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丫頭到權傾朝野,慈禧身世之謎

慈禧,身高163cm,一百八十四年前出生。十七歲入選清宮,二十六歲守寡,三十八歲垂簾聽政,四十九歲獨掌大權。年老後,慈禧常與宮中老人回憶往事,這些隻言片語,隱隱揭露出一段驚天謎影。

從農村丫頭到權傾朝野,慈禧身世之謎

慈禧年輕時畫像

據《老太監的回憶》:

太后有時追憶往事,常對人們說,昔日她家中生活甚感困難,曾為人家代做襪底,得些零錢添補家用。

《清史稿》這樣記載慈禧的身世: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女。

惠徵,滿八旗子弟,清朝五品官員,更曾連升三級。慈禧出生在這樣顯貴的家庭裡,怎會窮困到替人納鞋底的地步?

無獨有偶,曾為慈禧畫像的美國畫家卡爾,也在《慈禧寫照記》中寫道:

外間傳述,謂慈禧家世極為微賤,初僅為他家使女(婢女), 厥後始遷入大內,登寶位焉。

難道正史中的記載,竟是假的不成?

那年,慈禧作為惠徵的女兒去參加選秀,剛滿十七,正是如花的年紀,但在此之前,甚至連她的出生地,史書均不著一筆。但這片謎影卻因山西長治的一戶人家掀起了波瀾。

有上秦村宋氏後人稱,自己是慈禧的血親,他手握的一本帝后祀譜,已被專家鑑定並確認為宣統年間的帝后專用制譜,一戶農民家裡怎會有這樣東西?

從農村丫頭到權傾朝野,慈禧身世之謎

娘娘院

​長治縣裡,坐落有娘娘院,一百多年間這裡的人們都知道,這是慈禧出生的地方。這座破敗陰沉的院落,結滿了蜘蛛網,窗戶洞到處都是。宋家後人回憶起往事:

慈禧原來叫宋齡娥,我們家過去種莊稼,收成很好,她有一個哥哥,白天父母在地裡幹活,她和她哥就輪流去送飯。

但天不遂不願,宋玲娥的哥哥後來在送飯的路上被狼咬死了,她的母親也被咬,病倒在床。最終家裡只剩下她和她的父親。

第二年突發暴雨,我們村從沒有這樣的災害,很突然,而且持續了很久,莊稼全廢了,日子過不好,她爹怕她餓死,就把她賣給大戶人家做了婢女。

宋家後人說的這戶人家,正是史書中所記,慈禧之父——惠徵。

難道慈禧並非惠徵的親生女兒,而是他家的婢女?惠徵又為什麼會把一個婢女送入宮中?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真實的清朝後宮。這裡,遠不如電視劇裡描述的那般神通廣大,它充滿壓抑的、絕對的權力牢籠。

清代後宮的女人們,其地位高低,只看母家的血統與出身,品德次之,不看相貌。多數清朝皇帝結婚,皇后靠內定,全然政治聯姻,他自己沒權利選老婆。

從農村丫頭到權傾朝野,慈禧身世之謎

光緒帝媳婦:裕隆皇后

​因此所謂恩寵,不過浮雲,既不能給後宮的女人帶去地位,也無法令她的母家榮耀,只能招來嫉妒。但凡貴族,都不願將自己的女兒送進宮受苦。

既然入宮這麼虧,那麼惠徵有沒有可能拿慈禧來頂替自己女兒進宮呢?然而,清宮注重血統,選秀在歷代後宮中最為嚴苛,一個冒名頂替的丫鬟怎可能逃過勘察?

《老太監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旗下女子凡是家庭富裕的,也是不願進宮去當怨女,故佔多數的女子是頂替的。頂替有條件,如被選上就送給一份被褥,衣服,奩具,如同嫁女一樣,窮家女子得之也知足。

由此可見,秀女頂替入宮不僅有可能,還是普遍現象。難道那個宋家後人口中的宋玲娥,真是後來的慈禧嗎?

有專家發現疑點,據宋家人口述,慈禧是在十一歲那年被賣入當地的知府家為婢,但惠徵那時的做官記錄卻恰好空白,沒有人能證明他曾在山西做過知府,這個長年在京城辦差的官員怎麼會突然跑到長治當官,又恰好領養了幼年的慈禧呢?

然而更令人疑惑的是,慈禧對她家人的態度。她被封為太后後,雖權傾天下,卻獨獨不富母家。她的侄子和兩個親弟弟窮到不能為生,甲午戰爭時,恭親王推薦慈禧的弟弟掛帥,慈禧卻說:

國家大事,千萬不要以情面對待他,不夠得力可以殺掉。

慈禧對她母親也極不尊重。別人不敢受母親的大禮,她一定要收;母親討厭花枝招展,她就偏偏在見面時往自己的頭上堆滿花簪,更曾直言懟母親:

母向言女為賠奩物,今竟何如?

書中說她母親:甚怒,而不敢言。

《清稗類鈔》這樣記,孝欽後嘗語人曰:我自幼受苦, 父母不愛我,而愛我妹。孝欽後就是慈禧。裕德齡曾在書中表示:

對於那些皇族和自己母家這些較近的至戚,太后都是很切齒地痛恨著。

從農村丫頭到權傾朝野,慈禧身世之謎

裕德齡,曾任慈禧御前女官

如果說慈禧是惠徵的親生女兒,怎會有如此種種?但假如她確為惠徵的養女,事情就巧合得太不可思議。

那是184年前,一個女孩,生在富庶的農民家,突然哥哥死了,而後娘又死了。這時候天降百年災禍,家中積業不日落敗,飢不果腹。而遠在京城的吏部官員惠徵又恰調到山西做知府,女孩則被賣到他家,第二年惠徵就帶著她回到京城。六年後,她頂替她的假妹妹走進後宮。

惠徵的後人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們認定,慈禧就出生在北京的闢才衚衕,是正八兒經的滿族葉赫納拉氏後人,有家譜為證。但滿人檀林卻直接表示,慈禧也許壓根就不是一個旗人。

裕德齡在慈禧身邊服侍兩年後,說:

有一點我是很詫異的,老佛爺對於滿文,實在認識很少,少到差不多可以說完全不識。

慈禧不認識滿文,卻認識漢字。她垂簾聽政數十年,批閱奏章上不看滿文,只看漢文,且每每都用漢字書寫批語。

從農村丫頭到權傾朝野,慈禧身世之謎

清代奏章多為雙語式

慈禧究竟是不是宋玲娥,我們無法確信,《清史稿》的惜墨令她的身世成了永久的謎團。她曾經說:

我喜歡看鄉下風景,我喜歡鄉村生活, 我覺得那比起宮裡的生活來自然得多了。

然而,她被永久地鎖進了清宮。

她的親人這樣說:

在外人的眼中,慈禧貴為皇太后,肯定有吃不完、穿不完的幸福。但在家族人的眼裡,她是一個不幸的女人。她嫁了一個平庸的丈夫,又生了一個不爭氣的兒子,對於一個要強的女人來說,這是非常痛苦的。

爺爺又說,雖說咸豐過世多年,但每當慈禧想起他彌留時的情形,就像是昨天發生的事。原本她想畢竟還有同治可以依靠,以後的日子總該會好起來,然而不幸的是同治不到20歲就死了。從此以後,慈禧就完全像變了一個人。

她在宮裡能夠消磨時間的正經事,就是看奏摺。

外界這樣評價慈禧:

有人說:慈禧慣用手段。她與恭親王合謀清除政敵,事後又令他終身受制於自己。

也有人說,她沒文化,沒見識,洗個澡要用一百多塊布,貪婪奢侈。

更有人說,她賣國,簽訂種種喪權辱國的條約。她仗殺了揭開她醜陋面具的記者沈藎,一介書生啊,何以讓那個該殺的兇惡老婦人惱羞成怒,親下手詔將他殺害!


​這是個悲慘的女人,這是個聰明的女人,這是個狠辣的女人,這是個罪該萬死的女人。《清史稿》裡評慈禧,謂之:

綜一代之興亡,繫於宮闈。嗚呼!豈非天哉?豈非天哉?

誠然,一代王朝的覆滅絕非一個女人所能左右,末代王朝不過大廈將傾,撲落前的一聲哀息,而這聲未咽的氣口,恰好折在她手裡。

這個女人的心裡未必有多少家國天下,錦衣盛權的背後,不過是早年喪親,青年喪夫,中年喪子的人間悲劇。享盡榮華的老佛爺,只留下孤獨的荒冢任後人評說。

下期預告:秦始皇,可謂千古一帝,但他的身世卻撲朔迷離,有人說,他說秦王的兒子,也有人說,他是呂不韋的兒子,究竟哪個才是真相?始皇的童年又經歷了什麼?關注抱朴說書,為您精彩講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