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學群裡說話的永遠是那幾個人,而大部分人選擇沉默?

小子影


先說一說我自己的經歷:

我自己是山東人,就讀於河南省某高校,在剛加入同學群的時候,因為很多同學都是本地或附近地區的人,很多時候說著說著就變成了河南話聊天,時常蹦出一些方言。因為我自己有時候會聽不懂在說什麼也就不再自討沒趣,索性將群靜音,只用來看看有什麼通知發佈了沒有。

大學裡的同學情不像初高中一樣,大學是以宿舍和社團、組織為紐帶建立起來的,自然班級裡關係好的大部分都是附近宿舍的幾個人,他們大部分都會自己建立私聊群。這樣一來班級群就會變成一開始活躍的部分人了。

畢業後大家好聚好散,第一年興許偶爾會有幾個關係好的在同學群裡互相吐槽倒苦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也都有了各自不一樣的生活,彼此之間的陌生感和距離感越來越大,逐漸同學群也就沒有人說話了。

曾經隔壁班班長問過我:同學群就是為了讓同學們聯繫情感的存在,為什麼在裡面沒有人願意說話?當時我只是含糊的敷衍了過去,現在想想終於知道為什麼了:

1.部分人比較內向。有些人真的只是性格比較內向或者真的不喜歡和太多人聊天,沒有其他任何想法,真的只是性格原因。

2.活躍的人逐漸圈子化。本來說話的同學最多也就只有十多個,經過時間和現實交往的洗禮,剩下的人越來越少,最後剩餘的那些人便會形成一個關係圈,只不過這個關係圈群名是同學群而已。

3.階級、性格差距等原因。這樣的情況導致同學們互相之間會產生感覺我們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感覺,自然沒有必要和你說什麼,也就沒有幾個人在同學群說話。

其實愛不愛在群裡說話都沒有什麼問題,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智聯校園 徐浩然回答

智聯校園是智聯招聘旗下校園人才交流與大學生職業發展招聘中心,旨在幫助大學生更快更好成長,如果想加入我們結識更多優秀大學生,可以私信留言,智聯校園期待你的到來。


智聯校園


同學群為什麼總是那麼幾個人說話,而大部分人表示沉默,這裡面其實水很深的。如果你是一個有心之人,通過觀察,是可以看出一點端倪的。一般來說,喜歡在群裡說話的,大都是以下幾種人。

一,關係很好的幾個人。在群裡相談甚歡的那幾個人,他們一般在上學的時候關係就很好。同學之間也是有幫幫夥夥的,如果群裡比較積極的人跟你關係一般,於是有些人就懶得說話。

二,混的很好的某些人。誰都不喜歡錦衣夜行,一個人只要混的好了,比如做生意有錢了,在同學之間有面子,也會喜歡參與同學聯誼活動的。這是人的正常心理。

三,人緣很好的個別人。還有的人,性格比較好,喜歡交朋友,在同學間人緣不錯,大家有什麼活動都會叫上他。這樣的人,一般也會喜歡在群裡與同學互動聊天。

四,工作很好的少數人。有些人工作不錯,比如公務員,或者是小有職權的領導,他們也大都喜歡同學聚會或群裡聊天。大家恭稱一句“領導”,心理也是很滿足的。

五,別有用心的一些人。最後一些人就是有點個人的小算盤了,比如做點小生意,或者是微商、保險從業人員,需要廣交朋友,深耕人脈,所以他們在群裡都會很積極熱心的。

不喜歡在群裡聊天的,一般都是自認為混的不好的人。工作沒大家好,掙錢沒大家多,壓力比大家大,生活比大家慘,不由自主的就會有自卑心理,與一些人的交流也不會在一個頻道。於是,你們聊你們的,我就做看客好了!

溫馨提示:1.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2.每天掰開了揉碎了給你講講職場和管理那點事。如果感興趣,請閱讀本頭條號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我曾經是一個同學群的群主,剛開始建立同學群的初衷是聯繫老同學,增進同學情誼,很多人十幾年沒見了,確實也挺想念的。群建立的一開始,大家都在群裡積極發言,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每天打開群都是一堆未讀信息,聊盡了上學時的點點滴滴。慢慢的,那股新鮮勁過了,說話的人越來越少,大家都自己忙自己的,我經常在群裡找些話題跟大家聊,想改變這種尷尬沉默的狀況。


但是我發現無論怎麼努力,說話的永遠只有那麼三五個人,一發紅包很多人搶,但是搶了也不說一句話。過了半年,我發現大家已經不再需要這個群了,甚至覺得這個群的存在毫無意義,最後解散了群。其實我們並沒有那麼多感情要去聯繫,也沒有那麼多話要說,時間過去了,感情已經變的很淡了,你想著去尋找曾經的同學情誼,但發現真的找到了卻不再是曾經的樣子。從學校分開後的這十幾年,我們經歷了不同的事情,有了不同的身份,每個人的距離也拉的越來越遠。混的好的會有一種優越感,出手闊綽,沒有混出個樣子的自卑,也不想往同學群裡湊,就算你拉他進去他也只是呆在裡面,不說話,過了不久就會自動退群。


其實當我們冷靜下來再來看同學群,發現其實它的存在毫無意義,連裡面聊都話題都是沒話找話型的,每天還要花費很多精力在上面,在這個該奮鬥的年齡,不應該把多餘的精力用在這上面。況且現在很多同學群都有不少歪風邪氣,有人是為了找事業上的關係,有人是為了聯繫曾經的戀人,有人只是為了來炫富。所以同學群到最後都會覺得很沒有意思,不是群裡潛水了就是都沉默了,各自忙各自的生活工作去了。說話那幾個人也不是真的有很多話要說,有的人是礙於群主的面子,你發現經常說話那幾個人多半是群主玩的好的朋友,當然也不能排除有些“話精”的存在。

過去的回不來,回來的不再是過去,有的東西,緬懷就好!


墨采薇


在同學群中經常發言的分三類人:

1: 性格開朗,無忋得失,純粹為挑動大家情緒的人。

2: 見識面廣,有思想探索,對存在與不存在的事情經常有獨到的見解。

3: 愚蠢透頂,不知天高地厚,對什麼事都胡亂評價的人。

在同學群中從不發言的也分三類人:

1:有興趣每天隨時等待著別人的發言,但覺得自己的發言沒有力度去與群中的大拿相比,所以選擇了不發言。

2: 不能負擔責任的人,很少會在群中發表見解。

3:極度自私的人,一切只看自己軌跡的人,並不會分享自己的成就,同時還嫉恨別人的成就。


EdwardHao796


我曾有三個同學群,去年退了一個,只因太無聊。其實,那兩個也是一樣,但礙於面子,只能繼續潛伏,偶爾有一搭沒一搭發點自認為有趣的東西上去,提示一下:我還“活著”。

我本是一個思想比較活躍的一分子。無論是同學聚餐,還是在群裡抒發感言,無不帶有積極向上、樂觀豁達、風趣幽默的心態和語言促進彼此交流、互動,和輸送各種有價值的知識、見聞和感悟。結果卻像是殯儀館,雖大有“人”在,卻極少吭聲。

上臺表演的演員最怕什麼,當然最怕沒有掌聲!尤其是那些表演相聲、小品的演員,倘若聽不到真誠熱烈的掌聲和笑聲,陷入尷尬的他們真不知道還怎麼往下進行了。

同理,同學群裡的冷清冷場的主要原因就是,絕大多數都把自己當成了觀眾而非演員。

建群初始,他們倘若看到某些同學的“表演”有趣的話,還會點個贊,或表個揚,互動幾句。再往後,看到“表演”的節目越來越沒意思,乾脆啥也不說了,好像得到指令似的,來個集體靜默。“表演者”總見只有自己傻乎乎呆愣愣地自彈自唱獨歌獨舞,久而久之,也就悄然無聲地退出舞臺。從此,同學群成了一座“死火山”,只有在過年過節時才“甦醒”過來,然後又是矇頭大睡。


怡人之人148633009


我也是一個在同學群裡不說話的一員,那就結合我自己的原因談談為什麼在群裡不說話。


1、沒時間,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時間,只是有時間也不會去關注,因為我們要關注的事太多,也自我認為更重要。


2、沒什麼好聊的,同學中有關係好的,也有一般的,關係好的都是常聯繫的,所以有什麼事想跟同學說的,就會直接跟他們聯繫說,不需要在群裡說,而且,你也不知道你想說的,別人是否有興趣聊。


3、群裡的聊天內容對自己無意義,如果不是討論同學聚會一類的話題,基本上,別的話題大都對自己來說沒什麼意義,所以也就不會去加入。

4、不是一個生活圈子了,我們畢業了,也就是離開了那個圈子,我們關注的、想聊的也就不一樣了,當你想分享今天發生的開心的、不開心的、或某種想法時,你會跟身邊的人、同事、閨蜜或兄弟說一說,而不會在群裡跟同學說。


5、沒有什麼可讓自己炫耀的,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會有意識的去這麼想,但我們的下意識也許就會如此,上學時,我們有特別活躍的,也有默默的,這樣的你難道不想讓自己的同學們知道自己現在很好嗎?

我們同學聚會時,又下意識不會說太多自己的現狀,多是聊上學時的事情,這些事情總有聊完的時候,那時又要聊什麼呢?所以這個話題還是要留到聚會時聊,那群裡就更沒什麼好聊的了。

而在群裡活躍的總會固定那麼幾個人,可能是群主,也許是為了讓大家記住還有這麼一個群吧;也可能是喜歡“同學”這個關係的同學,都說學生時代的感情最單純長久的,也許他格外珍惜;也可能是希望大家記住有這麼一個現在生活得非常幸福的同學,而不是學生時默默的自己,如此等等,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個想法。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張曉瑜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我初中同學群(主要是微信),至今沒說過一次話,高中同學群,一年說不了幾句話,大學同學群,一個月說不了一次話。三個群,一年加起來,估計沒有說過十句話,當然了,搶紅包說“謝謝”除外(逢年過節悶頭搶紅包,不過搶一次有幾塊錢,會發出去幾十塊,純屬娛樂)。

縱觀我初中、高中、大學群裡踴躍發言的同學來看,確實如提問所說,基本都是那麼幾個人。這幾個人,只有三種人群:

1、在上學時,就是話多的人。我初中群裡說話的人少一點,但集中在那幾個人身上,初中他們都是關係比較好,話比較多,而且,我還發現一點,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話多的,大多數是成績當時不咋樣的。高中時,我是我們班的歷史課代表(19年前的高考,全縣歷史最高),跟其他幾個課代表(基本是班上的尖子生),基本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備戰高考,成績不好的,跟成績不好的玩、混,成績好的,也成為一個群體,報團學習考大學。

所以,成績不咋樣的,話多,畢業後或工作後,同樣話多。

2、刷存在感。還有一種人,初中高中大學話不多,但成績也不怎麼樣,畢業工作後,突然變得多了起來。主要在於,上學時候,基本都是班上被邊緣化的人,畢業後,為了找回曾經被邊緣化,找回存在感,重塑在同學們心目中的形象和存在,所以開始變得話多。

3、混的還不錯。還有一種情況,說話的之所以永遠是那麼幾個人,是因為他們畢業工作後,混的都還不錯。班裡群裡說話的,比較積極的幾個人,一般來說,在社會上混的都還不錯,我們初中群裡發言積極的幾個人,據說都是在外面做生意還不錯(具體情況不得而知)。

高中同學群裡,發言積極的,也差不多是開公司,或者是縣城各部門的小領導,副科級幹部,算是有點小成就。 我一個堂弟,十幾年前,大學畢業後去廣州開了一個公司,現在一年有七八百萬(利潤)收入,在我們縣城興建了一個大酒店,平常開路虎攬勝,在縣城比較威風,經常組織班裡活動,不用說,那肯定是班裡發言最積極的,我哥是縣城一個副科級幹部,一年要組織兩次初中同學聚會,不用說,肯定是班裡發言最積極的。

說了發言積極的,再來說說沉默的大多數,我想,大家之所以沉默,有以下幾個因素:

1、做人一直比較低調,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不願意出風頭。一個班級群裡,高調的畢竟還是少數,大多數都是比較沉默型的,多數人甚至認為,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了,就行了,不去聊那些沒啥意義的話題。

2、實在沒時間。現在生活壓力比較大,不要說組織活動了,就是群裡說話,也沒有那麼多閒工夫去一天看群討論說話。因為在這個年齡,孩子還小,上有老下有小,每天忙忙碌碌,根本就沒時間去去閒聊。我每天上班後,跟打仗一樣,一直到中午下班有兩個小時候休息時間,之後就是到晚上9點才下班。所以,我們班上,經常發紅包幾個小時後,我才看到,基本沒有時間去看群裡留言討論發紅包。

3、覺得沒有意義。大多數時候,認為待群裡,是班裡大家庭的一員,但會堅持不發言、不組織活動,也不退群“三不”原則,最為主要的是,覺得群裡說的好多都是廢話,很無聊,在浪費自己的時間,有這個時間,還不如上上今日頭條或者悟空有答,跟大家分享話題、交流知識,寫點東西,倒是對自己一個提升和學習的機會。


我高中班裡最近的發言,無實質內容

4、沒有共同話題。在班級群裡,大家沉默的很大一個原因是,群裡發的信息很無聊,很多人一天發一些心靈雞湯讓人反感,或者說,剛開始覺得還行,但後來就覺得很無聊了,還有一些人,不斷髮自己或者孩子取得成績、成就的內容,或者是廣告,或者假消息。更有甚者,直接在群裡拉票。

群裡只有一種情況會出現大家發言很積極,那就是意外情況,如班上那個同學或老師得癌症了、出車禍了、得重症了等等,才會引發大家心靈的共鳴。

前年,我們大學班上,一個同學得癌症,因為這個同學跟我關係好,又是在我生活的這座城市治病,所以,我經常去看他,還會發些動態信息,大家都很關注,那一段時間,是好多年來,群裡說話最多的時候。直到這個同學去世後,還有同學組織去他徐州老家給他燒紙。

5、混的不咋樣。跟混的好的、發言積極的行成對比的是,大多數沉默的,基本上混的都不是太好,或者都比較一般。因為大家都是單位的普通人,即便工作十幾二十年了,也是單位的普通職工或者小領導,所以,算是混的不咋樣,群裡比較沉默。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同學群裡,雖然幾十人過去在一個“頻道”上,但隨著個人生活發展分化,大家已經不在一個“頻道”上了,大多數人不願意發聲。但,一個群裡,總有那麼幾個人,喜歡發言,主要有幾種情況:

一是熱心腸的人。有些同學天生就是熱心腸,不願意看到群裡冷冷清清,經常冒泡,像一條活魚,總想掀起一點浪花。有的甚至,本來就是群主,自己的自留地,也不願意看到它荒蕪了。希望自己攪和一下,帶動一下氣氛。

二是思想比較單純的人。比如,我們同學群裡,總是幾個定居的海外女生愛說話,她們生活的環境,比較單純,人也比較單純,沒想那麼多,要照顧這個情緒,要關注那個感受,她們想說就說,想發就發,也不存在炫耀心態,就是覺得好玩,就要分享。比如,有個美國定居的女生,總髮自己的院子啊,風景啊,狗啊之類的,她就是覺得好東西要分享,根本不存在炫耀心態。

三是混得好的人。經常愛說話的人,基本都是混得中上等的人。也許,他們自己感覺自己混得不錯吧,至少在當地,他們混得不錯。所以,他們經常冒泡,無非是想引起什麼話題,引到他們值得炫耀的方面,順便炫一點什麼,滿足自己炫耀的心態。

四是純粹無聊的人。許多人不說話,沒有別的心態,就是手頭上的事情比較忙,根本就沒有時間看同學群聊。等到自己空下來,翻看聊天記錄,這個話題已經結束了,也不便於再說什麼,於是只是看看群聊記錄,而不說話。那些清閒的人,閒著沒事,別的群體,又不好說話,只有同學群裡可以發言,所以,沒事就想找人聊天,結果,群裡那幾個閒人,經常聊得很火熱,別人都是觀望。

至於為什麼同學群裡,大多數人不愛說話。其實,很簡單,該聊的都聊完了,沒有什麼共同話題了,所以,沒什麼可聊的了。每一個同學群,都經歷過個組建、熱鬧、冷清的過程,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必然規律。剛組建的時候,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多少青春的話題,恨不能說不完。

尤其是經過同學聚會之後,該說的說完了,該見的人見了,該瞭解的情況瞭解了。還聊什麼呢?大家的生活狀態完全不一樣了,任何話題,都眾口難調了。然後經歷一個混亂的時期,炫耀的,推銷的,發雞湯段子的,發禪語的,發養生的,發微商的,亂七八糟的東西發多了,許多同學就不打開同學群裡。因為冒泡的越來越少,發亂七八糟的信息,沒有響應,也就不發了,於是同學群蕭條了。

可能也就是特定時間,熱鬧一下。比如,過年拜年啦,畢業紀念啦,有人發紅包啦,等等。然後又是長時間的寂寞,雖然總有那麼幾個人聊天,成了他們的小圈子,其他的同學越是插不上話,就越不參與,他們奇怪,還不拉個小群聊,偏偏就在大群裡聊,這個奇觀,也是蠻有意思的現象。


職場火鍋


是群火三天,好像我加入的群都逃不過這個魔咒,最近加入了高中群,初中群,甚至小學群,本想著能夠回憶一下以前,小小童年時的回憶。


剛進群的那幾天興奮的不行,終於能聯繫到好多多年不見的同學,問東問西,問工作問孩子,甚至在千里之外的我恨不得馬上見到同學。

幾天過去了,群裡除了幾個經常說話的人,發一些,都在幹嘛,潛水的出來之類的話,其他人基本沒什麼反應,僅多也就是幫忙投個票之類的,投完之後還不忘回覆已投二字。

各奔東西的同學,已經沒有太多的話題可聊,之前上學時候的回憶,被幾句話帶過,更多的話題成了個人品牌宣傳的場地,各種文章轉發,購買,砍價之類的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群裡,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屏蔽,偶爾想起來的時候看上一眼。

已工作多年的同學之間,慢慢有了差距,群裡時不時的有人會說,誰誰誰又被中央臺採訪了,誰誰誰的公司準備上市了等等,很多同學都出來鼓掌祝福,殊不知心理知道,自己和他們已經差的很遠了。

生活方式的不同讓同學之間的溝通產生了障礙,我的一個初中同學群,很多是在農村老家的,經常說話的也是他們,聊的都是一些農村的日常瑣事,很多東西我都不懂,之後也越來越不想說話,並沒有說農村不好,只是這麼多年,每個人都在變化。

有時候不是不想說話,而是不知道該說什麼,說話的時候也會想著自己這句話會不會得罪同學,畢竟這麼多年不見,你已經不再熟悉曾經的同學。
我們都已經習慣了各種群,有目的的,沒目的的,我沒有刪除任何一個同學群,雖然有的屏蔽了,但是有時候也會打開看看同學是否安好!


菜蟲說


沉默的原因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因為沒有話可說,有些人已經把群消息屏蔽了,有一些人就放在那裡有時候會進群看看,他們在聊什麼,過得怎麼樣,然後默默的關掉…



記得剛建群的時候,裡面真的熱鬧非凡,總是有一群人在裡面開玩笑,氣氛非常活躍,就連平時不愛說話的那些同學都會進來看一看,有時會插上幾句話,想起來真的覺得挺溫馨美好的,可是伴隨著時間過去,大家畢業了,各奔東西,群裡慢慢變得安靜了,只是那麼幾個人在說話,聊天,群裡幾十個人就那麼幾個人說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其實,只能說我們都變了,五年前,打開QQ聊得火熱,恨不得秒回對方的消息,三年前打開QQ微信,和那幾個關係好的人聊聊,兩年前,打開QQ微信,裡面靜悄悄,不知道誰還會和自己聊天…



很多人都說社會讓我們都變了,因為距離,因為工作,彼此相處的時間少了,個人想法也不同,很多人變成熟了,變得不瞭解對方,自然而然沒有共同的話題,所以無論是QQ微信還是在群裡,都變得不愛說話,害怕打破這個微妙的關係,可是又很懷念那份時光…



願我們都能記得那份時光,珍惜彼此的友情,勿忘初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