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据里探索“大门道”

小数据里探索“大门道”

小数据里探索“大门道”
小数据里探索“大门道”

氨氮、化学需氧量、纳氏试剂、酒石酸钾钠……这些常人听不懂的化学术语,工作在环保一线的监测人员却每天都在和它们打交道。对他们来说,每一次实验的每一个数据都非常重要,容不得一丝一毫差错。

小数据里探索“大门道”

早上8点,昌平区环保监测站三楼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就忙活起来了。作为一名水质检测工作人员,刘佳钰到得比往常更早,“从各个监察大队送过来的样品特别多,我得提前来确认一下。”刘佳钰说。

2016年8月,刘佳钰成为一名基层环保人,从事水质检测、实验室药品管理等工作。“我主要负责水质检测中化学需氧量项目的实验,得到数据之后再上报。”

对实验技术人员来说,数据就是王道。短短两年时间内,实验室俨然成了刘佳钰的“战场”,她迅速从一个实验“菜鸟”成长为一个“老手”,为昌平区水质监测提供了1500余个有效数据。

开始做实验之前,记者注意到,样品上的标签,刘佳钰反复确认了好几遍。她告诉记者,化学需氧量(COD)的检测需要在样品水里加入掩蔽剂、氧化剂和催化剂,每一种剂量都必须精确,稍有差池就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和数据打交道多了,刘佳钰变得非常谨慎。“这个是移液管,做实验之前一定要用超纯水清洗干净。”她说,管壁上细小的灰尘和气泡都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所以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加完所有的试剂,刘佳钰松了一口气:“从现在开始消解10分钟,冷却之后再加水。”

小数据里探索“大门道”

除了化学需氧量实验,氨氮实验也是水质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刘佳钰的同事王玮琪就负责氨氮实验。王玮琪所在的实验室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试剂,她向记者介绍,在氨氮实验里,纳氏试剂和酒石酸钾钠试剂用得最多,“

加试剂环节非常重要,必须精确。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王玮琪会把相同的实验做上好几遍,把每一次得出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结果。“这叫作‘操作人员误差’,同一个实验做好几遍,才能减少误差”。

虽然每天的工作量大,工作内容也大多重复,但这并没有消减王玮琪的工作热情,相反,她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出了许多经验并和同事们一起分享

一年要做多少实验,要和多少数据打交道,刘佳钰和王玮琪没有计算过,但每次得出的实验数据却是她们花费了大量精力,计算了无数遍后得到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实验就得用数据说话,需要我们细致、耐心实事求是,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强烈的责任感”。

“从这几年的水质检测数据来看,昌平的水环境确实改善了很多。”刘佳钰和王玮琪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昌平实现河清岸绿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数据里探索“大门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