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破發,謎一樣的估值到底值多少錢?

導語:小米在經歷了“一波三折”之後,今天終於在港上市。本以為今天能迎來開門紅,沒想到首日一開盤便跌破了發行價。估值的一降再降小米到底值多少錢?

---全文共2264字,閱讀需要6分鐘

VISIONTMT

小米破發,謎一樣的估值到底值多少錢?

雷軍身家飆升 位列中國第9

7月9日,新裝修後的港交所迎來了近三年人來人數最多的一次IPO,到場人數達600人。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港交所主席史美倫、170多個小米高管及員工和200多家媒體悉數到場。而經歷了“一波三折”的小米,今天終於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在小米上市儀式敲鐘現場,小米董事長雷軍十分激動,一度哽咽。

小米破發,謎一樣的估值到底值多少錢?

可是今天小米一上市,開盤便跌2.53%,報價16.6港元,並沒有迎來預想中的開門紅。截止港股收盤,小米集團下跌1.18%,收報16.8港元。

小米破發,謎一樣的估值到底值多少錢?

面對小米的破發,雷軍的心態還是十分樂觀的。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最近大市不好,短期股價不是最重要的,長期的表現才是最重要的。小米IPO從低點開始,未必不是好事。

小米破發,謎一樣的估值到底值多少錢?

即使小米的上市之路開頭並不理想,但是雷軍的身價卻值得大家關注。小編算了算,按雷軍持股29.13%來計算,雷軍持股小米市值為138%億美元。此外小米還是6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雷軍個人持有金山軟件26.9%的股份,市值為76.4億港元,摺合9.74億美元;歡聚時代10.47%的股份,市值為6.43億美元;小米風投在迅雷佔股28%;雷軍系在華米佔股將近40%;雷軍系對世紀互聯持股比例達到了11%。

因此,雷軍身價可以說至少在150億美元以上,預計不會超過180億美元。而根據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實時數據,目前雷軍身價為124億美元,小米上市後其身價至少躍升為150億美元,將從目前中國富豪第12名晉升為第9名以上,超越前騰訊“二哥”張志東。並且雷軍還非常有機會超越網易董事長丁磊,緊逼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以及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目前張志東和丁磊的個人身價分別為148億美元、156億美元。

互聯網公司?or硬件公司?

我們都知道,小米在IPO前,一直聲稱小米是一個互聯網公司,並不是個硬件公司。但是,從小米招股書公佈的財務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小米去年手機業務佔比為70%,loT及生活消費品20%,互聯網服務接近10%。

小米破發,謎一樣的估值到底值多少錢?

那麼問題來了,小米實質上究竟是一家硬件公司還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看看官方是怎麼回答的。雷軍在6月23日的全球發售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過去的一個星期,小米團隊認真地梳理了小米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在過去的8年時間裡,小米在每一輪私募投資的時候,投資者都給了我們非常高的估值,在三年半前國際投資者給小米450億美元估值的時候,他們認為在小米身上有一件事情就是獨一無二的,全球罕見既能做硬件也能做電商,也能做互聯網的全能性企業。這種企業在今天的市場上非常的罕見。”,隨後小米CFO周受資也再次強調小米是一家全能型公司。

小米破發,謎一樣的估值到底值多少錢?

全能型公司,這聽起來確實挺牛哄哄的,但是,這個定位又與小米在最初提交的招股書中定調的“一家以手機和loT智能硬件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已經有所變化。後者的落腳點在互聯網公司上,而互聯網公司諸如百度阿里騰訊的市盈率相比蘋果這樣的硬件公司偏高。

如果參照騰訊上市之初超過50倍市盈率,小米的估值超過800億美元並不是什麼難事。而不到700億美元的估值,更像是參照了蘋果這樣的硬件公司來估值。

其實問題的癥結已經很明顯了,如果小米定性為互聯網公司,估值可以更高。如果認為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估值就縮水了不少。

儘管,小米在招股書中和新聞發佈會上一再強調小米的鐵人三項,小米是一家全能型的公司。但小米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一些投資者的刻板印象——小米是一家硬件公司,更為具體的來說,小米是一家手機公司。

連雷軍都說不清楚的小米模式

小米到底是一個什麼公司,已經成為了糾纏不清的一個話題。雷軍曾經在一次公開的演講中宣佈稱,小米硬件的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部分,將全部返還給用戶。但問題來了公司不掙錢,公司還有投資的價值嗎?

小米破發,謎一樣的估值到底值多少錢?

只要大家好好思考一下會發現,小米生態鏈的未來成長形態,到迄今為止還是模糊的。到現在,小米涉足空氣淨化器、電飯煲、淨水器、電風扇、空調等多個領域,它們之間通過MIUI形成了硬件的閉環。而對於一個消費者,到底是因為閉環體驗去購買這些商品,還是因為這些商品的性能質量去購買,還沒有得到一定的驗證。

小米破發,謎一樣的估值到底值多少錢?

除了小米品牌的電器之外,200多家生態鏈公司又推出了眾多的小米系產品,它們從手環到剃鬚刀,似乎無所不及,質量品控與口碑之間也存在著微妙的賦能與博弈。

謎一樣的估值

創立自2010年的小米,始終是一家出乎意料的公司。它從多數人看不懂的互聯網打法中成長出來,彼時“舊時代”的手機巨頭走上衰敗之路,小米以性價比、互聯網思維和軟硬件一體的商業模式立上潮頭。2014年,小米以450億美元估值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科技初創企業。但就在外界開始認為小米模式完勝的時候,它突然在2016年跌落谷底。一年後,又從一片唱衰聲中爬了回來。

小米破發,謎一樣的估值到底值多少錢?

小米的上市之路也一樣,當業界以為1000億美元估值大局已定,其估值卻突然縮水,從800億美元到700億美元再到500億美元。而其上市地選擇也波折重重,先是港交所,後來是港股和CDR同步,但卻在“首個CDR企業”呼之欲出的最後一刻宣佈要延遲CDR先發港股。

當然,以上估值沒有達到雷軍的理想預期,他自認為小米可預見的增長在10倍以上。然而投資者看到的是中國智能機市場收縮、全球智能機增長滑坡、手機領域再無投資機會,而小米崛起的生態帝國在行業沒有完全成熟時,談成功還是為時過早。

小米最終的估值結果,是小米和投資者在長達半年時間裡互相試探和拉鋸之後找到的平衡點。它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小米目前真實價值的評估。某種意義來說,小米的IPO之路也是小米的價值迴歸之路,從極端的叫好和極端的唱衰中冷靜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