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咬后可能丧命?病情还会传播?这是什么样的虫子呢 蜱虫 柯桥也有人被咬过

被咬后可能丧命?病情还会传播?这是什么样的虫子呢 蜱虫 柯桥也有人被咬过

近日,有媒体爆出我市首次报告“人传人”家庭聚集性病例,已有多人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首例感染患者曾在山地附近劳作,经专业人士推测曾遭蜱虫叮咬。这条新闻让人大吃一惊,也让蜱虫进入大家的视野。一只小小的虫子有这么厉害?

被咬后可能丧命?病情还会传播?这是什么样的虫子呢

蜱虫 柯桥也有人被咬过

柯桥也有一人被咬

好在没事

先给大家科普一下:蜱虫又叫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八脚子等,吸血(产卵前),通常寄生于人、家畜等脊椎动物体表。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但它能钻进人和动物身体,吸食血液后变大,膨胀如黄豆大小。

记者通过多方渠道了解到,其实,蜱虫对柯桥人来说一点不遥远。今年清明节期间,就有一位王坛的阿姨遭遇了蜱虫叮咬。当时,阿姨外出干农活。几日后,洗澡时发现腋窝部位有一颗黑黑的脏东西。她当下便随手拍打,结果脏东西掉落,满手是血。仔细查看后,发现这脏东西其实是活物。

“我妈很快认出了,是吸血的虫子牛间比(音译),老一辈干农活的人都知道。”王先生是一位医务工作者,他意识到母亲被蜱虫叮咬了。因为知道蜱虫的厉害,所以他很紧张母亲的身体状况,再三叮嘱如有发热,一定要马上通知他。幸运的是,王先生的母亲并无大碍。

蜱虫携带病原体的话

会有性命危险

记者从柯桥区疾控中心了解到,一般来说,蜱虫多见于山区、丘陵和沼泽地区,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但都市中除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很少有蜱虫生存,因此市民也无须过分担心。

为什么不同人被蜱虫咬后,后果大不同?有关专家表示,主要看蜱虫有没有携带病原体。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人时,病原体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毒动物的血液、血性分泌物等体液,也可能导致传播。换句话说,如果蜱虫体内并不携带相关病原体,人体被叮咬后,一般没事。

记者了解到,被蜱虫叮咬的人发病前会有1至2周的潜伏期,之后可能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伴乏力、胃口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

绝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甚至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被咬后不建议自行处理

千万注意发热症状

相关人士提醒:夏秋季节是蜱虫出没的高发季节,蜱虫特别喜欢叮咬人体阴暗、潮湿的部位。一些到野外爬山、郊游、劳作的人员,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栖息地长时间坐卧。活动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

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并不建议硬拽硬拍,否则蜱虫的头部会断在皮肤里,可能引起感染。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头部放松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或者用烟头、香头轻烫蜱虫露在体外部分使其头部自行退出。当然,医生建议,最好向专业人员求助。

有蜱虫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的市民,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就诊中,应主动告知医生有野外活动或叮咬过往史。家中有类似症状的可疑病人,不要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以防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