,一線城市就會公平很多。其實,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二三線城市在產業架構和調整上也有了很大的變化,企業單位也需要引進大量高端人才,就業機會和晉升空間也不見得比一線城市差。

另外,一線城市由於聚集了大量的優秀人才,企業單位招聘的崗位人數是有限的,所以經常會出現N多人競聘同一個職位的情況。

志願填報:二三線城市讀大學並不比一線城市讀大學差,這就是原因

其實,大學時光,你的生活範圍和人際關係基本都鎖定在那座城市。等到畢業的時候就會面臨艱難的選擇,畢業後是繼續留下,還是回到原來的地方,或者是去其他地方?很多高考生還不會思考這樣的問題,而家長也沒法給孩子一個答案。

雖然大城市確實能開闊大家的眼界,但是現在網絡科技那麼發達,很多學問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並不說明在二三線城市讀大學就會成為井底之蛙,關鍵在於自己在大學期間能否學會積累和沉澱,能否認清自己的人生和職業規劃。所以大城市讀大學也好,小城鎮讀大學也罷,相比留在哪,個人覺得這才是最關鍵的。

在這裡,建議高考生在填報志願前,除了瞭解專業和學校之外,不妨關注一下你所在的城鎮的房價,你所在省省會的房價,你想去的那個城市的房價。當你掌握了這三個數據的時候,再根據你當前的家庭條件,我想,你在選擇報考地區的時候心裡大概會有一個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